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故事吉 > 第14章 林中路的主要哲学思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林中路的主要哲学思想

《林中路》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着作,它包含了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艺术、技术、语言等诸多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了存在的本质以及现代性的困境等诸多哲学问题。

1.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20 世纪中叶,西方社会正处于深刻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动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同时,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存在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

哲学背景:当时哲学界一方面受传统形而上学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哲学流派如现象学等兴起。海德格尔在这种背景下,既继承了现象学的方法,又试图突破传统形而上学的束缚,对存在的意义进行重新追问,《林中路》就是他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2. 核心内容与思想解读

(1)《艺术作品的本源》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真理发生的场所。艺术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而是让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例如,梵高的《农鞋》这幅画,它不仅仅是描绘了一双农鞋的外观,更重要的是通过画作揭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大地的承载等诸多存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真理(关于农鞋所蕴含的存在意义)在作品中展现出来。

作品的物性与作品性:他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双重性质,即物性和作品性。物性是指作品作为一个物理对象的存在,如绘画的画布、颜料等物质载体。作品性则是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能够揭示存在意义的本质。海德格尔强调不能仅仅把艺术作品看作是物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作品性。以希腊神庙为例,神庙的石材等物质构成是其物性,但它所开启的一个民族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神圣等存在意义的方面则是其作品性。

(2)《世界图像的时代》

现代性与世界图像:海德格尔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时代。这意味着现代社会中,人们把世界当作一个可以被主体(人)所表象、计算和控制的对象。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自然被看作是一系列可以被分析的数据和资源,这种观念的转变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他深入探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一种 “座架”(Ge - stell)。座架意味着技术对自然和人的一种强制的、限定的要求。比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技术将自然物纳入到一种生产体系中,按照人的意志和技术的要求进行加工和改造,这种过程体现了技术对自然的一种 “摆置”(stellen),使自然失去了其自身的存在性。

(3)《诗人何为?》

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海德格尔强调语言是存在的家。诗人作为语言的守护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被技术统治的世界里,诗人通过语言来揭示存在的意义,抵抗技术对存在的遗忘。例如,荷尔德林的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唤起人们对神圣、自然等存在维度的记忆。

诗人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与使命:诗人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大众文化的冲击、语言的平庸化等。但诗人的使命是在这种困境中,依然坚守对存在的追问,用诗意的语言去开启新的世界和可能性。

3. 整体哲学意义

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化:《林中路》进一步深化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对艺术、技术和语言等多个领域的探讨,他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存在的被遗忘状态以及现代人在现代性困境中的生存处境。

对现代性批判的贡献:书中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深刻而全面的。海德格尔从哲学层面剖析了现代技术、现代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提醒人们要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以及对存在意义的遮蔽,为现代社会的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对人文学科的广泛影响:在文学、艺术、美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促使艺术家、文学家重新思考艺术作品的本质和创作目的,也为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如对艺术与真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的重新审视。

用具体例子解读《林中路》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句话。

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对技术的本质是如何探讨的?

推荐一些解读《林中路》的优秀论文或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