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白话红楼梦:精编 >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话说莺儿听宝玉说话让人摸不着头脑,正打算离开,就听宝玉又说道:“傻丫头,我告诉你。你家姑娘既然有福气,你跟着她自然也会有福气。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往后你只要尽心服侍你家姑娘就行。以后要是有什么好处,也不枉你跟着她辛苦一场。”莺儿听前面的话还觉得在理,后面说的就又有些奇怪了,便回应道:“我知道了。姑娘还等着我呢。二爷要是想吃果子,打发小丫头叫我就行。”宝玉点了点头,莺儿这才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宝钗和袭人回来,各自回房去了,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过了几天,就到了考试的日子。其他人都盼着宝玉和贾兰能写出好文章,顺利高中。只有宝钗发现,宝玉虽然功课看起来不错,但在有意无意之间,总有一种冷静得有些异常的神态。她知道宝玉要去参加考试了,心里不免担忧:第一,叔侄俩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她担心考场外人多拥挤,会出什么意外;第二,宝玉自从那个和尚走了之后,就一直不出门,现在虽然看到他用功很高兴,但他改变得太快、太好,反倒让宝钗有些不敢相信,只怕又会有什么变故。

所以,在考试的前一天,宝钗一方面派袭人带着小丫头们,和素云等人一起,把宝玉和贾兰考试要用的东西收拾妥当,自己还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好好地放起来备用;另一方面,她来到李纨这边,一起向王夫人回禀,多派了几个家里稳重、管事的人跟着,借口是怕人多拥挤,别碰着了。 第二天,宝玉和贾兰换上半新不旧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见王夫人。王夫人叮嘱道:“你们爷儿俩都是第一次参加考试,而且长这么大,一天都没离开过我。就算不在我眼前,也有丫鬟媳妇们围着,何曾自己一个人睡过一夜。今天你们各自进考场,孤孤单单的,举目无亲,一定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早点做完文章出来,找到家人早点回来,也好让你母亲和媳妇们放心。”王夫人说着,不禁伤心起来。贾兰听一句答应一句,而宝玉却一声不吭。等王夫人说完,宝玉走上前来,给王夫人跪下,眼里满是泪水,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生我养我,我没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这次进考场,用心写好文章,考个举人回来。到时候太太高兴了,儿子这辈子的大事也算有了着落,以前所有的不好也都能遮过去了。”

王夫人听了,更加伤心,说道:“你有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只可惜你老太太看不到了!”一边说,一边拉他起来。宝玉却一直跪着不肯起来,接着说道:“老太太见与不见,她心里总是知道的,也会为我高兴的。既然她能知道、能高兴,那见不见面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只不过是隔着身体,可精神上是相通的。” 李纨见王夫人和宝玉这样,一方面怕勾起宝玉的旧病,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情景不太吉利,赶忙过来说道:“太太,这是大喜的事,何必这么伤心呢?况且宝兄弟近来懂事多了,又孝顺,还肯用功。只要带着侄儿进去好好写文章,早点回来,写好的文章请咱们的世交老先生们看看,等爷儿俩都传来喜讯,就皆大欢喜了。”说着,让人把宝玉搀了起来。

宝玉转过身,给李纨作了个揖,说:“嫂子放心。我们爷儿俩肯定都能中。日后兰哥还有大出息,大嫂子以后可是要戴凤冠穿霞帔的。”李纨笑着说:“但愿能如叔叔所说,也不枉……”说到这儿,她怕又惹王夫人伤心,赶紧把话咽了回去。宝玉笑道:“只要有个好儿子能继承祖业,就算大哥哥看不到,也算是了了他的心愿。” 李纨见时间不早了,也不敢一直和宝玉说话,只好点点头。此时宝钗在一旁听得愣住了,宝玉、王夫人和李纨说的这些话,句句都像是不祥之兆,可她又不敢往心里去,只能忍着眼泪,默默无言。

