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错爱成殇:复仇之恋 > 第48章 冰原尽头的前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极寒风刺骨,运输机在空中盘旋,远处的冰川连绵起伏,如同无尽的白色荒原。夏璃与许昱辰静静坐在机舱内,低头看着地图。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行动,他们的目标是命运议会隐藏在南极的核心基地,一个被称为“极点之眼”的秘密设施。

“根据布兰科设备里的数据,‘极点之眼’不仅是议会的总部,还控制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节点。”赵清扬通过通讯器汇报,“那里有议会的所有核心计划,摧毁它,就能彻底瓦解这个组织。”

“它的防御系统是什么样的?”许昱辰问。

“非常复杂。”赵清扬叹了口气,“整个基地嵌入冰川之下,入口只有一条狭窄的冰洞,内部配备了自动武器、红外扫描仪和生物识别系统。”

“看来这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夏璃看向许昱辰,语气中透着一丝苦涩。

“但我们必须完成。”许昱辰的语气如钢铁般坚定,“议会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如果不阻止它,全球将陷入永久的混乱。”

计划制定:潜入“极点之眼”

运输机到达南极冰原的临时基地后,团队开始了详细的作战部署。会议室内,赵清扬将“极点之眼”的布局投影在屏幕上。

“基地有三个主要区域。”赵清扬指着屏幕上的红点,“第一部分是冰洞入口,由重兵把守。第二部分是中层的数据中心,这里保存了议会的核心信息。最后是最底层的指挥室,控制着全球网络节点的核心程序。”

“我们的目标是摧毁数据中心和指挥室。”夏璃说道,“但我们如何绕过冰洞入口的防御?”

“通过伪装和分散注意力。”赵清扬回答,“我会制造一场虚拟的网络攻击,让守卫集中注意力,同时,你们从另一侧的小型冰洞潜入。”

“时间窗口有多大?”许昱辰问。

“五分钟,最多七分钟。”赵清扬的语气充满了紧张,“一旦被发现,基地会立即进入全封闭模式。”

“够了。”夏璃点头,目光坚决,“行动开始。”

潜入行动:寒冰裂隙

夜幕降临,南极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四十度。夏璃和许昱辰带领小队穿越寒冰裂隙,抵达冰洞的侧入口。这里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狭窄通道,布满了尖锐的冰柱。

“入口在前方。”赵清扬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小心,不要触碰两侧的感应装置。”

夏璃率先爬入冰洞,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避开隐藏在冰柱间的激光感应线。通道狭窄而湿滑,稍有不慎便会触发警报。

通过冰洞后,他们进入了“极点之眼”的外部区域。这里布满了巡逻的守卫和自动武器。夏璃利用干扰装置暂时屏蔽了监控信号,小队迅速移动,成功接近了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核心数据的博弈

数据中心位于基地的中层,这里保存了命运议会的所有计划和网络节点信息。夏璃带领队员进入中心,迅速连接设备,开始提取并销毁数据。

“这段计划书提到了一种名为‘零点协议’的内容。”赵清扬惊呼道,“它是一种可以彻底瘫痪全球能源网络的程序,他们准备通过这一协议重新定义资源分配。”

“立即备份所有数据。”夏璃命令道,“这些是揭露议会真实面目的关键证据。”

然而,就在数据提取到一半时,基地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开始向数据中心集结。

“撤离通道被封锁了。”赵清扬的声音透着焦急,“你们必须守住位置,直到数据提取完成。”

“拖住他们!”许昱辰果断指挥队员布置防线,用火力压制敌人的进攻。

指挥室:与时间赛跑

数据提取完成后,夏璃和许昱辰迅速向最底层的指挥室推进。这里是“极点之眼”的核心,也是议会全球网络的控制枢纽。

“剩下的时间不多。”赵清扬提醒道,“指挥室的防御系统非常强大,你们必须找到备用线路,绕过主系统。”

指挥室的大门如同一堵钢铁城墙,夏璃用破拆工具努力打开。就在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激烈的交火再次爆发。

“撑住!”许昱辰掩护夏璃,用精准的射击压制敌人。

最终,大门被成功打开,夏璃迅速将摧毁程序输入核心主机。倒计时的红色光芒闪烁,基地的自动系统开始紊乱。

“摧毁程序已启动,五分钟后基地将彻底瘫痪!”赵清扬的声音中带着兴奋,“快撤离!”

撤离与反击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一名议会核心成员出现在通道尽头。他冷笑着说道:“你们以为摧毁了这里就结束了吗?‘命运议会’早已渗透全球,我们的计划将永远延续下去。”

夏璃毫不犹豫地开枪,击倒了对方。但这句话却如同一道阴影笼罩在她的心头。

时间所剩无几,夏璃和许昱辰带领队员迅速撤离,最终在基地彻底瘫痪的前一刻成功逃出。

胜利的余波

返回临时基地后,夏璃和许昱辰回顾了此次行动的成果。他们摧毁了“极点之眼”,获取了大量议会的核心计划数据,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但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夏璃低声说道,“议会的网络还在运转,他们的力量远比我们预想的强大。”

“至少我们撕开了他们的面具。”许昱辰安慰道,“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