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我用现代知识拯救大明 > 第35章 大明粮仓:改革的初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大明粮仓:改革的初衷

乾清宫内,崇祯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紧盯北方干旱区域。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粮荒爆发而哀鸿遍野的画面,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东厂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不能打压太过,以免东林党坐大。”他缓缓说道,声音冷峻,“如今粮食才是大问题,若不建立长期储备,未来再遇天灾,朝廷将束手无策。”

王承恩站在一旁,躬身说道:“陛下,可有具体打算?”

崇祯转身,目光如炬:“启动大明粮仓计划。命各地开设专门的地方粮仓,优先储备大米与麦粮,分南北布局。运河是我们的命脉,将南方的富余粮食调往北方,确保粮荒地区得到长久保障。”

王承恩略显犹豫:“陛下,粮仓的设立需要地方士绅配合,但他们的粮食储备素来敏感,恐怕会有阻力。”

“他们若不配合,朕自有办法。”崇祯目光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一次,不仅要建成粮仓,还要借此机会,敲打地方的顽固势力。”

翌日朝会,崇祯亲自向内阁提出“粮仓储备计划”。

“众位爱卿,粮荒频发,民不聊生,朕决定设立大明粮仓。此计划将整合南北资源,保障全国粮食调配。”他的声音低沉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砸在朝臣的心上。

户部尚书陈子敬率先出列,表情郑重:“陛下,此计划若能实施,定可稳定民生。但粮仓的建立需要庞大的资金和运输资源,恐怕耗时耗力,需慎重考虑。”

紧接着,礼部侍郎李长寿站出,语气微带抗拒:“陛下,地方士绅囤粮乃常态,若强行调配,恐引发地方矛盾,还请陛下三思。”

崇祯看着两人,面上虽无表情,内心却冷笑。通过心镜术,他捕捉到了对方真实的心思:陈子敬担忧的是国库空虚难以负担,李长寿则更多地在维护士绅利益。

“朕已经考虑周全。”崇祯缓缓开口,“粮仓的启动,资金由户部与内库共同筹措;至于运输,南方漕运系统足以应对。至于士绅问题,地方豪绅确实该为国家分忧。朕会下令各地士绅配合粮仓计划,严禁囤积居奇。”

朝堂一片沉寂,反对声虽未平息,但无人敢再当面质疑。

当晚,崇祯召集心腹大臣与玄卫首领王安,在乾清宫内密议下一步计划。

“粮仓只是第一步。”崇祯说道,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地区,“朕准备在这些地方试点推广高产作物,优先选择适合北方气候的耐旱小麦,以及南方丰产的大米品种。”

温体仁问道:“陛下,推广作物需要时间,是否先以试点为主,逐步扩大?”

“正是如此。”李辰点头,“试点地区集中在灾情缓解的区域,这样不仅能安抚百姓,还能减少士绅的阻力。同时,玄卫要加强监控,防止有人暗中阻挠。”

大明粮仓计划很快传达到地方,但却在地方士绅中引发轩然大波。

在河北定州的一处豪宅内,几名地方豪绅正聚在一起,面露不满。

“皇上要建粮仓,还要求我们提供粮食储备,这不是割我们的肉吗?”一名中年士绅拍案而起,怒气冲冲地说道。

“可不是吗?这些粮仓一旦建成,我们的粮价就会被压得死死的。”另一人附和道,“不能让朝廷得逞!”

“听说玄卫正在监控各地动向。”一名较为谨慎的士绅低声提醒,“稍有不慎,可能会惹祸上身。”

“哼,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们摆布?”中年士绅冷笑,“我们可以慢慢拖,至少让粮仓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乾清宫内,崇祯端坐御座,手中紧握玄卫呈上的密报。纸上的字迹清晰无比,列举了数名地方士绅在粮仓计划中的消极对抗、囤积居奇甚至挑拨民心的种种行径。密报最后一行,张鹏用力书写了一句:“如不立威,恐后患无穷。”

崇祯缓缓放下密报,目光中透出一抹寒意:“看来,有些人还没明白大明的江山是谁的。”

他抬眼扫向王承恩,冷声道:“传朕旨意,即刻行动。玄卫负责查封所有囤粮士绅的仓库,重点打击密报中提到的几人。将粮仓归为官管,任何反抗者,按国法严惩!”