宝玉走到宝钗跟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众人见他举止奇怪,也摸不透他的心思,又不敢笑话他。只见宝钗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众人更是觉得奇怪。又听宝玉说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好陪着太太,等着我的好消息。”宝钗说:“时间到了,你别再说这些啰嗦话了。”宝玉说:“你倒催得我紧,我自己也知道该走了。”他回头一看,众人都在,唯独没见惜春和紫鹃,便说道:“四妹妹和紫鹃姐姐那边,替我带句话吧,反正总会再见的。”众人听他说的话,既觉得有道理,又觉得像疯话。大家都觉得他从没出过门,是王夫人的那番话让他有些失常,不如早点催他去考试,把这事儿了结了,于是说道:“外面有人等你呢,你再磨蹭就误了时辰了。”

宝玉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不闹了,该去办正事了!”众人也都笑着说:“快走罢。”只有王夫人和宝钗母女俩,感觉像是生离死别一样,眼泪止不住地流,差点哭出声来。再看宝玉,一副嘻嘻哈哈、疯疯傻傻的样子,随后就出门去了。正所谓:走求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 暂且不说宝玉和贾兰出门赴考的事。且说贾环见他们去考试了,心里又气又恨,便自以为是地想:“我可要给母亲报仇了。

家里没个能做主的男人,上头大太太听了我的话,我还怕谁!”他打定主意,跑到邢夫人那里请安,说了一堆奉承的话。邢夫人自然很高兴,说道:“你这才是懂事的孩子。像巧姐儿的事,本来就该我做主,你琏二哥糊涂,放着亲奶奶不管,反倒托别人!” 贾环道:“人家那边也说了,只认咱们这一门子亲事。

现在已经定下来了,还准备了一份大礼要送给太太呢。如今太太有了这么个藩王的孙女婿,还怕大老爷当不了大官吗?不是我要说自己家的太太,他们有了元妃姐姐,就欺负人。将来巧姐儿可别也这么没良心,等我去问问她。” 邢夫人道:“你也该去告诉她,让她知道你的好。只怕她父亲在家,也找不出这么好的一门亲事!只是平儿那个糊涂东西,她说这件事不好,还说你太太也不愿意。想来是怕我们得了好处。

要是等你二哥回来,再听了别人的话,这事儿就办不成了。” 贾环道:“那边都已经定好了,就等太太给出八字。王府的规矩,三天后就要来娶亲。不过有一件事,只怕太太不愿意,那边说不该娶犯官的孙女,只能悄悄地把人抬过去,等大老爷免了罪、做了官,再大办喜事。”

邢夫人道:“这有什么不愿意的,本来就该这样。”贾环道:“既然这样,那这个帖子就请太太出了吧。”邢夫人道:“你这孩子又糊涂了,咱们这里都是女人,你让芸哥儿写一个就行了。”贾环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忙答应着出来,赶紧去找贾芸说了这事,还邀着王仁一起到外藩公馆去立文书、兑银子了。

谁能想到,刚才邢夫人和贾环说的那些话,早就被跟着邢夫人的一个丫头听见了。这个丫头是求了平儿才被挑选到邢夫人身边伺候的,于是她瞅准机会,急忙跑到平儿那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 平儿早就知道这件事不妙,之前已经跟巧姐仔仔细细地说过了。

巧姐为此哭了一整夜,坚持要等父亲贾琏回来做主,说大太太邢夫人的话她不能听从。今儿又听到这个消息,巧姐忍不住大哭起来,吵着要去找邢夫人理论。平儿赶忙拦住她,说道:“姑娘先别急。大太太是你的亲祖母,她说二爷不在家,她能做主,而且还有舅舅做媒人。他们都是一伙儿的,姑娘你一个人怎么说得过他们呢。我说到底只是个下人,在这事儿上也说不上话。如今咱们只能想办法,可千万不能冒冒失失的。”邢夫人那边的丫头也在一旁说道:“你们赶紧想办法,不然巧姐可就要被抬走了。”说完,各自离开了。

平儿转过身,看见巧姐哭得不成样子,赶忙上前扶着她,说道:“姑娘,光哭可没用。如今二爷不在,听他们的意思……”话还没说完,就见邢夫人那边派人来通知:“姑娘大喜的事儿到了。让平儿把姑娘所有要用的东西都整理出来。要是陪嫁的东西,原本就说好了等二爷回来再置办。”平儿没办法,只能答应下来。 这时,王夫人也过来了,巧姐一下子扑进王夫人怀里,哭得泣不成声。王夫人也伤心地哭着说:“妞儿别着急,我为了你跟大太太说了好多话,可看样子是拗不过她了。咱们只能先答应着,想办法拖延时间,马上派个家人赶到你父亲那里去告诉他这件事。”

