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妙法莲华经 > 第29章 第29集《妙法莲华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第29集《妙法莲华经》

卯四、约造佛像

本经的修学,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一佛乘”的妙法。“一佛乘”这个“一”字就是整合的意思,把整个佛教里面的真实法、方便法,或者说是理观的法、事修的法,整合起来,而变成一个快速成佛的法门。这就找到一个成佛的捷径。

那么,什么叫做理观跟事修的整合呢?我们可以从真如受熏的观念来看它是怎么整合的。

首先,我们看真如。真如就是本经说的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作为真如,它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具足。清净就是“离一切相”,具足就是“即一切法”。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打妄想的心中,有两种特殊的功能:第一个,它的本质是清净的;第二个,这个清净当中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德用。这个法是妙。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实法妙。为什么妙呢?妙就妙在它是本来就具足的,不是修来的。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无量劫来打这么多妄想。从人生的对比来说,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看你跟我不一样,你跟你隔壁的也不一样。我们怎么会了解到这么多的因缘果报当中,我们竟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清净又具足的一种功能?

当然,这件事情就是实法妙。为什么叫真实呢?因为它不是通过因缘修来的。就是说,不管你修不修行,也不管你相不相信,也不管你知不知道,反正它就是这样。就是,你的打妄想的心中就是清净本然,就是具足十法界的功能。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它就是这样子。“真实”就是,它不是因缘所生法,它是宇宙间的一种本来就存在的东西,不是谁把它创造出来的。

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一念心性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它虽然本质是清净、是具足,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受熏,它会跟你的行为产生互动!我们所做的一切的行为、我们所有一切的思想,会跟我们内在的清净的本质产生互动,就是它受熏。

就是说,当我们今天的行为是杀盗淫妄,那对不起,清净的本性受到杀盗淫妄的因缘熏习的时候,它清净的功能就产生遮蔽。注意!它不是失掉,是遮蔽。就好像月亮被乌云遮蔽,但是月亮的光明并没有消失,只是我们感觉月亮的功能消失了。就是说,当我们不断地用这种杂染法去熏习它,它就会怎么样?“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它的清净功能就隐蔽了。而清净跟具足是同时,这两个也是互动的。当清净的功能受隐蔽的时候,它的功能就现出三恶道的法界出来,它的高阶的功能就丧失掉了。

如果我们今天用五戒十善的造作因缘去熏习这一念清净心,哦,你某种程度已经随顺它了,而不是背弃它,那么清净的功能就开显一点。清净的功能一开显,它所现的果报,水平就开始增长,变成人天果报。你今天用四谛十二因缘去熏习它,那么清净的功能又更开显,它就变现出二乘的涅盘,如是等等。

就是,你今天越随顺它的清净功能,真如给你的回报就是更高阶的果报。这个就是真如缘起,而这个就是诸法真实相。三世诸佛所证的道理就是,我们每一念心性当中,清净、具足,而受我们身口意行为的熏习,所以造成十法界的差别。

那现在有个问题就是:佛陀出世以后他不能直接讲这个观念,讲这个观念很多人没办法接受。所以佛陀怎么办呢?这个真如受熏的思想,佛陀把真如这个地方先用布盖起来。佛陀先讲什么呢?他不讲真如受熏,佛陀讲:诸位!诸法因缘生。你今天修五戒十善,因缘会回报你人天的果报;你修四谛十二因缘,因缘会回报你二乘涅盘;你念佛,因缘会让你往生。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的认知,是我们所有的修行来自于因缘的回报。这个是佛陀不得已的,因为只能这样子讲。为什么呢?“安隐众生故。”我们今天这堂课会讲到,为什么不能直接讲真理。这个风险太高,很容易产生邪见、颠倒、毁谤等等。

