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海洋科学知识 > 第4章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作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作用

## 一、开端

海洋作为地球生命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的生物种类,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犹如生态链条上的关键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的行为、数量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连锁反应。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海洋生态的奥秘,更是制定科学有效的海洋保护策略的基础。

## 二、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物种概述

### (一)关键物种的定义

关键物种是指那些在生态系统中,其存在与否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不成比例巨大影响的物种。即使它们在生物量或个体数量上可能并不占优势,但却能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 (二)海洋关键物种的类型

海洋中的关键物种涵盖多个类群,包括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等)、珊瑚、海草、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某些鱼类(如鲨鱼)以及贝类等。不同类型的关键物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重要作用。

## 三、主要关键物种及其作用

### (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1. **顶级捕食者调节食物链**

鲸鱼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以虎鲸为例,它的食谱广泛,包括海豹、海狮等鳍脚类动物以及一些大型鱼类。通过捕食,虎鲸能够控制猎物的数量,防止某些物种过度繁殖对生态系统造成压力。如果没有虎鲸的调控,某些食草性鱼类或其他小型海洋生物可能会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过度消耗浮游生物或海草等初级生产者,进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

2. **营养物质传输与扩散**

鲸鱼在海洋中进行长距离迁徙,它们在深海觅食,然后到浅海区域排泄。其粪便富含铁、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被释放到浅海后,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基础。因此,鲸鱼的这种营养物质传输行为间接支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声学环境与生态交流**

许多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依赖声音进行交流、导航和觅食。例如,座头鲸能够发出复杂的歌声,这些声音在海洋中传播,不仅用于求偶和群体沟通,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它们的声音可以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分布,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声学环境,这种声学环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 (二)珊瑚

1. **构建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虫通过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的骨骼,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逐渐构建起庞大的珊瑚礁结构。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据估计,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礁为众多鱼类、贝类、虾蟹等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其复杂的三维结构增加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同的珊瑚礁区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微生境,从幼体的庇护所到成体的觅食地,满足了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2. **促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珊瑚与虫黄藻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虫黄藻生活在珊瑚虫体内,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能量和氧气,同时利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的废物进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这种共生关系使得珊瑚礁生态系统能够高效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此外,珊瑚礁周围水流湍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交换和扩散,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 **保护海岸线**

珊瑚礁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抵御着海浪的侵蚀和风暴潮的冲击。它们能够削弱海浪的能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线的冲击力,保护沿海地区的陆地免受海水侵蚀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在一些遭受飓风或海啸袭击的地区,有健康珊瑚礁存在的海岸受到的破坏明显小于珊瑚礁受损的地区,这充分体现了珊瑚礁在保护海岸线方面的重要作用。

### (三)海草

1. **初级生产与氧气供应**

海草是海洋中的高等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溶解氧。海草床的初级生产力很高,其生产的有机物质不仅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还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释放的氧气对于维持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存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海域,海草的产氧功能对改善水质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改善水质与沉积物稳定**

海草的根系能够固定海底沉积物,防止其被水流冲刷和再悬浮,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此外,海草还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质。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赤潮等有害生态现象的发生,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3. **提供栖息地与育幼场所**

海草床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许多小型鱼类、虾类、贝类等幼体在海草的叶片间寻找庇护,躲避天敌的捕食。海草的复杂结构还为一些底栖生物提供了附着和栖息的表面,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海草床也是一些大型海洋动物如海龟、海牛等的觅食地,它们以海草为食,在海草床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者角色。

### (四)浮游生物

1. **浮游植物——海洋的初级生产者**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主要包括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类。它们数量巨大,分布广泛,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据估算,浮游植物每年固定的碳量约占全球总碳固定量的一半左右,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基础的能量来源。没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将失去食物和能量供应,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

2. **浮游动物——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又是许多小型和中型鱼类的食物来源,在海洋食物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例如,桡足类是常见的浮游动物,它们大量摄食浮游植物,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避免其过度繁殖。同时,它们自身又成为其他更高营养级生物的猎物,将能量传递到食物链的上层。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

3. **参与全球物质循环**

浮游生物在全球物质循环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碳,部分有机碳随着浮游生物的死亡和沉降进入深海,从而实现碳的封存,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浮游生物还参与了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它们的代谢活动和生命周期过程影响着这些营养元素在海洋中的分布和转化,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化学平衡。

