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昨日年少 > 第10章 人性悖论: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学老师年龄大了,讲的道理也大多是一些人生经验,亦或者一些和社会现实有关的,那些很多人认为美好实际上却极度不堪的东西。

这个数学老师就教了贺炎初一一个学年,因为在学校开小卖部这件事,到了初二,42班被迫分班,从此上江市第十二中学,贺炎这一届的初二年级就变成了41班和43班两个班级。

但是就在初一这个年级里,这是贺炎人生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的贺炎已经有了写小说的念头,于是自视清高,总喜欢写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文案,结果,等到了初三毕业的时候,贺炎无意间把这些文案翻了出来(贺炎平时总喜欢把一些东西留着,不管有没有用,可能是只为了纪念,也可能觉得有什么留下来的必要,时间太长,当初的缘由已经忘却了)。

等到贺炎把那些文案翻出来,一个一个仔细看了一遍之后,一个不落地全都扔了,那时的贺炎心智也上升到了不知道哪个高度,对于从前写过的东西都有了一种惨不忍睹的心态。

初三毕业,贺炎已经忘了很多初一二发生的事情,也时过经年,早已物是人非,那个时候的贺炎看自己之前写的文案,总觉得一阵莫名其妙,说不上来的难受,只觉得这些文案特别幼稚,甚至于觉得自己是疯了才写的这些文案。

然而,贺炎写这些东西离不开他这位数学老师的启发,初一那个年级,数学老师在上课之余,总会给这些毛头小子讲一些道理,或者通过事实来告诉他们一些规则。

其中贺炎最为震惊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了——当天的数学课,数学老师又开始了往常的演讲。

“就现在这个社会,有些时候把!你不管努不努力,最后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你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就比如说高考,这几年高考冒名顶替的事情多了去了,你们知道什么叫冒名顶替?”

底下一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也对,他们这一群愣头青,连课本里的知识都学不明白,甚至于都没有心思学。

“冒名顶替么就,就比如说,诶,我去参加高考,然后考上了,但是有人没考上。然后这个人用喽我的名字跟身份,代替我去上大学的啦,结果这个没考上人去喽大学里学习的啦!但是考上大学的我没去,这就是冒名顶替。”

“这几年高考冒名顶替的人多得数不清,你说,你努力了十几年,参加高考,本来你是能考上一个大学的,也不管那个大学好不好,反正你是考上了,结果呢?给人顶替了,你说,你努力的结果在哪?”

“那不是乖乖儿地送喽人了?”

“而且就之前的科技也不太发达,甚些制度也不是怎完善,就像我之前说的,不是每个考上大学的穷人都能成功上大学的,那些没考上大学的有钱人,用钱把考上大学的穷人给顶下来,你说,你努力的结果还不是给有钱人拿走啦?但是这也怨不喽谁,毕竟你有努力,人有钱儿,他用钱儿换喽你的努力,这不就跟打工人一样?用劳动换取钱儿,就这里是用钱儿换你的劳动么。只不过这钱儿到不了你手里头而已,你也不用问这些钱去哪了,就连老板都有卷款跑路儿的事,那钱儿到不了你手里很正常。”

“这里就有人说了,诶老师,那他是怎么顶替的咧?你说是怎么顶替的咧?信息不发达,谁考上大学了还得去问的咧,这就有了先后之分,只要有人先你一步抢了你的名额,花上点钱打通一下关系就能把你顶下来,再说,全国又不止你一人用这名字,他顶替喽的人说:我是谁谁谁,实在不行改个名字,这就顶替啦!”

“况且,你以为有些地方的教育局有多么好咧?你当那些人是甚好东西?基本都是混吃等死的,你指望他能给你管成甚样的咧?现在国家提倡的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局可不管这,那是国家提倡的又不是教育局提倡的,你们能趁今年的暑假去看看,教育局门口一定是人来人往的,而且如果你们有本事,趁着今年暑假快来的时候,去教育局给那个局长咧副局长咧称一下体重,然后暑假过去了你再给那个局长副局长称一下,我用我这脑袋保证,那的体重至少能涨点儿十几斤。”

“你们别问我是怎知道的,就我不用说,再过几年你们也自己知道啦!而且那些在教育局门口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人,肯定有冒名顶替的咧,又有人说啦,那国家就不管啦?”

“哼!”

“哎!”

“嗨呀!”

数学老师连哼三声,意味深长,把所有同学都带进去了一个极度高深的境界,同学们仿佛在一瞬间什么都懂了,但又懵懵懂懂的,不真切。

“这不是,一说起考试来,就又有一个例子了。就前几年,咱们农村发展还是很落后的咧,那时候,大概是……个十几二十年前吧!以前的事了。那个时候农村也有学校咧,但那学校就烂,穷,老师要不了就是有点学问的但是没多少学历的,要不了就是城镇里来的,这是支教,留不住,教两天觉得日子没发儿过就走了,所以我们那时候儿就是三天两头的换一个老师。”

“然后再说起考试来。”

“那个时候农村也有考试,但正规程度没办法和城镇相比。那时候儿是甚呢?咱们农村的学生要去镇上或者城里上学,镇上的还好点儿,城里的就难咧。你得准备好多的证明咧!证明你完成了学业需要继续学习,证明你有能力跟本事上这个学校,而且有这些儿还不一定能要你咧,农村出来的人,咱不给那些镇上的城里的人看得起,人还不一定要你咧,看你穷,觉得你也学不好,当下就给你拒绝啦。”

“再然后就是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中考,那个时候,在农村学校考完试,去城里上学,但是得有成绩,没有成绩有证明人也不要你。”

“但那个时候又没有现在的网络先进,就导致了有的人的成绩能造假。就比如说:我在农村上学,念的初中,现在要去城里念高中咧,就要你的成绩能给人看得过的咧,够了城里学校的标准。”

“如果说你考试的时候成绩没有到达这个分数线儿,不用怕,让你爸带着钱去找人家高中的校长,因为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没人知道你考了多少成绩,而且你们想,能上得起初中的人,那再怎说也是点儿有钱的吧!”

“有的为了上高中,但是没有达到成绩线的学生,就把那学校里考试多出来的卷子拿一份过来,重写,第二次写肯定对么,而且第一次在教室写,不能抄,第二次在家里偷摸着写,没人知道,想抄还不是随便?”

“然后把你写的第二份试卷给人家城里的校长交上去,给,这是我写的试卷,校长看了,说行,钱够,成绩也够,嗯,你就能念我的高中。所以说,以前网络不发达,就给了很多人有机可乘的便捷通道,而且以前的农村更是没钱。”

“那就更导致很多的农村学生,他们成绩好,但是就是没钱上高中。在那个时候,寒门出贵子是基本不可能,而且我告诉你们,像咱们这样在农村的,根本也没几个人能称得上寒门,寒门是什么?就现在还有很多家庭每个月挣的钱都不够花?那是乞丐,你们也别嫌我说话难听,这是事实。”

“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农村学生要念高中很难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能,因为在那时候,农村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不认真学的,因为他们爹妈有钱,有钱就能给他们保送高中,钱就是他们的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