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6岁,看我叱咤风云 > 第52章 行进路上 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众人坐着车,沿着314省道,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位于庐陵市西南方向的井冈山山脚下。

对冷锋他们来说,现在的井冈山,肯定早已物是人非,如今它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翠绿的树林掩映着古朴的村落,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如果登上山顶,俯瞰群山,云海翻腾,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的历史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这一次的外出之行,冷锋一改往日的执拗脾性,心甘情愿地坐在了那辆特制的轮椅之上。他与赵静婉二人,分别由许正阳以及另外一名警卫员小心翼翼地并排推动着,缓缓朝着山上进发。

一路上,两人时不时轻声低语,交头接耳,同时还用手指向远处比划着什么。毫无疑问,某个地方一定有着让他们感到熟悉的景象,从而勾起了那些深埋心底的回忆。然而,这样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或许是因为如今眼前的景色已然与他们记忆之中的模样大相径庭,难以寻得那份共鸣之感,没过多久,他们便又重新回到了车上。

车子沿着那条名为“红军路”的大路平稳前行了一小会儿之后,最终抵达了冷锋和赵静婉昔日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茨坪镇。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率先前往了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怀着崇敬之情在此处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紧接着,一行人开始穿梭于各个得以完好保留下来的景点之间,并纷纷拍照留念、打卡记录。

当来到曾经的茨坪旧居时,赵静婉显得格外兴奋,她满脸笑容地转头询问身旁的林四海是否还记得这个地方。她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当年居住于此的情景,尤其是说到那时不足两岁年纪的小林四海是多么的调皮捣蛋。不过,面对赵静婉如此生动的讲述,林四海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实在没有任何印象。毕竟,那段岁月对于年幼的他来说,着实太过遥远模糊了。

紧接着,他们有条不紊地依次前往了红军谷、游击洞等地。这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的光辉,每一处都仿佛诉说着往昔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故事。而后,他们还探访了数位伟人昔日的居所,感受着那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伟大精神的熏陶。当完成这一系列行程时,时间已然悄然滑至正午时分。于是,众人决定前往附近的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并稍作休憩以恢复精力。

用过午餐后,大家小憩了片刻,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下午更为重要的旅程。下午,冷锋一行人直奔此次行程中最为关键且意义非凡的一站——黄洋界哨口。此地对于冷锋而言,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因为就在这片土地上,他的挚友、赵静婉的挚爱夫君以及林四海敬爱的父亲林羽凡英勇献身,永远长眠于此。

抵达目的地后,众人纷纷走下车辆。只见赵静婉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束鲜艳欲滴的鲜花,那花朵绽放得如此绚烂,似乎象征着对逝者深深的思念与敬意;冷锋则怀揣着一瓶醇香浓烈的烈酒和几只小巧精致的酒杯,仿佛要用这美酒来慰藉英灵;而林四海则携带着一应香烛和纸钱等传统的丧葬用品,神情肃穆庄重。

冷锋凭借着脑海深处残留的记忆,引领着众人缓缓前行。最终,他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停住脚步,久久伫立,沉默不语。周围的气氛凝重而庄严,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过了许久,冷锋才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凝视着前方,轻声呼唤道:“羽凡啊,我的好兄弟!哥哥今日又来看望你啦!你瞧瞧,我把谁带来了呢?”

听到这话,赵静婉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心头涌起千般思绪万般愁绪。此时此刻,眼前熟悉的场景勾起了她无尽的回忆。遥想当年,在得知林羽凡壮烈牺牲的噩耗后,她身怀六甲,身体笨重,行动多有不便,未能及时亲自前来祭奠亡夫。只是在生下儿子林四海之后,抱着小林四海在冷锋的带领下来了这里一次,后来因为白党对红党的围剿步步紧逼,再也没有机会来到此处祭奠,后来更是带着小林四海远走他乡,如今故地重游,那份痛楚与哀伤再度涌上心头,令她难以自抑。

而林四海更是从未涉足过这片土地。想当年,年幼的他跟随母亲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陕北会和大部队。尚未成年之时,就已经开始南征北战、四处奔波。这些年来,每逢祭祀之期,他都只能面对着母亲赵静婉珍藏在记忆深处那关于父亲的画像,虔诚地进行祭拜。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林四海已然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但他却哭得如同一个孩童一般。只见他双腿一软,咕咚一声直直地跪伏在地,喉咙里发出一阵哽咽之声:“爹啊,儿终于来看您了!孩儿不孝啊,这么多年来,竟一直未能前来此处探望您……爹,您老人家在上,请受儿子这一拜!”说罢,他重重地叩头下去,额头与地面相触,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旁的余顺见此情形,也十分乖巧懂事地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并高声说道:“林老太爷,小子余顺在此给您磕头啦!愿您在天之灵能够庇佑冷锋师父、赵静婉奶奶以及林四海师兄他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得以长寿百年!”

