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我用现代知识拯救大明 > 第46章 朝堂的决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清宫内,崇祯端坐在御案后,手中翻阅着刚刚呈上的奏报。这是一份关于河南赈灾的情况的奏折,详细记录了试点的成功经验。奏折陈述,粮仓储备计划和高产作物的推广不仅稳定了灾区民生,也恢复了部分地方经济。

崇祯抬起头,对内阁官员说道:“河南的赈灾行动已见成效,百姓有饭吃,地方秩序得以恢复。如今,其他受灾地区仍在水深火热中,必须尽快推广这一套政策。”

礼部尚书叶廷光微微躬身,提出异议:“陛下,河南虽成功,但若在全国推广,所需财力、物力皆是天文数字。若稍有不慎,恐怕会适得其反。”

崇祯态度坚定:“朕明白诸位的担忧。但国之根本在民,若百姓活不下去,朝廷还有何存在之意义?户部与兵部须全力配合,将河南经验推广至其他受灾地区,尤其是河北与山西。”

夜晚,崇祯独自召唤玄天策系统,对政策全面推广的可能性进行模拟。屏幕上浮现出复杂的数据流,最终给出三种方案:

1. **逐步推广**:以河南为中心,逐步向周边扩展,能最大程度控制成本,但可能因速度过慢导致其他地区百姓不满。

2. **全面推进**:同时在全国多个灾区展开,短期见效,但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3. **区域重点试点**:选择几个人口密集且影响力大的地区进行推广,既能控制成本,也能快速树立典范。

崇祯选择了第三种方案。他目光坚毅:“区域重点试点,结合商贸网络调控,粮仓与物流一体化,必能稳住局势。”

乾清宫的书房内,崇祯凝神沉思,桌上摊开一幅大熙全国地图,标注着各地主要粮食产区与运输要道。伴随着思考,他用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条联系各地的线路,逐渐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储备系统。

“粮仓储备不仅是为了赈灾,更是为了稳定地方秩序。”他自语道,目光锐利。

召见户部尚书陈子敬与兵部尚书程靖的旨意随即下达,讨论粮仓系统的细节。

内阁会议上,崇祯展开地图,指着标注的几个关键节点说道:“朕的设想是,以河南的经验为核心,结合全国粮食产区与灾区需求,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储备体系。”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首先,在粮食富余的地区,比如江南与湖广,设立大型中央粮仓,作为主仓储点。其次,在灾区和粮食紧缺地区,比如河北、山西等地,设立中型分仓,用以快速接收调配粮食。最后,在各县城设立小型临时仓库,负责粮食的短期存储与分发。”

“陛下,这套系统覆盖范围广,必然需要大量的运输人力与资源,成本恐怕极高。”陈子敬提出疑虑。

崇祯点头:“成本确实是一大问题,但可以通过简化运输流程和优化分配机制加以解决。”他转头看向程靖,“兵部需要派遣专人护送运输队,确保粮食安全。”

程靖拱手答道:“陛下放心,兵部会全力支持。”

崇祯继续讲述运输系统的优化设计:“粮食运输是关键。朕已命人设计一种封闭式粮车,内部铺设防潮材料,以确保粮食在长途运输中不受损坏。此外,在沿途驿站设立中转仓,每次运输不超过七日,以减少粮食的霉变和耗损。”

陈子敬提议:“陛下,运输过程需设立责任制度。粮车的护送官员必须记录每一站的情况,并确保运输途中无短缺现象。”

“这是必须的。”崇祯肯定道,“此外,每个粮仓都需设立库存记录,由地方官员定期向户部汇报存储与发放情况。玄卫会秘密监察,确保账目清晰。”

“陛下,这套系统虽然设计精良,但粮食的分配流程仍是难点。”陈子敬补充道,“若分配不公平,可能引发民怨,甚至酿成地方冲突。”

崇祯神色一肃:“分配流程必须做到公开。每个粮仓设立时,需在当地张榜公布分配标准,包括每户领取的数量与条件。若有任何贪腐行为,玄卫会立刻查办。”

为了确保公平性,崇祯还命令玄天策系统模拟分配流程,优化粮食发放的效率。“每个灾民的需求不同,分配标准要结合实际情况。若有人冒领或者虚报灾情,必须严惩不贷。”

