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 第440章 我们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0章 我们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小田君的意思是?!”

小林广实终于明白了过来,

“梅津美治郎大将会从关东军调人!”

“没错。”

萧诚笑道,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关东军司令,熟悉关东军每一个师团,对所有将官的指挥风格,每一个支部队的真实战力都了如指掌。

但对于关东军之外的其它部队,恐怕就没有那么了解了。

这样一来,为了准确把握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他一定会优先将关东军调去守岛。”

萧诚这么说,当然是因为在穿越前的历史上,梅津美治郎就是这么干的!

他的老部下们,也算是倒了血霉,相当大一部分都战死在太平洋守岛战之中。

“可是,小田君为何会认为不是坏事?

如果关东军的精锐都被调走,满洲防务不就空虚了吗?”

小林广实疑惑道,

“以帝国如今的情况,只会补充新兵,战斗力根本无法和现在这些精锐相提并论。

要是我们有一天真的和苏联人开战,哪怕是现在这些精锐,我心里也没有什么把握。

真要换成新兵,哪里还有半点胜算?”

“小林君,你换一个角度看看。”

萧诚摆了摆手,

“当年在诺门坎,帝国已经和苏联人较量过了,对于苏军的战斗力,我们其实心里有数。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帝国是不会主动向苏联人开战的。

如果有一天真的开战,也一定是苏联人主动进攻。

苏联人的主力现在都在欧洲和德国人拼命呢,他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开辟东线战场。

也就是说,苏联军队只有一种情况,才会进攻满洲。

那就是彻底打垮德国人之后,将欧洲战场的主力调到远东。

实话实说,如果真到了这一天,哪怕是现在这些精锐全部留下,也同样抵挡不了苏军的兵锋。”

“我明白了,小林君的意思是,其实关东军是精锐也好,是新兵也好,一旦和真的和苏军开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小林广实点了点头,

“如果没有和苏军对上,就算是新兵,也完全足够守卫地方了。”

“小林君,梅津美治郎大将把关东军大部分精锐都调走之后,重新补充的新兵就不会是他的嫡系了。”

萧诚笑了起来,

“同样,新任的关东军司令,不论是谁,到任之后,都不会比小林参谋长更熟悉这些部队。”

“小田君,你是说,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抢先拉拢关东军各部!”

小林广实眼前一亮,

“对啊,家父现在是关东军之中仅次于司令官的二号人物,加上在大本营还有山本首相的支持。

梅津美治郎大将根基深厚,当然无法撼动。

但新任司令官可不一样了,他同样也是空降过来的光杆司令罢了。

小田君说得对,和苏军正面对抗的事,根本不需要考虑,我们只要能牢牢掌握关东军,哪怕最终和谈失败,战局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我们小林家手上也能有足够的筹码。”

“就像小林君曾经对我说过的那样。”

萧诚拿起酒杯,和小林广实碰了一下,

“要是真的事不可为,我们就该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了。”

“没错!原本我们只能把岛上的研究基地作为筹码。”

小林广实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现在嘛,哪怕帝国最终真的战败,70万关东军和整个满洲国,也能保证我们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

几天后,新京。

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大将果然接到了大本营的调令,即将返回东京,接任陆军三长官之一的参谋总长一职。

原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则接替了因病去世的石原莞尔,调任陆军大臣。

而将要前来满洲,接任关东军司令的,是曾经担任过教育总监的山田乙三大将。

在关东军司令部,为梅津美治郎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驻防满洲各地的关东军各师团高官,都专程赶来为这位长官送行。

作为关东军二号人物,参谋长小林信辉的次子,小林广实自然也带着萧诚一起,到新京出席了宴会。

宴会的主角,当然是梅津美治郎本人,小林信辉等一众高官环绕在其左右。

萧诚虽然没有凑上前去,但也算是亲眼见到了这位在密苏里号上签下投降书的日军大本营代表。

在整个宴会的过程中,萧诚在来宾之间游走,与很多专程从驻地赶来送行的关东军军官攀谈。

至少记住了数十名军官的名字,也算是收获颇丰。

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他们的老上司调往太平洋战场和美军拼命。

不知道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有现在的兴致。

。。。

果然如萧诚所料,梅津美治郎在东京就任陆军参谋总长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调令接二连三地发到了关东军司令部。

大批关东军老兵在大连登船,被运往遥远的热带海岛。

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遭遇了一次惨败,太平洋战场上暂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除了围绕拉包尔和新几内亚一带继续中小规模战斗之外,相对平静。

此时,马绍尔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周围的大多数岛屿据点,都已经落入了美军之手。

只有驻有重兵的核心据点---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以及周围少数几个关键据点还在日军手中。

但萧诚能感觉到,美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

而日本内阁之中,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也还在继续。

不过,由于东条英机已死,山本五十六成了新任首相,虽然要推进原本的中日和谈计划很困难,但陆军的主战派也无法占据压倒性优势。

因此,在中国战场,东条英机原本计划的大陆打通作战算是彻底流产了。

萧诚从小林广实口中得知,即使是以杉山元和梅津美治郎为代表的陆军高层,也更倾向于将兵力投放到太平洋上,打造所谓的绝对国防圈。

用消耗战抗住美军的攻势,争取更好的停战条件。

也就是说,此时的日本内阁之中,以陆军和海军高层为代表两派,对于日本无法取得最终胜利,已经没有分歧了。

区别只在于以什么样的条件结束战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