跟在他们身后的许正阳和其他几位警卫人员见状,也默默地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此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表达出内心最崇高的敬意。

等到众人的情绪稍稍平复下来一些之后,冷锋才缓缓地拿起酒壶,将酒杯逐一斟满。然后,他先把其中一杯轻轻地倾倒在了地上,仿佛是在以这种方式向长眠于此的英灵传递着生者们的思念与问候。这才举起酒杯说道:“羽凡兄弟,我们一起满饮此杯,祝种花家繁荣昌盛!”

.众人一直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紧盯着那些摆放整齐的香烛纸钱,耐心等待它们彻底燃烧成灰烬后,方才缓缓转身离去。随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其他四个哨口——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以及八面山。这一路之上,冷锋始终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着昔日在这些地方所经历过的激烈战斗场景。他的话语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每抵达一处曾经浴血奋战之地,冷锋与赵静婉内心深处那股浓浓的怀念之情就愈发难以抑制。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夕阳西下,暮色四合。直至夜色深沉,众人才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返回酒店稍作休憩。

次日清晨,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曙光,天色尚处于朦胧之际。众人却早已纷纷从睡梦中苏醒过来,迅速整理好行装,迫不及待地迎接新一天的旅程。待得几位精神抖擞的年轻人畅快淋漓地打完一套拳法之后,他们围坐在一起享用起美味可口的早餐。短暂休整过后,这支平均年龄偏大,但充满活力的队伍再次踏上征程,此次的目的地乃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起始之地——瑞金市于都县。这座城市对于冷锋和赵静婉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正是在这里,两人分道扬镳,一个踏上长征路,一个带着年幼的小林四海就地隐藏起来。

车辆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疾驰而行,车窗外的树木如闪电般飞速后退。车厢内,冷锋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地向众人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年,面对白党的重兵围剿,红党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不得不忍痛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背井离乡,踏上艰难的长征之路。

没过多久,众人便到达了的目的地。下车之后,只见冷锋缓缓地从轮椅上站起身来,他紧紧地握着拐杖,颤颤巍巍却又无比坚毅地站立在了贡水河的北岸。

此时此刻,冷锋面色凝重,目光炯炯有神地凝视着眼前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他奋力挥动着其中一只手,情绪激昂地对着身后这群后辈们讲述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想当年啊,就在此地,我们整整 8 万多名英勇无畏的将士在此集结,准备进行大转移。党中央告诉我们,我们种花家的人,不要进行无谓的内耗,要去抗击入侵我们国家的小日子。那时候,当地淳朴善良的老乡们可谓是倾尽所有,只为给即将踏上征途的我们送行。”

回忆起那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冷锋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于都河畔,秋风萧瑟,寒意袭人。然而,我们的战士们却身着单薄的军装,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静静地伫立在河岸之上。尽管寒风凛冽,但他们的眼神之中始终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以及视死如归的决绝。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此番出征必将面临重重艰难险阻和未知的生死考验,但所有人同样深信不疑,这场伟大的征程是为了守护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未来。”

说到动情之处,冷锋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得知大军即将开拔时,于都的父老乡亲们纷纷闻讯赶来。他们手中紧攥着自家纺织的布匹,怀揣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眼里噙满了依依不舍的泪水。他们争前恐后地与我军战士们握手道别,深情相拥,用最真挚的情感向这些即将离开家乡,转移阵地,去抗击小日子的英雄们表达着内心深处无尽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一位老人拉着我们战士的手,说道:“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等着你们。”身边的战士们感动不已,那些战士们纷纷大喊:“一定会不辱使命!”

接看冷锋说:“我们从这里启程后,开始还算是一路平坦。但在王母渡就碰到了当年白党的粤军所设立的搜索线。嗯,王母渡,当年在王母渡,我所属的部队可是打响了第一仗。走走走,上车,我们去王母渡。我们边走边说。”

“等一一等。”

…….……

这时一个声音叫停了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