“粮仓不仅仅是赈灾之用。”崇祯目光锐利,语气坚定,“平时可用来储备多余粮食,稳定粮价;战时可以迅速调配,保障军队后勤。”

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点:“在主粮仓周围,建立粮食加工厂和交易市场。一方面可以加工储备粮,延长保存期限;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让富余粮食不至于浪费。”

“陛下的设想极为周全。”程靖感慨道,“如此一来,粮仓不仅是储备中心,更是地方经济的枢纽,若是到了战时还能迅速调配粮草至前线。”

崇祯补充道:“此外,必须建立一套应急机制。若某地粮仓发生灾害,周边粮仓需在三日内调拨资源支援;若运输中断,驿站的临时仓储可以作为过渡。”

他特别强调:“粮仓守备与粮食调度,需由地方与朝廷共同监管。兵部负责运输与护卫,户部负责账目与协调,玄卫负责监察与惩治。任何一环出现问题,立即追责。”

崇祯独自站在地图前,注视着那些标注出的粮仓与线路。他轻声自语:“当这套系统覆盖全国,士绅垄断的根基将被削弱,朝廷才能真正掌控天下。”

窗外,夜幕渐渐降临,京城的灯火点亮。他知道,这套粮仓储备系统的建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而他必须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稳重。

尽管政策逐步展开,但阻力随之而来。一些地方官员担心粮仓储备计划会削弱地方士绅的权力,纷纷上书提出反对意见。他们声称,全面推广粮仓计划会导致地方财政吃紧,甚至引发地方抗议。

崇祯看着这些奏章,冷笑道:“地方财政吃紧是假,保护他们自身利益是真。”

他命令玄卫调查这些官员的真实意图,发现部分反对者与地方士绅有着密切联系。对此,崇祯毫不犹豫,下令将这些官员调离关键岗位。

随着粮仓储备计划在河北与山西试点地区展开,河南境内的一座新建粮仓前,阳光洒在整齐堆放的粮袋上,百姓们排着长队,等待领取赈灾粮食。尽管寒风凛冽,人群中却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有了这些粮食,今年总算能熬过去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感慨万分。他抱着刚刚领取的粮袋,擦了擦额头的汗,抬头望着粮仓的牌匾,低声说道,“朝廷果然没有忘了我们这些穷苦人。”

旁边的一名年轻人接口道:“可不是吗?听说这次粮仓里不仅有米,还有麦。俺娘这两个月都吃野菜,总算能做顿热饭了!”

然而,队伍中也有些质疑的声音。一名中年汉子皱眉看着粮仓的入口,小声对身旁的人说道:“虽说有粮发了,可咱们村上有人说,分到的数量不够公平,像那些富户,凭啥还能领粮?”

这话一出口,周围几个人纷纷点头附和。一名壮实的妇人抱着孩子插嘴道:“俺家的粮袋确实比隔壁少了一成,这事儿该去问问那粮仓的管事。”

人群中的议论越来越多,但很快被一名地方官员的喊声打断:“乡亲们,请放心!朝廷已经派了监察官和玄卫严查粮食分配,不会让不公正的事发生!若发现有人虚报或多领,立刻上报,我们一定严肃处理!”

这番话让人群安静了片刻。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忍不住说道:“朝廷真要有这决心,咱们老百姓就有盼头。”

当日傍晚,村里的一名头目因私自截留赈灾粮被玄卫带走的消息迅速传开。此事在村民中引发了震动。

“那个孙财主真是活该!仗着自己是村头有钱人,居然敢冒领粮食。”

“听说朝廷的玄卫亲自来查的,看来这次不是闹着玩。”

“这回俺服气了。只要粮食真能发到手里,皇上就是咱们的再生父母。”

村民们围坐在炊烟袅袅的农舍里,讨论着新粮仓带来的变化。尽管仍有些人对政策的能否长期施行存疑,但大多数人内心逐渐充满希望。

崇祯站在乾清宫的窗前,远眺京城的灯火。这只是第一步:“当地方士绅彻底失去对粮食市场的垄断,朝廷才能真正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