平儿说道:“太太还不知道吗?早上三爷在大太太面前说了,按照外藩的规矩,三天后就要把巧姐接过去。如今大太太已经让芸哥儿写了巧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送过去了,哪里还等得及二爷回来啊?” 王夫人一听是“三爷”贾环搞的鬼,气得说不出话来,愣了好一会儿,才接连不断地让人去找贾环。

找了半天,有人回来禀报:“今早三爷跟蔷哥儿、王舅爷一起出去了。”王夫人又问:“那芸哥儿呢?”众人都说不知道。巧姐屋里的人都干着急,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王夫人也不好跟邢夫人起争执,大家只能抱头痛哭。 这时,有个婆子进来说:“后门的人说,那个刘姥姥又来了。”王夫人说:“咱们家正遭着这么大的事儿,哪有时间接待人。随便找个理由把她打发走就行了。”平儿却说道:“太太应该让她进来,她是姐儿的干妈,也得把这事儿告诉她。”王夫人没说话,那婆子就带着刘姥姥进来了。大家互相见礼问好。刘姥姥见众人眼睛都红红的,一脸疑惑,过了一会儿,便问道:“这是怎么了?太太、姑娘们是不是想二姑奶奶了?”巧姐儿一听到提起自己的母亲,哭得更厉害了。

平儿说:“姥姥,别说这些闲话了。你既然是姑娘的干妈,也该了解一下情况。”于是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诉了刘姥姥。 刘姥姥听了也吓了一跳,愣了半天,突然笑着说:“你这么伶俐的一个姑娘,没听过鼓儿词吗?那上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着呢。这事儿有什么难的。”平儿急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办法,快说说。”刘姥姥说:“这有什么难的,咱们不让他们知道,直接一走了之,这事儿不就解决了。”平儿说:“姥姥,你这不是胡说嘛。咱们这样的人家,能走到哪儿去!”刘姥姥说:“就怕你们不想走,要是想走,就到我屯子里去。我把姑娘藏起来,马上让我女婿找人,让姑娘亲自写封信,送到姑老爷那里,他肯定会赶来的。

这不挺好的吗?”平儿又问:“那大太太要是知道了怎么办?”刘姥姥反问道:“我来这儿,他们知道吗?”平儿说:“大太太住在后头,她待人刻薄,要是有什么消息没告诉她,可不好。你要是从前门进来,肯定会被发现,不过现在是从后门来的,应该没事。”刘姥姥说:“那咱们说定时间,我让女婿赶车来接姑娘。”平儿说:“这事儿可不能再等了,姥姥你先坐着。”说完,急忙进去,避开其他人,把刘姥姥的话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想了半天,觉得不太妥当。平儿说:“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我是因为太太您,才敢说出来。

太太您就装作不知道,回头还能去问大太太。我们这边马上派人去通知二爷,估计二爷回来也快了。”王夫人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巧姐儿听到后,对王夫人说:“只求太太救救我,等父亲回来,一定会感激您的。”平儿说:“别再说了,太太您回去吧。回头只要您派人照看屋子就行。”王夫人说:“一定要保密。你们两个人的衣服和铺盖都得准备好。”平儿说:“得赶紧走才行,要是他们定下来了,到时候可就麻烦了。”这句话提醒了王夫人,她忙说:“对,你们赶紧去办,有我顶着。”于是王夫人回去了,还特意去找邢夫人说闲话,把邢夫人先稳住。

