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初破,东方泛起了淡淡鱼肚白。

微风拂过竹叶,沙沙响声。

郡公府内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一个少年和一名中年武人持刀而立。

今天,他们准备开始一项新的训练:横刀。

是战场上大杀器。

对于李从嘉来说掌握横刀战法不仅是提升自身实力的关键,更是一段成长旅程的开始。

步下横刀,马上持槊,两者都是长柄武器。

这把横刀长约三尺,刀刃宽厚,木制的刀柄被包裹着一层层麻绳。

不仅增加了摩擦力,也让手感更加舒适。

“横刀之术,讲求的是‘快、准、狠’,每一击都要全力以赴,力求一击必杀。”

说罢,李雄拿起另一把横刀,开始演示基本的使用方法。

只见他步伐稳健,身形矫健,手中横刀如同活物般灵活舞动。

时而横扫千军,时而直刺敌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

李从嘉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有武术生功底,以前用的都是轻的刀片,打的武术套路。

步伐身形能看懂,重刀需要适应。

“注意观察我的脚步移动。”

李雄边演示边讲解,“横刀讲究借力打力,你的每一步都要配合身体重心的变化,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演示完毕,李雄将横刀递还给李从嘉,示意他尝试模仿刚才的动作。

李从嘉接过刀,按照李雄的指导开始练习。

起初,他的动作略显生疏,常常因为用力过猛而失去平衡。

但随着反复练习,渐渐地,李从嘉找到了感觉,动作也变得愈加协调。

和前世作为体育生不同,使用没有重量的演示刀,此时这把刀重而锋利,长而尖锐。

刀刀狠辣致命,破甲而劈砍。

“很好。”李雄点头赞许。

“但是还不够。记住,真正的武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技巧,更要懂得随机应变。”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你必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机应战。”

李从嘉沉浸在训练之中,尽管汗水早已湿透衣衫,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

他知道以后战争之路艰辛且漫长,自己需要一战之力。

这次出行潭州就可能面对绝地求生的大逃杀。

临近中午,吴伯走到后庭中。

“殿下,您昨天安排找木雕匠人已经来到府上了。”

“好!”

李从嘉将几位匠人召集在一起,询问之下,得知几人都曾经做过雕版,更加利于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没错,李从嘉要准备开始活字印刷术。

历史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大概也就是百年之后的事情和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力是完全匹配的。

南唐文风昌盛,对于印刷书册,有着旺盛的需求,现在印刷范围最广的就是《金刚经》。

很多文人墨客,想要印刷些自己的着作。

但是雕版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很难承担的起。

经过李从嘉仔细考量,先开展活字印刷术,让发行书册高效灵活,定能获得收益。

千年之后的出版社都存在,现在更应该掀起改革。

对这些匠人测试询问后,李从嘉选了三名技艺高超的雕刻木匠。

“我将三位留下可雇佣为长工,需要准备用枣木雕刻反向文字,再进打磨工序,使字表面光滑平整。”

“用枣木?”一匠人问道。

李从嘉回答道:“枣木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耐磨性好,适合雕刻文字,不易变形耐腐蚀。”

后世中很多人用枣木、梨木玩手串是比较容易获得材料。

李从嘉记得在历史课本上,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用的是泥模。

宋朝后期改用木模,再后来到明朝时已用金属,铜和铅金属制作活字模。

结合现在实际情况看,泥模不耐用且容易糊字,铜模成本高。

收益时间太长,所以选用木模活字,简单实用。

“木模上只刻单一文字?”

又一个老木匠问道。

“对,只刻一字,但是每个木块必须大小一致。”李从嘉认真嘱咐着。

这些木匠听完,只觉这事情真是奇思妙想,对他们而言也不难,完全可以实现。

李从嘉安排吴伯去盘下一个书斋。

嘱咐他经营刊印书册,只收市场上七折价钱,而且工期缩短三倍以上。

并让吴伯与三位木匠签订契约,保证不泄密,不外传技术等。

主仆二人仔细商榷各项细节事情后,也讨论到了天黑。

吴管家觉得自家主子自从遇刺后变化很大。

以前那个诗词歌赋,游走玩乐的皇子不见了。

成为了一个勤勉有主见的主子,更有一种掌控一切的成熟,很急迫的安排着每件事情。

吴伯问道:“主公,从收购书斋到刻字木模,怕是在您走之前不能完成。”

“我的时间也不多,你就记住,以打出名声为主,收购的书斋后更名澄心堂。”

“澄心堂?”

“这书斋以贩卖、刊印书籍为主,也可以开展书籍租借,若是后续主业稳定后,可找些造纸作坊合作,制作精品宣纸。” 李从嘉一口气安排长远的规划。

澄心堂后世中名声响亮。

最初是李煜执政后建的一处庭院,因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后续因为澄心堂纸,做工精致,是宫廷御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

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着称。

“主公安排的太长远了。老仆能收购书斋,制完木模就差不多了。”

“ 此去潭州安抚使,来回也就两三个多月,就算分发粮食,赈济灾民 ,耽搁些时日,四个月也就回来了。”吴伯纳闷的说着。

李从嘉苦笑道:“若是能四个月回来,可真是上上大吉了。”

按照实际情况发展,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将面临逃亡大战,难以活命……

主仆二人交流完细节后,已是傍晚。

李从嘉盘算还剩下七天时间就要出城,还需要准备些弓箭。

再把运粮民夫组织在一起,进行编练,自己每天练刀同时也需要练习射箭。

一时间千头万绪,只觉很多事情要做,时间很紧。

正当李从嘉心思纷乱之时,有宦官传皇帝口谕。

李从嘉急忙起身相迎,宦官传诏大致内容,司徒周宗开国功臣。

如今年老致仕,归于家中,七月初七,恰逢七十大寿,让在京城的皇子们去给祝寿。

“周宗那不是未来的老丈人吗?那岂不是能见到周娥皇了……怎么又赶到七月初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