但是,如果停留在因缘的修证,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因缘强调的是无差成差,会创造出众生的差别。可能我们在因地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等到你修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如果还停留在“诸法因缘生”,这个时候会“心生疑悔”,尤其是阿罗汉:我们拜同样的佛陀,“我等同入法性”,我们跟所有的弟子修一样的法门,为什么果报会差这么多呢?我就一个涅盘寂静,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什么有这么多功德庄严?难不成我就是这样的命?我就是这样的因缘?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吗?就是说,如果我们停留在“诸法因缘生”,我们没办法解释这些生命的差别。难道他的生命就注定只是人天果报?他的生命就只是决定能够二乘涅盘?是这样子吗?为什么我会跟他不一样?当真如被隐盖的时候,我们看不到那种平等的法性,而看到差别的因果。

这样的修行,它的好处是很快上路:你不要想那么多,反正你做的善事,因缘会回报你。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慢慢地所有因缘到了最后终点,大家没办法突破的时候,佛陀就必须要开权显实,把遮住清净一念心性真如的那一块布打开了。“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因缘只是一个助缘,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清净本然,是具足佛的功德的。这个就是进入本经,佛陀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讲到清净心,讲到具足功德。

我们这样子来看整个佛法的修证:其实佛陀讲因缘观——诸法因缘生,也没错,只是他讲一半。他没有讲到“你从什么地方来”,他没讲到生命的根本,他只讲到生命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看到诸法因缘生,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就是通过理观让你的真如——一念心性的心现前。诸位!心性不用修,它本来就是你具足的。你只要知道有这件事情,就是让它现前。你说,欸,我不观照它。那对你来说就不现前。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对你来说,你的心就不清净,也不具足。

所以,我们不断地忆念真如,就是把那个功能现前。一方面忆念真如,一方面广修一切法,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本经说的实法妙、权法妙。

一方面,我们找到自己适合的法门,比方说念佛,这个就是权法。这个可能对我们来说、对这个环境来说,是当下最适合我们的法门。但是,另一方面,你可别忘了,别让你的真如本性睡着了,因为它对你的临终有很大的加持力。当你临终忆念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那个心灵的力量跟佛力的结合,那是不可思议的,那叫做一佛乘。

也就是说,本经佛陀已经把自己所亲证的实相全盘托出了,就是,一念的心性跟因缘的修证,你把它合起来,就是本经说的妙法。理观——内观真如,事修——外顺弥陀,这个就是妙法。

我们懂这个道理以后,就可以来看卯四的“约造佛像”。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有马上去学经典,没有去学《法华经》。那么佛陀面对一个粗重的凡夫,是怎么度化他呢?佛陀说,你就去造佛像。我们看这个造佛像会有什么结果。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鍮鉐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我们看佛陀的方便。“若人为佛故”,就是有些人是为了恭敬心去礼拜供养的缘故。这个地方要注意,它要拣别。你造佛像如果只是用来做生意、做买卖,为了赚钱,那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皆已成佛道”的范围。它的前提是,你造这个佛像是为了要恭敬礼拜。你建立了很多的形像,不管是站的、坐的、卧的,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形像。这些人过去生无量劫来,看样子“皆已成佛道”。这是一个总说。

我们看它的别相。他到底是用什么东西造佛像呢?“或以七宝成”,金、银、琉璃等七宝刻成,或者是用鍮鉐(就是波斯所产的高级的黄铜)、赤白铜(赤铜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黄铜,白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白铁)、“白镴及铅锡”(白镴就是石膏,铅锡就是马来西亚所生产的铅跟锡),或者是铁,或者是木材,或者是泥土,或者是胶漆布(就是以棉纱织成的材料,类似我们现在的玻璃纤维)等等。总而言之,以前面的种种材料来庄严修饰成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当然,这个地方还是有过程。我们前面说过,整个修行的因缘观里面,就是“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短时间来看,造佛像的因果不太一样,有些人因为造佛像生天,有些人造佛像只是做人等等,但是它究竟的引导——“皆已成佛道”。

卯五、约画佛像

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我们看这个过程。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段:先看它因地的修学,再看果地的功德。看因地。