平儿这边马上派人去安排,嘱咐道:“别刻意躲开别人,要是有人进来看见了,就说是大太太吩咐的,要派一辆车子送刘姥姥走。”然后又花钱买通了看守后门的人,雇了一辆车。平儿把巧姐打扮成青儿的模样,匆匆忙忙地走了。后来平儿假装是去送人,趁人不注意,也上了车一起走了。 最近贾府的后门虽然开着,但只有一两个人看守,其他的家下人,因为贾府房子多、人少,到处空荡荡的,根本没人能照应过来。而且邢夫人又不体恤下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件事对巧姐不好,又都念着平儿平时的好,所以就串通起来,放走了巧姐。邢夫人还在跟王夫人聊天,根本没注意到。

只有王夫人心里特别不踏实,说了一会儿话,就悄悄地走到宝钗那里坐下,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巧姐的事儿。宝钗见王夫人神情恍惚,便问:“太太,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王夫人就把巧姐的事儿偷偷地告诉了宝钗。宝钗说:“这事儿太危险了!现在得赶紧让芸哥儿去把那边的事儿拦住,才比较妥当。”

王夫人说:“我都找不到环儿。”宝钗说:“太太您得装作不知道,等我想个办法,让大太太知道这件事。”王夫人点了点头,任由宝钗去想办法,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那外藩原本是打算买几个使唤的女人,由于只是听了媒人单方面的言辞,所以才派人来相看。相看的人回去后,向藩王如实禀报了情况。藩王询问女方的家世,众人不敢隐瞒,只好照实说了。外藩一听,得知是世代功勋贵族之家,便说道:“这可了不得!这是违反朝廷例禁的,差点误了大事!况且我朝觐天子的事情已经结束,马上就要择日起程离开了,要是再有谁敢来说这事儿,立刻打发他们出去。” 就在这天,贾芸和王仁等人恰好来递送巧姐的年庚八字,只听见府门里的人高声说道:“奉王爷的命令,要是再有人敢拿贾府的人来冒充民女,就要抓起来治罪。

如今天下太平,谁敢如此大胆!”这一叫嚷,吓得王仁等人抱头鼠窜地跑了出来,还埋怨那个牵线搭桥的人,大家都兴致全无,扫兴而归。 贾环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消息,又听说王夫人传唤他,急得烦躁不安。看到贾芸一个人回来,赶忙问道:“事情定下来了吗?”贾芸慌慌张张地跺脚说道:“不得了,不得了!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接着把他们吃亏的经过说了一遍。贾环气得发愣,说道:“我早上在大太太面前说得那么好,现在可怎么办呢?这都是你们这些人坑了我!”正没了主意,就听见里面乱哄哄地叫嚷,喊着贾环等人的名字,说:“大太太二太太叫你们呢。”

贾环和贾芸两人只好磨磨蹭蹭地走了进去。 只见王夫人满脸怒容,说道:“你们干的好事!如今把巧姐和平儿逼死了,赶紧给我把尸首找回来,把这事儿了结了!”贾环和贾芸两人赶忙跪下。贾环吓得不敢说话,贾芸低头说道:“孙子可不敢干什么坏事,是因为邢舅太爷和王舅爷说要给巧妹妹做媒,我们才回禀太太们的。大太太同意了,才让孙子写帖子去办的。人家还不愿意呢。怎么能说是我们逼死了妹妹呢!”王夫人说道:“环儿在大太太那里说,三天内就要把巧姐抬走。哪有说亲做媒像这样急的!我也不跟你们多问,赶紧把巧姐还给我们,等老爷回来再说。”邢夫人此时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默默落泪。

王夫人便骂贾环道:“赵姨娘那个混账东西,留下的种子也是这么混账!”说着,让丫头搀扶着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贾环、贾芸和邢夫人三个人互相埋怨起来,说道:“现在先别埋怨了,想来巧姐和平儿也不一定死了,肯定是平儿带着她到哪个亲戚家躲起来了。”邢夫人把前后门的下人都叫了过来,责骂着,追问巧姐和平儿的去向。哪知道下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太太不必问我们,问当家的爷们就知道了。

大太太也别闹了,等我们太太问起来我们有话可说。要打大家一起打,要罚大家一起罚。自从琏二爷出门后,外面闹得简直不成样子!我们的月钱月米都不给了,还赌钱喝酒,玩弄小旦,甚至还把外头的媳妇儿接到宅子里来。这不就是某些爷干的事吗。”这些话让贾芸等人顿时哑口无言。王夫人那边又派人来催促,说:“让爷们儿快点把人找来。”贾环等人急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又不敢去盘问巧姐那边的人。他们心里明白众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巧姐肯定是被藏起来了。但这话他们怎么敢在王夫人面前说呢。