数日后,玄卫突袭定州一处大户粮仓。那是当地士绅赵怀德的家族粮库,平日严密把守,外人难以靠近。玄卫的队伍刚刚抵达,就被一群护卫拦住。

“这是赵家的私人仓库,没有通行文书,谁也别想进去!”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手持一份伪造的文书,冷冷说道。

玄卫小队长冷哼一声:“赵怀德囤积官粮,扰乱市场,已有确凿证据。立刻让开,否则后果自负!”

管家刚想再争辩,玄卫已迅速出手,几名护卫顷刻间被制服。仓库大门被强行打开,堆积如山的粮袋映入眼帘,上面的印章清晰可见——竟然是赈灾粮!

玄卫小队长冷笑:“好一个赵怀德,连赈灾粮都敢私吞!把这些全部查封,带赵怀德进京听候陛下发落!”

赵怀德很快被押解进京。在公开审判中,证据确凿,他试图狡辩:“陛下明鉴!这些粮食是为了地方备荒,不敢擅自动用。”

崇祯坐在堂上,目光如炬,冷声说道:“赈灾粮为何在你家粮仓?为何账目混乱,库存与上报数目不符?赵怀德,你的‘备荒’是为你一家所备吧!”

赵怀德彻底无言,跪地哀求道:“陛下开恩!小的知错,再不敢妄为!”

“开恩?”崇祯目光森冷,语气中透出杀伐之意,“你囤积赈灾粮,害百姓受苦,罪不可恕!斩立决,以儆效尤!”

随着行刑令下达,赵怀德被押送刑场问斩。围观的百姓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好!杀得好!陛下英明!”

赵怀德的死讯传回地方,震动了整个士绅阶层。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士绅迅速调整态度,不敢再以身试法。一些本打算拖延粮仓计划的地方官员,也开始积极配合朝廷的命令。

然而,仍有少数士绅暗中联络,试图联合地方势力进行反抗。在河北某个豪绅的密室中,几人正在商议。

“赵怀德死得冤枉,朝廷就是借粮仓计划削我们的家产!”一人愤愤说道。

“不错!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不然下一个死的就是我们!”

其中一人低声说道:“不过,玄卫无孔不入,我们若公开反对,只怕结局和赵怀德一样。”

众人沉默片刻,最终有人提议:“不如利用地方流民挑起事端,让朝廷疲于应付,粮仓计划自然无法顺利推进。”

这番话得到了几人的赞同,但他们的密谋很快被玄卫截获。

玄卫将这些情报呈递给御前。他冷笑一声:“以流民为借口挑事?这些人当朕是泥捏的吗?”

他随即下令:“派玄卫追踪这些士绅的联络人,掌握他们的所有活动。一旦证据确凿,立即将其拘押。同时,调集军队加强灾区巡逻,安抚流民,杜绝任何事端。”

数日后,几名密谋的士绅被押解至京师,玄卫查获的信件和账目铁证如山。崇祯亲自下令公开审判,并将他们的资产充公,用于补充粮仓储备。

这场公开处置震慑了其他地方士绅,粮仓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数月后,大明粮仓在数个试点地区初步建成。南方的富余粮食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灾区的粮食供应逐步稳定。

与此同时,高产作物的试点推广也取得初步成效,北方的小麦产量显着提升。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

然而,就在一片表面上的平静中,玄卫却发现部分士绅暗中联络,试图借地方势力掀起反抗的浪潮。

崇祯站在地图前,凝视着那些标注有风险的地区,喃喃自语:“地方士绅的反扑,只是时间问题。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翻出多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