“彩画作佛像。”他是怎么来作佛像呢?他用种种的色彩来画制佛像。这个佛像要怎么画呢?有一个原则,你要把它画成“百福庄严相”,就是要有慈悲、要有智慧,这两种福慧庄严的相状。那么你是怎么做呢?或者你自己做,或者你出钱叫人做。这个人,“皆已成佛道”。这是第一个。

“乃至童子戏。”就是小孩子在游戏当中,一念的善心,用各式各样的泥土塑成佛像,或者是草木及笔。你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你是用很粗劣的草木,或者是一般的毛笔,甚至于直接用指爪甲来画作佛像。这个是讲他画佛像的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工具。

我们看他最后果地的结果。“如是诸人等”,他会因为画佛像的因缘,“渐渐积功德”。就是他会自然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而且他的内心也会产生变化,会“具足大悲心”,最后“皆已成佛道”。成佛道以后他也是一样,开示一佛乘的法门,教化无量的菩萨而度脱无量的众生。

这一段跟前段的因缘都很接近,一个是雕刻佛像,一个是画制佛像。方法不一样,但是他的所缘境——注意!所缘境都是佛的相状。那么画佛像为什么能够成佛?当然,画佛像这个地方讲的过程更清楚,说:“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我们解释一下。

这画佛像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就是我们说的“百福庄严相”。忏公师父说,我们在选佛像的时候要有两个重点:第一个要安详。所以佛像的眼睛不能打得太亮,他要开三分眼。佛像完全闭起来那就变阿罗汉了。他“慈眼视众生”,他的眼睛只能开三分眼,安详。第二,安详当中,远远看去带一点慈悲。这个很重要。这种相状,就是安详又慈悲、慈悲又安详的相状。

当然,画佛像的人,就是一笔一画慢慢熏习、慢慢熏习。诸位!我们讲过,真如“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请你别忘了,你这个相状不是一般的相状,是佛的相状。这个相状,如是相、如是性,它就会带动佛法界的十如是。我们今天是从佛的相状,但是佛的相状隐隐约约带有佛的内心,他有慈悲跟智慧的内心。如是相、性、体、力、作,最后会产生佛陀的因缘果报。他为什么能够“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这个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就是净法熏习。

我再强调一次,前提是这个相状是佛的相状,你这个相状不能乱取。要是看起来这个佛像好像一天到晚很生气,那就糟糕了。那这样子熏习就不是“具足大悲心”了。

就是说,为什么造佛像他能够成佛呢?因为那是佛陀的相状。而我们这念心它就这样,我们说过,清净本然,但是它能够跟外在的因缘互动,它受熏。所以,画佛像、雕刻佛像,都因为接触佛的相状的不断熏习,他就能够渐渐地灭恶生善,生起大悲心,然后慢慢地修学一切法,所以“皆已成佛道”。这个就是佛陀的方便。

卯六、约供塔像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欸,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怎么样?他修供养,也是可以。你没有因缘造佛像,你能够从这个地方礼拜赞叹等等,也可以成佛道。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盘 如薪尽火灭

这个地方是讲供养佛像,就是我们对佛像的供养。这个地方某种程度就不是只有相状,它是有一点忆念佛德,从佛像到佛德。

忆念佛德,这个地方的经文也是分两段。先看因地,因地里面有身口意三业的供养。先看意业的供养。

“若人于塔庙”,有人进入了塔庙当中,这个时候佛像都已经画好了。面对佛陀的宝像,可能是立体的宝像或者是平面的画像,他做什么事呢?“以华香幡盖”,各式各样的幡跟盖,比如八吉祥的幡盖,来敬心供养。这个地方重点在“敬心”,就是意业。意业能够很恭敬心地供养佛像。这是第一个,意业。