只能到各处亲戚家去打听,可找了一圈,毫无踪迹。府里邢夫人急得不行,府外贾环等人也忙得团团转,这几天大家闹得昼夜不宁。 眼看着到了考试结束出场的日期,王夫人满心盼着宝玉和贾兰回来。等到中午,还不见他们的踪影,王夫人、李纨和宝钗都着急起来,连忙派人到他们住的地方打听消息。派出去一拨人,没有消息回来,连派去的人也没了踪影。没办法,又打发一拨人去,还是不见回来。三个人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如热油熬煎一般。等到傍晚,有人进来,一看是贾兰。众人满心欢喜,急忙问道:“宝二叔呢?”

贾兰也顾不上请安,哭着说道:“二叔丢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一下子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接着直挺挺地倒在了床上。幸亏彩云等人在后面扶着,拼命地叫醒了她,王夫人醒来后便哭了起来。再看宝钗,也是两眼发直。袭人等人已经哭得像个泪人一般,哭着骂贾兰道:“你这个糊涂东西,你和二叔在一起,怎么会把他弄丢了?”贾兰解释道:“我和二叔在住的地方,吃饭睡觉都在一起。

进了考场,座位也离得不远,一直都在一起。今天一早,二叔的卷子就做完了,还等着我。我们两个人一起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他了。我们家接场的人都问我,李贵还说看见二叔了,离得不过几步远,怎么一挤就不见了。现在已经让李贵他们分头去找了,我也带人把各个号房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所以我这时候才回来。” 王夫人哭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已经猜到了八九分,袭人更是痛哭不止。贾蔷等人不等吩咐,也纷纷分头出去寻找。可怜荣国府的人个个都没了精神,像丢了魂儿一样,接场的酒饭都白白准备好了。

贾兰也忘了辛苦,还要自己出去找。王夫人拦住他道:“我的儿,你叔叔丢了,可不能再把你也弄丢了。好孩子,你先去歇歇吧。”贾兰哪里肯走,尤氏等人苦苦相劝,他还是不听。众人中只有惜春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不好说出来,便问宝钗道:“二哥哥带了玉去了没有?”宝钗说:“那是他随身的东西,怎么会不带!”惜春听了,便不再说话。 袭人想起那天宝玉的玉被抢的事,料想肯定是那个和尚在作怪,顿时柔肠寸断,眼泪止不住地流,呜呜咽咽地哭个不停。她追想着当年宝玉对她的情分,有时候惹他生气,他会恼,但也有让人回心转意的好处,那温存体贴的模样就更不用说了。要是把他惹急了,他就赌誓说要去做和尚。

谁能想到,今天竟然真的应验了这句话!看看天色,已经是四更天了,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李纨担心王夫人伤心过度,身体吃不消,极力劝她回房休息。众人都跟着伺候,只有邢夫人回去了。贾环躲起来,不敢露面。王夫人让贾兰也去休息了,自己则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虽然有家人回来,但都说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实在没有宝玉的踪影。于是薛姨妈、薛蝌、史湘云、宝琴、李婶等人,一个接一个地过来请安问候,打听消息。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王夫人哭得茶饭不思,生命垂危。忽然有家人来禀报:“海疆来了一个人,说是统制大人那里派来的,说我们家的三姑奶奶明天就要到京城了。”王夫人听说探春要回京,虽然不能消解宝玉失踪的忧愁,但心里还是稍微放松了一些。 到了第二天,探春果然回来了。众人远远地迎接,只见探春出落得比以前更加漂亮了,穿着华丽,光彩照人。

探春看到王夫人形容憔悴,众人也都眼睛红肿,满面泪痕,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才行了礼。探春看到惜春穿着道姑的打扮,心里很不是滋味。又听说宝玉神志不清走失了,家中还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大家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还好探春能说会道,见解也高,说了好一会儿话,慢慢地劝解大家,王夫人等人的情绪才稍微好了一些。第三天,三姑爷也来了。