### (五)鲨鱼

1. **控制种群结构与生态平衡**

鲨鱼作为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对控制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通过捕食体弱或患病的个体,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健康发展,防止某些物种因数量过多而对资源造成过度压力。例如,鲨鱼对金枪鱼、鳕鱼等经济鱼类种群的控制,可以避免这些鱼类过度繁殖导致食物竞争加剧,从而维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影响生物行为与分布**

鲨鱼的存在会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行为和分布。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会改变自己的活动范围、觅食时间和行为模式以躲避鲨鱼的捕食。这种行为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小型鱼类为了躲避鲨鱼,会聚集在珊瑚礁等复杂的栖息地中,这不仅影响了它们自身的分布,也改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结构。

3. **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鲨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还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它们会食用海洋中的腐肉和病死生物,防止这些物质在海洋中积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此外,鲨鱼的游动和捕食行为还能促进海洋水体的混合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 (六)贝类

1. **滤食与水质净化**

许多贝类如牡蛎、扇贝等是滤食性动物,它们通过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获取食物。在这个过程中,贝类能够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例如,一片健康的牡蛎礁每天可以过滤大量的海水,使水体变得更加清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为其他海洋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提供栖息地与生态工程作用**

贝类的贝壳堆积形成的礁体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附着的场所。这些礁体增加了海底的复杂性,吸引了各种鱼类、虾类、蟹类等生物前来栖息和繁殖。同时,贝类的生长和活动还能改变海底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增加沉积物的稳定性、改善底质的通气性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具有一定的生态工程作用。

3. **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

贝类在摄食、消化和排泄过程中参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它们将海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一部分能量在食物链中向上传递,供更高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另一部分则通过排泄返回海洋环境,参与物质的再循环。贝类的这种生态功能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四、人类活动对海洋关键物种的威胁

### (一)过度捕捞

人类对海洋鱼类、贝类等生物的过度捕捞,严重影响了海洋关键物种的生存。许多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因误捕或其猎物被捕捞殆尽而面临生存危机;鲨鱼由于鱼翅贸易的需求,遭到大量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平衡,使得一些关键物种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 (二)海洋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大量排入海洋,导致海洋水质恶化。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石油、农药等会对海洋关键物种造成直接毒害,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和生理功能。例如,珊瑚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海水污染会导致珊瑚白化现象频发,严重威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存。此外,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的泛滥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危害,许多海洋哺乳动物、海龟等会误食塑料,导致肠道堵塞甚至死亡。

### (三)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一系列问题。海水温度升高会引发珊瑚白化事件,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受重创;海洋酸化会影响贝类、珊瑚等生物的外壳和骨骼形成,削弱它们的生存能力。同时,气候变化还会改变海洋生物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路线,打乱原有的生态系统格局,对海洋关键物种的生存和生态功能发挥带来巨大挑战。

### (四)栖息地破坏

人类的围填海、海底采矿、建设海上风电场等活动破坏了海洋关键物种的栖息地。海草床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因围填海而大面积减少,珊瑚礁因海底采矿产生的悬浮物和爆破震动受到破坏。栖息地的丧失使得许多关键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和繁殖场所,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生态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 五、保护海洋关键物种的策略

### (一)建立海洋保护区

设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有效措施。通过划定特定的海域,限制人类活动,为关键物种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海洋保护区可以涵盖珊瑚礁、海草床、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路线等关键区域,确保这些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加强对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提高保护效果。

### (二)可持续渔业管理

实施可持续渔业管理政策,合理控制捕捞强度,设定捕捞配额,禁止非法捕捞和过度捕捞行为。推广科学的捕捞技术,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误捕。通过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海洋关键物种的食物来源,维护海洋食物链的平衡。

### (三)减少海洋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海洋垃圾清理和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塑料垃圾等废弃物进入海洋。通过减少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关键物种提供健康的生存条件。

### (四)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各国应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同时,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帮助海洋关键物种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通过人工培育耐热珊瑚品种、保护和恢复海草床等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

### (五)加强科研与教育

加大对海洋关键物种的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关键物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保护的良好氛围。

## 六、结论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人类活动对这些关键物种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面临诸多挑战。保护海洋关键物种迫在眉睫,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从建立保护区、可持续渔业管理、减少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强科研与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海洋继续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未来,随着对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关键物种的认识和保护措施也将不断完善,为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