第二个,口业的供养。有些人面对佛像,忆念佛德、生起皈依的心,使人唱作清净的梵呗。唱梵呗的过程中,用什么法器呢?是用击鼓、或者吹角贝(角就是牛角,贝就是法螺);或者用箫笛(箫的吹法是直式的,笛是横式的)、琴(就是胡琴)、箜篌(就是汉武帝时候所作的竖琴);或者是琵琶、铙(就是有手柄的铃)、铜钹(就是两片的铜片相击来出声)。总而言之,他用这么多乐器的目的,就是制作梵呗的音乐,“如是众妙音”,来供养佛像。这是第一个,他自己没有这种能力来唱,花钱请人家来赞叹佛的功德。第二个,他直接以欢喜心自己唱,自己能够“歌呗颂佛德”,唱个《炉香赞》《佛宝赞》等等。他可能没办法唱一整段,“乃至一小音”,他唱了一小段,“皆已成佛道”。这个是口业的供养。

第三个,身业的供养。他用身业。他以散乱心进入佛塔当中,可能一时的善念生起来,到外面去摘了一朵花供养于佛像,这样也可以“渐见无数佛”。或有人虔诚地向佛陀礼拜,或是恭敬地合掌,乃至于一举手、小低头,表示我们的敬意。他的整个目的都是以恭敬心来供养佛像,对佛陀功德赞叹。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他们会因为这么小的一个动作跟佛菩萨结缘。只要你跟佛菩萨结缘,当然佛陀就有一种法力的摄受——说法,最后成佛。成佛以后,你也是一样,开方便门,讲因缘所生法,“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盘”,最后“如薪尽火灭”。

这个地方,他的所缘境就不是佛像,而是佛德。对于佛德,蕅益大师讲,供养佛像、佛德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外在的因缘力。外在的因缘力就看它的价值高低。你所供养的香花幡盖等等,价值高低影响到你未来的资粮。第二个,从内因缘来看,你的恭敬跟愿力。你当初去礼拜供养的时候,你的恭敬心的浅薄,还有你所发的愿的远近。你是发什么愿:你是发人天乘、是为了往生、是为了成佛?恭敬心跟所发的愿,也是一个善根的指标。

总而言之,“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短暂来看,就看你的恭敬心、愿力跟你所供养的价值,会产生差别的果报。但是你供养佛陀,跟佛陀结了缘,就会怎么样?“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

这一点印光大师倒是蛮强调的,印光大师警告说,不要忽略了“诸法因缘生”,理观不能碍事修,尤其是跟三宝的相状。就是说,我们初学者,在凡夫的因缘这块,你可以暂时放下;但是你跟三宝的因缘,这个攸关到你来生当中是不是能够出生在三宝的地方,蒙三宝的摄受。虽然佛陀的心是慈悲平等,但是佛陀也离不开因缘所生法。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佛陀大悲,难道还要你念他吗?不能这样讲。因为一旦谈因缘,那就有亲疏远近的差别。这不是佛陀要不要的问题。

所以这个地方佛菩萨施设很多方便。但是我们看,这个方便还不太一样。我们看前面的长行文,偏重在法力的摄受。佛陀说:“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它偏重在法力。就是三乘法门,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渐渐成佛道。

而这个地方重颂的因缘偏重在跟佛结缘。就是说,你一个初学者,你喜欢研究教理,从法力摄受下手,也可以。有些人喜欢事修,他喜欢先供佛、拜佛,也可以。最后,“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跟佛、跟法结缘的好处,因为它跟真如所熏习的效果,会带动一种善的循环。

卯七、约称佛名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拜佛、供佛都可以,但是称名,称念佛名是很特别的,所以蕅益大师特地把这个称名列成一科。为什么特别呢?蕅益大师给它一句话,叫做“方便中第一方便”。就是说,你供养佛陀,非常好,这是很好的方便,跟佛陀结缘;你造佛像也非常好。但是,你称名,叫做下手易、成就高。

