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着几日,时新雨心中总觉得有些发毛,像被谁盯着一样,猛然转过身看,山谷寂寥,空无一人。

她问三凤:“三姐?可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

三凤最近喜上眉梢,自从那晚后,韩叔找到里长说和,很快敲定了路南边丁家的空宅子,虽然小了些,但也是独门独院,离韩婶家不过几步路,价格也能接受。

之后三凤每日便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现下听到时新雨的话抬头说道:“新雨,你别说,我也觉得怪怪的嘞!”

新雨认同的点点头,满眼期待的看着她,三凤嘿嘿一笑:“是怪怪的!怪好的!”

听到三凤的话,时新雨被逗得扑哧一笑,想来三凤如今也是兴奋过劲,哪里还有这份嗅觉。

只自己更警觉的每日将大门二门关的严严实实,晚上睡前将砍刀、尖头长竹枪放在床里侧。

就这样安稳的过了几日,时新雨安慰自己应是想多了。

一眨眼到了5月初,今日恰好赶上十安休息,时新雨上午便带着十安去了韩婶家帮着三凤搬新家。

到了韩叔家看到李年也在,一屋子人热热闹闹的,小孩子到处乱窜,韩叔素来黑硬的面庞也露出喜色,看着他两人过来说道:“人到齐了,先把炮仗点上。”

于是在新家门口,李年挑着一挂鞭炮,韩叔在灶膛里用玉米芯子引火点燃了炮仗。

很快一通噼里啪啦的声响,炮皮炸的四处乱飞,时新雨不自觉的退后两步,便被十安牵住了手,于是安心的抵在十安身前,笑嘻嘻的听着鞭炮炸出来的热闹动响。

在最后一声炮声中,一缕青烟随风而去,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硝烟的味道。

半大小子最是皮,小宝用脚踢着炮皮寻找着没炸出声的炮竹,花花带着弟弟妹妹捡了几张通红的炮皮玩。

韩婶有些抱怨的对着三凤嗔怪道:“看,你说说,让你昨日跟着新雨去曹集添置点家用,还买什么炮仗?这三两下炸个精光,什么也不剩!”

三凤也满脸喜色,对着韩婶撒娇道:“哎呀,娘,李年说了,人家镇上搬家、盖屋都兴这个!炸了鞭炮,日子红红火火嘛!”

从三月初和丁家签订协议后,时新雨便陪着韩叔、三凤拿着房契缴纳了契税,拿到了带着府衙大印的红契。

三月中李年带着三个小工以及韩叔一起,将老院子的堂屋和厨房重新翻修。

缴完了契税后,三凤手里只剩下几两银子,便只顺着老屋的框架,用黄土夯打起来房屋的后背墙和山墙,前沿墙除了门窗,其余也用土打的胡基一排排码成。院落虽不大,但围起来的也是满满的安心。

如今已经晾晒半月有余,韩婶特意看了今天这个黄道吉日来搬家。

说是搬家,委实也没什么可以搬走的,东屋的床一大早韩叔便和小宝一起抬到了三凤院中,剩下的便是些日常衣物以及从十台带过来的老包裹。

新院子也是三间堂屋,左右是东西厢房能住人,中间一间家里来人可以坐着吃饭、聊天招待客人。

想着夏日便要来临,三凤将床抬到了东屋,屋内除了一张床,便是时新雨送的一个樟木箱子,说是搬家礼物,漂亮又阔气的和这空旷的房子格格不入,三凤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几天,放哪都觉得不合适,最终决定靠在床头。

厨房内除了一个新支好的灶台,还有一个小方桌,四只凳子,是李年托认识的木匠帮忙打的,本来灶台上只放着几只新买的碗勺炊具,但因着中午要在新家做饭,特意从韩婶家中移来不少瓶瓶罐罐。

“小宝,去村里跟你表姑说一声,中午别做饭了,来家里吃,正好在一块拉拉话。”

韩婶一边在新家的灶台上揉着面团一边说道,在一旁修门的韩叔听到也附和道:“对对对,去,小宝。”

李年笑了笑:“我娘吃得早,这会可能都做好饭了。”

“做好饭也喊过来一起吃!”

于是到了中午,三凤的小院中已经热热闹闹,小宝和李年一起将老院子的八仙桌抬过来放到了堂屋前。

韩婶和三凤一直不许时新雨帮忙做饭,时新雨拗不过,只能坐在锅台烧锅和两人聊着天。

等开始上菜,韩叔特意将她和十安请到了主桌上,两人对视一眼,诚惶诚恐的摆手推辞着,韩叔不好和时新雨拉扯,拽着十安的肩膀把他推到了上座。

十安回头有些无助的找时新雨,看着他一张有些无奈和委屈的脸,时新雨好像幻视了她刚来时十安的神态,忍不住噗嗤一笑。

十安有些狭促,刚被按着肩膀坐到凳子上,就像被烫到了屁股一样,腾一下站了起来,看的李年和院中的几人都笑了。

待韩叔去招呼李年,十安机灵的挪了一个位子,坐到了主位边上,时新雨自觉地挨着十安往外坐下。

三凤在八仙桌旁又放了张小桌子,拨出点菜让四个孩子坐在小桌上吃。

最终三凤坐在主位上,有些激动的四处倒酒、布菜。

柳香冬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看到眼前的傻妮子一步步走到现在也很是欣慰。

三凤刚刚拖家带口回家的那个冬天,她还带了土鸡蛋和白糖来看过她,那时还是脸色灰白、神情恍惚,几个孩子也瘦弱不堪,她心中不是滋味,若就这样在家中哀怨下去,久了就算亲爹娘也会嫌烦,于是特意交代了李年留意镇上的活,帮三凤找找活路。

没想到这妮子运气着实不错,后来每每听到李年提起三凤都是好消息,说是在邻居那做活,本来她也没在意,在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谁没有一双手、一把子力气,但用手换钱可太难了。更何况对方才是个14、5的女娃,没了爹娘,带着一个弟弟讨生活,这种情况自己能把日子过下去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给别人搭把手?

后来只知道李年在村中接了几个活计,去年过年前三凤趁着天黑来送豆腐她才知道,原来是给山脚下的姐弟家修院墙、换屋顶,李年也不说。

这她才留意起这个姓时的小娘子,去年冬天每天吃过晌午饭,村口就聚着一堆排队等着买豆腐的婆子、小娘子,她也跑过去听了几天墙角,向来东家长李家短的这群人口中没听到这小娘子的一点八卦,都赞叹道这豆腐便宜,对这小娘子止不住的感激。

那时冬日,穿得厚重,两人出摊时,她只看到那小娘子脸蛋包的严严实实,嘴巴也用罩子捂住,只留一双大眼睛,笑盈盈的收钱、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