他得知了家中发生的这些事,探春便住了下来,帮忙劝解大家。跟探春一起来的丫头婆子们也和众姐妹们相聚,各自诉说着分别后的事情。从这以后,上上下下的人,不分白天黑夜,一心只盼着能有宝玉的消息。

在那个五更天还未完全破晓的凌晨,外头几个家人匆匆跑到二门口报喜。几个小丫头兴奋得顾不上先告知大丫头,一路小跑着冲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道:“太太、奶奶们,大喜事儿啊!”王夫人满心以为是宝玉找到了,惊喜得一下子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在哪里找到的?快叫他进来。”那家人却回道:“是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一听,忙问:“宝玉呢?”家人沉默不语,王夫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缓缓又坐了下来。 探春见状,赶忙问道:“中了第七名的是谁?”家人回答说:“是宝二爷。”

正说着,外头又传来一阵叫嚷声:“兰哥儿中了!”那家人急忙跑出去接过报单,回来禀报道,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李纨心里暗自欢喜,可看着王夫人因宝玉失踪而满心忧虑,也不敢把喜悦之情表露出来。王夫人见贾兰中了举人,心里也颇为高兴,心里想着:“要是宝玉能一回来,咱们一家人不知道该有多快乐啊!”只有宝钗,心中悲苦交加,却又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落泪。 众人纷纷道喜,说道:“宝玉既然有中举的命,肯定不会再丢了。况且天下哪有迷失了的举人呢。”王夫人等人觉得这话在理,脸上也渐渐有了些笑容。

众人便趁机劝王夫人等人多吃点东西。这时,只听见三门外头焙茗大声叫嚷着:“我们二爷中了举人,肯定丢不了啦!”众人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就这么肯定呢?”焙茗说道:“‘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中了举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的。谁敢不把他送回来!”屋里的众人都说:“这小子虽然说话没规矩,但这句话倒是有道理。” 惜春却说道:“都这么大个人了,哪会轻易走失。只怕他是勘破了世情,进了佛门,那就难找了。”

惜春这一句话,又让王夫人等人伤心大哭起来。李纨安慰道:“自古以来,成佛作祖、修炼成仙的人,确实有很多都把爵位富贵抛诸脑后。”王夫人哭着说:“他要是抛弃了父母,这就是不孝,又怎么能成佛作祖呢。”探春说:“一般来说,一个人不能有太奇特的地方。二哥哥生来就带着块玉,大家都觉得是好事,可这么看来,都是这块玉惹的祸。要是再过几天还不见他,我不是故意惹太太生气,恐怕就真的有些缘由了,只能当作没生过这位哥哥了。要是他真的有什么来历,修成了正果,那也是太太几辈子积攒的福气。”

宝钗听了这些话,默默不语,袭人却再也忍不住,心中一阵刺痛,眼前一黑,晕了过去。王夫人见她这般可怜,便让人扶她回去休息。 贾环看到哥哥和侄儿都中了举人,又因为巧姐的事情觉得十分尴尬,只能埋怨贾蔷和贾芸两人。他知道探春回来了,这件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又不敢躲开,这几天过得如坐针毡,仿佛置身于荆棘之中。 第二天,贾兰不得不先去谢恩,在那里得知甄宝玉也中了举人,大家便按规矩叙了同年之谊。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的事情,甄宝玉不禁叹息,还劝慰了一番。

知贡举的官员将考中的卷子上奏给皇上,皇上逐一批阅,看到取中的文章都写得平正通达。当看到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的贾兰时,皇上便传旨询问,这两个姓贾的金陵人氏,是否属于贾妃一族。 大臣领命出来,传贾宝玉和贾兰问话,贾兰便把宝玉考试结束后迷失的事情,以及自家三代的情况一一陈明,大臣代为转奏给皇上。皇上圣明仁德,想起贾家曾经的功勋,便命大臣详细查复,大臣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奏明。皇上听后十分怜悯,命有关部门将贾赦犯罪的缘由查案呈奏。