称名很简单。而那个供养,你还要准备很多的香花,是吧?你就是创造一个声音,你自己听得到这个声音,你就跟这尊佛结下一个很深的因缘。下手容易,但是成就还不低。

蕅益大师在这段经文的注解里讲一个公案,他讲这个称名。说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天神的神庙。这个神庙因为很多人礼拜,很灵感的,几乎有求必应。你有什么事情去求,没几天天神就帮你处理了,所以很多人就供养。供养以后,照顾这个庙的主人就用这个钱给神像做一个黄金的头。有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个庙的主人一看,哎哟,这个天神的头被贼给砍断了。因为它的头是黄金的,身体不是黄金的,这个头被偷走了。那这件事大家就议论纷纷了,怎么会这样子呢?说我们过去向天神祈求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天神是大威德,怎么会头被偷了呢?后来有人就说了:我估计,昨天晚上那个贼在砍这个天神的时候,这个天神可能刚好不在,所以就被贼给砍掉了。其他信徒说:对,肯定是这样子的。

但是天神就说话了,他附在另外一个信徒身上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其实我昨天晚上是在的。信徒说:你老人家在,怎么这个贼就把你的头砍掉了呢?你老人家大威德啊,是吧?天神说,其实他一开始是砍不掉的,他砍了三次都没砍掉。但是这个贼一着急,他念了一声“南无佛”。他一念“南无佛”的时候,天神惊怖!为什么呢?因为“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个声音可不是一般的声音,三世诸佛所有的功德是摄持在这个佛号,你跟他感应最快的方法就是称念佛名。这个功德叫转他成自,佛的功德当下就转到那个贼的身上,他一下子就把这个头砍下来。是这样子砍下来的。那么信徒说:哎呦,称念佛名,诸天惊怖,那我们就干脆信佛好了。

也就是说,我们跟佛像、佛德结缘,最好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称念佛名。

到这个地方都是跟佛结缘。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可以成佛,但是如果你要快速成佛,下面这一科是重点。

寅二、约闻经显了因功德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假设有人在过去佛当中,或者是佛在世的正法时代,或者佛灭度的像法、末法时代,都没关系,只要能够闻到如是的《妙法莲华经》,“皆已成佛道”。

成佛之道有两个道路:一个是走因缘所生法,就是五乘的法门或者是念佛法门,都可以;另外一个就是理观的智慧,启动你的自性功德,正念真如。你不断地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把理观跟事修这两个合起来,结果只有一个:“皆已成佛道”。

这个地方讲到佛力跟理观的结合。我们把“皆已成佛道”这五个字稍微详析一下。就是说“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为什么我们今天去造佛像、去拜佛乃至于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归一佛乘、可以成佛呢?

这有三个原因:第一个,辗转相续。诸位你别忘了你今天是跟谁结缘。跟佛陀结缘!佛陀是什么人?佛陀是大悲愿力。我们现在跟众生结缘,那主要是业力。业力它有时候生、有时候灭,不一定能够相续,除非你们两个互相发愿。但是佛陀是有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陀可以怎么样呢?“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即使你不想见佛陀也没关系,佛陀会想办法跟你结缘。他会主动地让你遇到他,不管做你的儿子,做你的老师。只要你跟他有缘,佛陀会想尽一切的方法接近你,而且是主动地接近你,这个叫为诸众生不请友。你跟佛陀接近的次数,就会从一次而变成两次,从两次变成四次到八次。诸位!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就是跟佛陀结缘的后果,叫做辗转相续。也就是说,我们这种善根,会在不自主的情况之下不断地增长。这第一个,叫做辗转相续,因缘慢慢地加深。

第二个,回光返照。这个很关键。我们跟佛陀结缘久了以后,总有一天时间到了,佛陀就跟我们讲《妙法莲华经》的思想,让我们回光返照,告诉我自己:原来我虽然烦恼很重,业障也很深,但是没关系,这个都是因缘所生法。你把它拨开来,佛的心是如,我们众生的心也是如,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具足无量的功能。你总有一天会知道这件事情,你就会回光返照,会事入理。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前面跟佛菩萨结的缘那就不一样了,那叫会事入理。你的功德通过理观的智慧,那就不一样了,就变成真实的功德。所以,从辗转相续而变成回光返照。你本来只是事修,向外攀缘,慢慢地回光返照,原来佛像跟我的心是一致的。

