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渔猎西北,重生86打猎开荒 > 第七十一章 还能赚上一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吧,如果你真心想要,四个拖车一千五全部归你,我说了算。”

“真的?”

“当然。”

“那成交。”

这几辆旧拖车经过一番拆解重组后,能够整修成两辆功能完好的拖车。

将来卖出时,不仅能够收回成本,还能赚上一笔。

现在这些拖车还需要暂时存放在拖拉机站里,等找到合适的时间再进行改装。

办完拖拉机的事后,陈汉良向赵航道别回家。回到家已是午后两点。他随后又骑车前往东台和小岭,安排了二柱和二牛的工作。

回来的路上,路过望夫石时,他看到一群渔民围在沙土上,似乎在围观什么。出于好奇,他也挤进去看了看。

原来是一只大约一米长的雄性绿甲鱼,因为它的尾巴特别长,很容易辨认出性别。

如果是一只雌性甲鱼上岸,通常是为了产卵。但一只雄性甲鱼上岸,这可不多见。

“二叔,这是怎么回事?谁抓来的吗?”

“没人抓,它自己爬上来的,还不肯回去。”

陈汉良走近一看,立刻明白了这只甲鱼为何不愿意离开。

甲鱼的背壳下半部布满了黑白斑点,乍一看就像镶嵌着许多小石子。

实际上,这些是水霉,一种雌雄同体且附生的湖里生物。

它们不仅外观恼人,而且繁殖迅速,短时间内就能繁衍出多代。尽管个体微小,但水霉群集在一起时却颇具重量。

当水霉附着在船底时,会显着减慢船只的速度并增加吃水深度,对航行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不幸被水霉缠上的动物来说,这几乎是一场灾难。

一旦水霉找到寄主,很快就会覆盖整个身体,严重影响其速度和浮力,大大增加了生存风险。

即使逃脱了天敌的追捕,也难以摆脱因水霉造成的负担,最终可能因此丧命。

眼前的这只甲鱼,正是因为水霉的困扰才不得已上岸寻求帮助。

看到甲鱼背上密密麻麻的水霉,陈汉良心中涌起了一股冲动。他曾在网上观看过无数清理甲鱼身上水霉的视频,那是一种让人感到放松的过程。

每当看到甲鱼重获自由、轻松回归湖里的画面,他总是感到由衷的喜悦。没想到今天自己竟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一过程。

“大家让一让,谁有小铲子或刀具可以借用一下?”有人递过来一把赶湖用的小铲子。

据说甲鱼是有灵性的,也许它感受到了人类的帮助即将来临,静静地趴在那里等待救援。

陈汉良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将铲子贴紧龟背,轻轻一撬,一个水霉便脱落下来。

这种感觉真是令人满足!

他动作熟练而细致,随着他的工作,水霉纷纷从甲鱼背上脱落。

每清除一部分后,他会用干布擦拭,确保没有遗漏的小水霉残留,因为哪怕是最微小的遗漏都可能成为日后的问题根源。

新生的水霉非常细小,如果不彻底清除,几个月后又会在同样的地方重新出现。

因此,这次清理必须做到彻底无遗,以避免未来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水霉依靠一种极其坚韧的胶质与寄主紧密相连,非人力不可清除。而这只聪明的甲鱼似乎知道向人类求助,证明了它的智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陈汉良手持铲子,细心地清理着一只大甲鱼背上的水霉。

周围的观众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看着,连空气似乎都静止了。

让人惊讶的是,这种简单的活动不仅吸引了现场的人们,就连多年后网上的视频也证明了它的魅力。

在那个信息还不发达的八十年代,大家同样对这样的善举满是兴趣。

不久,有热心人也加入了清理的行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随着人手增加,工作进度加快了不少。

不过,对于已经被水霉损害的部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甲鱼背上的水霉被全部清除干净。

随后,陈汉良小心翼翼地翻转甲鱼,继续清理其腹部和四肢。又过了十几分钟,这只甲鱼终于完全恢复了自由。

“好了,老朋友,你可以重新畅游湖里了。如果以后再遇到麻烦,记得来找我帮忙。顺便说一句,你也该减减肥了!”陈汉良笑着说道,然后将甲鱼轻柔地放入湖中。

甲鱼一入水里游向远方。

完成这件好事后,陈汉良回到家,开始着手另一项任务,制作健美裤。

他拿出锦纶布,裁剪并缝制了十多条裤子。计算了一下成本,发现每条裤子的成本大约为七元。

考虑到市场需求,他决定以十元的价格批发给商贩,如大壮和二狗等人,他们可以在集市上以不低于十五元的价格出售,确保各方都能获利。

为了测试市场反应,陈汉良计划让这些裤子先在集市上试销。

如果效果不佳,他会亲自到县城叫卖,相信一定能打开销路。

最后,他还根据记忆裁剪了一件风雨衣,这可是从八零年代起就流行的商品。

曾经,一个国内的大型品牌长城横空出世。这个品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家名为京城服装三厂的小作坊,它最初只是一个缝纫合作社,专门制作棉衣以供应本地市场。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家工厂还在生产着五十年代风格的老式棉衣裤。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产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出所料,这类过时的商品逐渐失去了销路。

然而,幸运的是,该厂的领导层迅速调整策略,开始转向生产更加实用的风雨衣,这一转变不仅挽救了濒临倒闭的企业,还使其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陈汉良,作为一位创业者,也看中了风雨衣市场的潜力,但他并没有成为行业巨擘的野心,只是希望借助这波趋势赚取一些利润。

他尝试自己裁剪风雨衣,但因为缺乏专业的防风防水材料,如毛涤纶或防雨绸,他的成品只能模仿外观而无法真正达到风雨衣的功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