皇上又看到了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的奏章,上面奏报的是海晏河清、万民乐业的景象。皇上看后龙颜大悦,命九卿评定功绩、商议赏赐,并大赦天下。 贾兰等朝臣退朝后,拜见了座师,又听到朝内有大赦的消息,便回来告知了王夫人等人。全家上下都有了些喜色,只盼着宝玉能早日回来。

薛姨妈更是欢喜,盘算着要为家人赎罪。 一天,有人来报说甄老爷和三姑爷前来道喜,王夫人便吩咐贾兰出去接待。没过多久,贾兰满脸笑容地回来向王夫人禀报:“太太们,大喜事儿啊!甄老伯在朝里听到旨意,说是大老爷的罪名免了,珍大爷不但免了罪,还能继续袭宁国三等世职。荣国世职还是由老爷袭了,等丁忧服满后,仍升为工部郎中。之前被抄没的家产,也全部赏还。皇上看了二叔的文章,非常喜欢,问明是元妃的兄弟,北静王还上奏说他的人品也很好,皇上便传旨召见。众大臣回奏说,据他侄儿贾兰说,二叔出场时迷失了,现在正在各处寻访。

皇上降旨让五营各衙门用心查找。有了这道旨意,太太们就放心吧,皇上如此圣恩,肯定能找到二叔的。”王夫人等人听了,这才纷纷称贺,满心欢喜起来。只有贾环等人心里着急,四处寻找巧姐的下落。 原来,巧姐跟着刘姥姥和平儿出了城,到了乡下的庄子上。刘姥姥可不敢怠慢巧姐,赶忙打扫出上房,让巧姐和平儿住下。每天提供的饮食虽然是乡村风味,但倒也干净整洁。又有青儿陪着,巧姐暂且放宽了心。

庄子上有几家富户,听说刘姥姥家来了贾府的姑娘,都好奇地前来观看,都觉得巧姐就像天上的神仙一般。有的送来菜果,有的送来野味,一时间倒也热闹。 其中有个极其富有的人家,姓周,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周家只有一个儿子,生得文雅清秀,今年十四岁,他的父母为他请了老师读书,最近在科试中中了秀才。

那天,周公子的母亲见到了巧姐,心里十分羡慕,暗自思忖:“我们是庄户人家,哪里配得上这样的世家小姐呢!”呆呆地想着,一时出了神。刘姥姥看出了她的心思,拉着她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来给你们做个媒吧。”周妈妈笑着说:“你可别哄我,他们那样的人家,怎么会把姑娘嫁给我们庄户人呢。”刘姥姥说:“咱们先说着,看看情况嘛。”于是,两人便各自离开了。

刘姥姥心里一直惦记着贾府的情况,便让板儿进城去打听消息。那天,板儿来到宁荣街,远远就看见那里停着许多车轿,热闹非凡。板儿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向人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告诉他:“宁荣两府的官职恢复了,之前被抄没的家产也都赏还了,如今这府里又要重新兴旺起来了。只是他们家的宝玉中了举人,可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板儿听了,心里暗自高兴,正打算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姥姥。这时,又看见好几匹马朝着贾府门口奔来,马上的人在门前下马。只听见守门的人赶忙上前,恭敬地请安道:“二爷回来了,真是大喜啊!

大老爷的身体还好吧?”那位爷面带笑容地回答道:“好多了。又遇到皇上的恩旨,大老爷很快就要回来了。”接着,他又问:“那些人是来干什么的?”守门的人回禀说:“是皇上派来的官员,在这里宣读旨意,让府里派人领取家产。”那位爷听了,满脸喜色地走进府里。板儿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这位爷是贾琏。他也不再多打听,急忙赶回庄子,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告诉了刘姥姥。 刘姥姥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赶忙跑去和巧姐道喜,把板儿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平儿在一旁笑着说:“可不是嘛,多亏了姥姥您想出的办法,不然姑娘哪能赶上这等好事呢。”