第三个,真能破妄。诸位!当你的理观生起的时候,你说,欸,我烦恼很重,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光明出现的时候,黑暗都不是问题了,你一定会改变的。就是说,因为我们今天回光返照——注意,这句话很重要——你开显的是你的本性。我们过去所造的业只是灰尘!诸位,灰尘再怎么厚,它不能改变镜子的本质,它只会暂时地遮盖镜子。永远不要忘了,镜子就是镜子。

为什么讲真能破妄?因为我们忆念的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我们以前只是被妄想遮蔽了,那个是一种假的东西。就像祖师说的,那是以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而创造一个虚妄的妄想。妄想最喜欢你把它当真,所以我们讲达妄本空。诸位!你不要说,欸,我妄想很重。你别忘了,妄想是你给它力量了。妄想是没有根的,它是依附在你的真如,只有你起颠倒的时候妄想才有力量。这样你懂吗?就是,你在起颠倒的时候、迷惑的时候,妄想就有力量了,因为你把它当真。你一觉悟,妄想就没力量了。盗贼只会在黑暗中作怪,你把电灯打开的时候盗贼就消失掉了。为什么说真能破妄?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刚开始是跟佛结缘、跟法门结缘,但是它会产生辗转相续,然后回光返照,最后真能破妄。当然,这个时间拖得多久,那就是个人精进的问题,但是这个趋势是没有变的,真如受熏的思想没有变。

癸三、颂未来佛 分二

子一、施权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前面说的是过去佛,这个地方讲未来诸佛。未来诸佛出世以后是怎么度众生呢?他也是这样。几乎没有一尊佛一开始就讲真如本性的,这个是“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所有的佛陀都是两阶段地度众生。先讲方便法,先讲因缘所生法。说,欸,你好好拜佛、念佛、拜忏,修习种种四谛十二因缘,那以后你们就会有增上的效果。都是先开设方便,方便久了以后,佛陀就要会权入实了,就显实。

子二、显实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导师方便说

我们看未来佛怎么开权显实。这个地方也是分成四段。四段就是所谓人一、行一、教一、理一,就是一佛乘开出四个。

什么叫一佛乘呢?

第一个,修行的人最后会成佛的。从能修行的人来说,最后一定会成佛,这叫一佛乘。第一个,“人一”,人最后会统一起来。就是说,“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现在表面上,这个是一个凡夫、这个是一个二乘、这个是一个菩萨,但是这个人从究竟来说都是成佛,所以叫“人一”。

“一切诸如来”,刚开始也是以因缘的方便来摄受众生,佛陀强调事修,好好地念佛、拜忏就对了。但是时间到的时候,他会开显佛的无漏智慧,会讲《法华经》的,讲到一心三观,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你把因缘所生法跟佛的智慧,理观事修结合起来,“无一不成佛”。所以,为什么讲“人一”呢?就是修行的人,不管他的过程如何,结果只有一个,所以叫人是一。

第二个,行是一,他的结果是一。“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所有的诸佛在因地所发的愿都是说,我希望一切众生,“亦同得此道”。

这个是佛教不共于其他宗教的地方。我们看其他的宗教,很少有一个教主说:我希望你跟我一样。我看是没有了,除了佛教。你们看有吗?大部分都是做他的子民。只有佛教是。他的教主说: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这个是因地所发的愿。所以,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跟佛陀的愿力有关系。

