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市云楼阁 > 第119章 风起朝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王坐于高座,眼神如深潭般幽暗,充满沉思与警惕。

他紧握着手中的奏折,桌上那份雷允提供的清单虽看似简单,却如一把利刃刺破了朝堂的虚伪,将一条隐藏已久的裂缝暴露在所有人眼前。

案件牵涉到刑部尚书王修的罪行,随着证据逐步浮出水面,萧王的内心却更加困惑。

雷允所言的每一条指控,虽然看似铁证如山,但背后的动机、外部势力的影子,乃至王修真正的身份和目的,萧王都无法忽视。

特别是,来自左岸的密报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刺杀案的背后,或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内部权斗。密报提到,案情可能牵涉到北齐、夏国,甚至更远的中原大国。

如果案件的真相确如密报所说,王修若真是外部势力的棋子,那么其中的复杂性,远超萧王的预期。

若刺杀案背后隐藏着外部势力的深远布局,那么这不仅是朝廷内部的权力博弈,而是牵扯到更为庞大且复杂的国际博弈。

萧王的眉头紧锁,心中的焦虑无可抑制:“若王修真是外部势力的代理人,孤王又该如何应对这场风暴?萧恒与这股势力的关系,又是否早已潜伏在暗处?”

萧王的思绪纷繁复杂,内心的不安与疑虑逐渐扩大,令他难以保持镇定。

他深吸一口气,暂时压下心头的波动,目光冷厉地看向王修:“王修,清单上的签名,确实是你的笔迹。这丢失的徽章印信,究竟是何物?孤王要听听,你如何解释这件事?”

王修面色铁青,双手紧握,眼神犀利如刀,直盯着雷允,压抑的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

面对满堂注视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愤懑,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陛下,雷允所言的清单,臣确实在其上签过名,但至于那枚印信,老臣从未见过。”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继续道,“至于雷允所言污蔑,臣敢以性命担保,此子必有所图,所言不可信。作为刑部尚书,臣每日所处理的事务繁杂且复杂,冤屈之事多有,若真有此事,岂能不知?此事绝非如他所言,必有其人故意为之。”

他转向雷允,眼神冷冽,话语平静却不失威严:“雷允公然将此事公之于众,意图破坏刑部之公信力,显然是别有用心。御史台虽为朝廷监察重任,但若随意挑起是非,岂能不令人疑虑?朝堂之事,岂容一介小吏随意掀翻?”

雷允站得笔直,目光如锋,毫不畏惧。他深知,这一刻,自己不仅是在为哥哥雷正复仇,更是在为整个朝廷的公正站出来。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陛下,臣绝无诬陷之意。清单已经明明白白,证据确凿。可刑部上下却众口一辞,矢口否认,这明显是在掩盖事实!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朝廷一个公道!”

此话一出,无异于直指整个刑部都在包庇王修。

御史台与刑部的对立迅速升级,朝堂气氛愈发紧张,许多官员开始小声交谈,讨论纷纷。

雷允的话不仅揭开了一个重大案件的真相,更加深了两大部门之间的裂痕。

局势一触即发,几乎看见刀光剑影在空气中游走。

此时,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欧阳瑜,面色难看至极。

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沉重。

他知道,雷允的举动,不仅是针对刑部的王修,而是对整个刑部发出了挑战。

欧阳瑜内心暗自叫苦。

近些年,刑部在王修的掌控下,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御史台与刑部的对立由来已久。

而这个雷允,虽然不为人知,但早已多次上疏要求惩处刑部官员,甚至不止一次公开批评王修。欧阳瑜曾压下了他的奏章,但现在,雷允显然得到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欧阳瑜也知道,仅凭一个雷允,根本不敢明目张胆的挑战刑部,背后肯定有人指点。

因为这件刺杀案可不是一般的刑部案子,而是通天的大案。

雷允敢这么做,肯定有猫腻。

只是背后之人是谁?

欧阳瑜有些拿不准,难道是世子?还是隐藏的势力?亦或是萧王本人?

此时此刻,欧阳瑜的心情越发复杂,他知道,这场风暴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撕裂御史台和刑部之间的微妙平衡。

不过,欧阳瑜也不敢轻易插手。

他知道,一旦御史台公开站队,那不仅是与刑部的彻底决裂,还可能引发萧恒与萧鼎的更深层次的权力斗争。

眼下,他只得低头权衡。

他偷偷地看向一旁的李谦。

李谦,萧鼎的首席谋士,素来以冷静睿智着称。

此时,李谦坐在队列前端,目光微闭,似乎完全不受朝堂上的争吵影响。

“他是在等着什么?”欧阳瑜心中疑虑重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萧鼎临行前的嘱托——如果废除世子的局势失控,一切听李谦的指示。

萧鼎的指示很明确,但是现在不是废除世子的事,而是刺客案的事。

雷允显然不在预料之内,李谦的冷静也让欧阳瑜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就在这时,萧恒缓步走出队列,冷冷一笑,开口道:“父王,雷允虽言辞激烈,但是仅凭一张清单,就打算构陷刑部尚书,这简直闻所未闻。正所谓人证物证,现在仅有这所谓的物证,就敢在大朝会言之凿凿的给他人定罪,这御史台果真越来越没规矩了。”

这一番话,顿时引起了朝堂的骚动。

萧恒显然是在挑起更大的风波,将矛头指向了御史台和刑部的对立。

欧阳瑜的脸色微变,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缓缓说道:“二殿下所言有理。御史台负有监察百官的责任,若言行不符,必定应当查证。但若朝堂对御史台的权威产生质疑,恐怕百姓将为之寒心,损害朝廷的威信。”

欧阳瑜此话说得含蓄,却已经暗示,若刑部对御史台发起攻击,将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对朝廷的权威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两派官员的更加激烈反应。

支持刑部的官员纷纷站出来附和王修,语气愈加尖锐:“御史台擅自调阅卷宗,不顾朝廷规矩,实在令人失望!”

而另一部分曾受过御史台监督的年轻官员,则默默地低声议论:“刑部冤屈百姓多年,王尚书罪责难逃,今日终于有人站出来。”

整个朝堂的气氛骤然升温,派系之间的分歧愈发显露无遗。

就在此时,萧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威严:“李谦,你的主子因刺杀案受重伤。难道你就不想说两句吗?”

这一句话,如同重锤砸下,震撼了整个大殿。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李谦身上,期待着这位萧鼎的首席谋士将会如何回应。

李谦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他没有急于发言,而是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大有深意的盯着不远处的世子——萧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