巧姐听了,心里更是欢喜。 正说着,之前给贾琏送信的人也回来了,他说道:“姑老爷非常感激,让我一到家就赶紧把姑娘送回去。还赏了我好几两银子呢。”刘姥姥听了,心里很是得意,马上让人准备了两辆车,请巧姐和平儿上车。巧姐在刘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此时要离开,反倒有些依依不舍。青儿更是哭得厉害,恨不得让巧姐留下来。刘姥姥知道青儿舍不得巧姐,便让青儿跟着一起进城,一行人直接朝着荣府而去。 再说贾琏,之前得知贾赦病重,急忙赶到发配的地方。

父子俩一见面,忍不住痛哭了一场。贾赦的病情在贾琏的照料下,渐渐有了好转。贾琏收到家里送来的书信,了解了家中发生的事情后,便向贾赦禀明要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他听说皇上大赦天下,于是加快了行程,又赶了两天路,终于到家了。巧的是,他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皇上派官员来宣读赏赐的恩旨。 府里邢夫人等人正发愁没有人去接旨,虽然有贾兰在,但毕竟他还年轻。这时,有人禀报说琏二爷回来了,大家相见,一时间悲喜交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此时也来不及叙说家常,贾琏立刻赶到前厅,叩见了钦命大人。他询问了父亲的身体状况,得知明天要到内府领取赏赐,宁国府的府邸也将发还居住。众人起身告辞,贾琏将他们送出门去。

刚到门口,贾琏就看见有几辆来自乡下的车,府里的家人们正拦着不让进,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贾琏一眼就认出这是巧姐回来的车,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们这些糊涂的混蛋,我不在家,你们就敢欺负主子,把巧姐儿都逼走了。现在人家把她送回来了,你们还要阻拦,难道和我有什么仇吗!”众家人原本就担心贾琏回来会怪罪,想着等过会儿再向他解释,没想到贾琏直接挑明了说,他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得站在那里回道:“二爷您出门的时候,奴才们有的生病了,有的告假了,这些事都是三爷、蔷大爷、芸大爷做主的,和我们奴才们没关系。”

贾琏气冲冲地说:“一群混账东西!等我忙完了,再和你们算账,赶紧把车赶进来!” 贾琏走进府里,先去见邢夫人,但什么也没说,转身又来到王夫人这里。他跪下磕了个头,说道:“姐儿回来了,多亏了太太您。至于环兄弟,太太也别再责怪他了。只是芸儿这个家伙,上次我离家让他看家,就闹出不少乱子,如今我才出去几个月,他竟然闹到这种地步。回太太的话,像他这种人,把他撵出去,不再往来也可以。”王夫人问道:“你大舅子为什么也这样呢?”贾琏说:“太太您就别问了,我自有办法处理。” 正说着,彩云等人进来禀报:“巧姐儿进来了。”

巧姐见到王夫人,虽然分别的时间不长,但一想起之前逃难的艰难情景,不禁落下泪来,巧姐也跟着大哭起来。贾琏向刘姥姥道谢后,王夫人拉着巧姐坐下,说起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贾琏看到平儿,碍于在场的人多,不好说什么感激的话,但心里充满了感激,眼中不禁流出了泪水。从这以后,贾琏心里对平儿更加敬重,打算等贾赦等人回来后,就把平儿扶为正室。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邢夫人原本担心贾琏回来后,发现巧姐不见了,会有一番波折。又听说贾琏在王夫人那里,心里更加着急,连忙派丫头去打听情况。

丫头回来禀报说巧姐儿正和刘姥姥在王夫人那里说话,邢夫人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是贾芸和王仁在背后搞鬼,还抱怨王夫人“挑唆我们母子不和,到底是谁给平儿送的信呢?”正问着,只见巧姐和刘姥姥带着平儿走了进来,王夫人跟在后面。巧姐先把之前的事情都推到了贾芸和王仁身上,说:“大太太原本也是听了别人的话,以为是好事,哪里知道外面的人不安好心。”邢夫人听了,自觉羞愧难当。

她仔细一想,觉得王夫人的主意没错,心里也对她服气了。从这以后,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平儿向王夫人回禀完事情后,带着巧姐到宝钗那里请安。她们各自说起了这段时间的辛苦遭遇。又说到“皇上如此隆恩,咱们家也该兴旺起来了。想来宝二爷肯定会回来的。”正说到这里,只见秋纹匆匆跑来,说道:“袭人不好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