第三个,教法的统一。“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未来的诸佛,虽然过程会开出百千种修行方法,念佛、持咒、拜忏、供佛等等,其实最后只有一个,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说,我们站在因缘的角度,那的确千差万别;但是你站在真如受熏的角度,这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开显你的清净心、你的佛道的功德。所以,从究竟来说,都是“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句话很重要,它也是《法华经》里面的名句。就是,一佛乘是怎么安立的?作为福慧两足尊的佛陀,他知道真如之法有两个重点:一个常,就是不变义,它的本质是清净,是具足无量功德,它这个不变的;但是无性,就是它的“无自性”,就是随缘。这个“常”,蕅益大师解释叫实相常住,常住就是不变。它有不变的清净的功能跟具足的功能,但是它又受因缘的熏习,所以它有随缘义。它随因缘的熏习,会产生十法界的染净因缘的果报的变化,所以“佛种从缘起”。这句话太重要!成佛之道,理可顿悟,事要渐修。你明白道理以后,你还是要乖乖地去拜忏、去念佛。真如的开显,除了理观以外,只能靠事修慢慢地开显,所以“是故说一乘”。就是理观事修结合起来,不管你是到极乐世界还是在娑婆世界,从究竟义来说都是成佛。所以,从真如的角度只有一条道路,没有其他的道路。这个是“教一”。

第四个,理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住”的意思,蕅益大师解释,就是不可动摇。不可动摇就是清净的本体,“离一切相”,不可动摇。“法位”就是“即一切法”,它具足染净诸相。它本身是没有相状,但是它即一切法,它具足染净诸相。

所以,“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这个“世间相常住”,有一个观念要说明一下。世间相是变化的。我们看,一个人生老病死,外在的环境成住坏空,身心世界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世间相是生灭的,但是为什么讲常住呢?就是说,既然“是法住法位”,既然真如是不变的,而因缘是变的,那表示什么?诸位!真如的功德是不变,而因缘在变。你把这两个合起来,你不要切开。合起来就是说,在一切的生灭的因缘当中,其实是具足真如常住的功德。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不断地变化,但是真如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个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这个地方倒是很重要,就是“即妄显真”。我们不必要离开生灭的妄想去找一个真实的心,因为,就在生灭的妄想当中,就是有一种真实的心存在。这个地方对我们拜忏是很重要,就是“即妄显真”的概念。你看《净土忏》,《净土忏》就有一个说法,说“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

诸位!拜忏是怎么拜的?说我的业障重,所以我皈依佛陀。“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不错!但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当然你站在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也是好,因为你会生起惭愧心。但是你可以换个角度,你可以换。我们的建议是,你可以站在真如的角度来忏悔。“于菩提中见不清净”,我本来是菩提,我只是暂时看到不清净;第二个,“于解脱中而起缠缚”,我本来是解脱,没有这个业障,是解脱的,我只是暂时受到业力的障碍,暂时。这个就是“世间相常住”。

我们举一个例子。

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很漂亮,叫善光公主;另外一个女儿就是赖提,长得很丑,说是具足十八丑。丑到什么分上呢?远远看过去,这个人已经不像个人,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波斯匿王就很怕别人看到她,把她锁在房间。但是姑娘长大了总要嫁人,波斯匿王就找一个大臣说,你去找找看,有没有贵族里面家道中落了(本来有钱,现在变贫穷了,但是他的种性是贵族),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你把他找过来。这个大臣就找到一个。

波斯匿王就把他叫到房间里面说: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如果你愿意娶她的话,我给你很多黄金。这长者子说,好啊!反正我现在一无所有。就把这个公主给娶回来。临走前波斯匿王说,你要把她关在房间,说是“出则锁门,入则闭户”,你要把她关起来,不能让人家看到。

这个贵族他本来是贫穷,有钱以后他跟上流社会就交流了。但上流社会都知道,这个年轻人本来是没钱,就是娶了波斯匿王的女儿!大家说,你哪一天把你的夫人也带过来,让大家看一看,认识认识,你娶的波斯匿王的公主。这个年轻人因为答应了波斯匿王不能带出去的,就没答应。没答应,他的朋友就想出一个办法说,我们现在要惩罚他——以后参加这个聚会,谁要不把夫人带来就罚钱。所以这个年轻人一次被罚、两次被罚,时间长了以后,心情就闷闷不乐了。这天晚上回去的时候,他的夫人说,你今天好像不太快乐?他说,是啊,因为我被罚钱了。

第二天,这个年轻人又出去办事了。那么赖提,就是波斯匿王这个女儿,就生起惭愧心,说我怎么就长这么丑呢!惭愧心一发起来的时候(惭愧是所有善法里面最殊胜的),惭愧心生,一切善根生起了。她就向墙壁祷告、忏悔,她说:慈悲的佛陀,佛陀大悲,宁不救我?向佛陀忏悔她过去身口意的罪业。她这一忏悔,拜下去的时候,头一抬起来,就看到佛陀的头从地涌出,慢慢升起,放大光明。而佛陀的光明一照到她身体的时候,她的头发开始变化,从脸部开始变化到身体,全部从丑陋当下变成庄严。佛陀没有跟她说法,只是放光照射她。

变得庄严以后,这个年轻人晚上回来说,欸,你是哪一个天女,怎么跑到我家来?她说,不是,我就是你夫人。年轻人说,你以前很丑的啊。赖提就如是如是地把这个过程说了。说了以后,这个年轻人就很高兴地把赖提带回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也很高兴,就去见佛陀。

佛陀说,这个赖提过去是个大富长者的女儿,很喜欢供养出家众。但是她供养的时候,看到出家众不如法,就出恶口。尤其是她对一个辟支佛出了恶口。所以,她因为供养的缘故,而投生在波斯匿王家;因为恶口的缘故,就身相丑陋。

诸位,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赖提很丑陋,她怎么就变庄严了?请你告诉我。你说,欸,这佛菩萨加被。我看是一半的因缘。重点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其实,诸位,你想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丑陋的相貌本身没有庄严的功能,丑陋本质就是丑陋,你认为佛菩萨加持有用吗?这样懂吗?如果她的丑陋是真实的,丑陋就是丑陋,而不是丑陋里面蕴藏着庄严的相貌,如果她是真的丑陋,佛菩萨加持没有用!应该是这样讲比较圆满:她本身的忏悔触动她的真如的善根,然后佛菩萨出现只是一个助缘。这样就是,内在的真如的自性功德力,加上佛力的摄受力,所以让她产生改变。这就是所谓的“世间相常住”,真如是无所不在的。

其实这种情况,尤其是净土宗的临命终的时候,有很多五逆十恶的众生。你看五逆,诸位!你去看《观经》的下品,都是造业凡夫。临终的时候地狱的火都现前了,他念了十句佛号,地狱的火转成金莲花!请你解释,为什么?地狱的火跟金莲花的本质不一样,它就怎么转成金莲花?请你告诉我。

你说,弥陀本愿摄受!你讲对了一半。你看天台智者大师的《观经疏》怎么解释?他说,一半是来自于自性功德力,因为他这个人临终起忏悔而且善根强,他本身的理观能力强,所以他能够产生转地狱的火成金莲花。为什么?因为金莲花本来就存在的,就是“世间相常住”,只是你没有因缘去启动它。就是,这个东西是在的,你只要找得到方法,把这个门打开来。

这个地方就是说,真如的功德其实随时存在,关键是你的理观强不强。

所以,诸位!你去看所有的因缘果报,正常情况是要慢慢改变的。我们一般理观弱的人,他的忏悔是慢慢来,渐渐成佛道,都是渐渐,可能经过三五年的时间。但是,凡是改变很快的人,都是理观很强的。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常常有。临终的时候地狱的火现前转成金莲花,智者大师说,这种都理观很强的。就是说,这种的力量都不完全只是佛菩萨加被,他已经启动了自性功德的开关了,他是两种力量。内有真如力,外有弥陀力,才有办法产生这么大的反转。这就是所谓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佛陀在菩提道场知道以后,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告诉我们。

这个是讲未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