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激活签到系统 > 第102章 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

“这可是闻所未闻。”

于丰年惊呼道。

随即,他问杨建设是否可以亲自触摸一下这件器物。

短暂考虑后,于丰年最终同意了,同时提醒杨建设务必谨慎操作。

当洗子放在灯光下面照射时,确实如杨所说,在其底部清晰显出了一个月亮的形象。

虽然这只是因为天青釉极为精致而导致的光线折射效果,但仍让观众感到非常奇妙。

林月娥对丈夫的渊博知识感到自豪,她也因此而自豪起来。

然而,检查过底部后,杨建设的眉头却突然紧锁,说出了惊人之语:“但这不是一件真正的古董,它实际上是一个仿制品。”

“什么!你是说这东西是伪造的!”

周围的人都震惊不已。

对此杨建设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启动了他的专业技能——鉴别之眼。

通过鉴定他得出了结论:这枚汝窑瓷是仿制品,制造年代是清朝雍正年间。

当得知这一消息,人群中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此时,已经没有人敢怀疑杨建设的论断。

“你又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呢?”

于丰年脸色难看地问道。

原来在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即四个类似白芝麻粒大小的斑点,被称为“芝麻钉”

这是一种在真正宋代汝窑中特有的技术特征,用来支撑瓷体防止粘连。

但杨建设注意到这四个标记有些不寻常,与真品相比稍有差异。

于丰年听后也认同这一发现,并补充说道这是汝窑中典型的特征之一。

“不仅是宋朝,其实各代都有支钉烧,不过说起汝窑最为人称道的当属三钉烧技术,用三根支钉支撑瓷坯。

可是,这个洗子竟然使用了四个支钉,所以我推测这是一件仿品。”

“是呀,为什么我没想到这一点呢!”

于丰年轻轻拍了下头,顿时有一种被一句话点醒的感觉。

一位工作人员认为:“也有一种可能性,他们是故意用四个钉子。”

杨建设摇了摇头说:“支钉烧是很常用的技艺,但一般使用的是三、五或七个支钉,即使是其他官窑也很少见四钉的配置。

在中国,数字四被认为不吉利,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几乎不用四个支钉。”

“不仅如此,三支钉烧在所有的支钉烧方法中最能展现美观,钉子数量越少对瓷器底部的损害就越小,外观自然就更加优雅。

举世闻名的汝窑洗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

于丰年思忖了一下说道:“你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如果我们暂且将其视为一种仿制品,基于其烧制工艺来看,它应该出自某个官窑。

即使在汝窑有避四钉的习惯,难道其他皇帝就对此毫不在意了吗?”

“你说的也合情合理!”

杨建设露出笑容:“但是我总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可能四支钉烧有着更深层的寓意。”

“什么含义?”

于丰年的脸上充满了疑惑。

杨建设解释道:“这种特殊的四支钉烧,或许是有某人特地为之。”

“不明白!”

于丰年轻轻摇头表示不解。

于是,杨建设提问:“于老,请问从哪个时期开始出现对汝窑洗的复制呢?”

于丰年回答:“明朝的宣德年间。”

“确实!”

杨建设点了点头:“让我们尝试通过排除法来锁定它的生产时期。”

“从技术角度看,宣德年间的首次复制尚不够成熟;然而这个瓷器已经几乎可以乱真了,如果不是因为四支钉的特殊做法,甚至连我也难以辨认真伪。

除了四支钉,这只洗碗在其余方面与正宗的汝窑作品没有任何差别。”

“如此高超的技艺水平显然不是宣德帝时期可以做到的。”

“考虑宣德帝做事向来谨慎小心,如果是他的技艺无法达成,那么后代大多数皇帝也未必能达到此等水平。”

“这样一来,明代可以被排除在外,而剩下的只有清朝制作的可能性了。”

“没错!”

于丰年表示赞同并连连点头。

接着杨建设继续发问:“在清代制陶艺术达到高水平的君主有哪些呢?”

此时,于丰年的眼睛亮了起来:“应该是康熙、雍正与乾隆其中的一位创作出了这件器物。”

简短几句之间,杨建设已将复制品的年代锁定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时间段内,这种分析能力让人心生敬畏。

随后,杨建设又说:“再让我们根据三位皇帝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析。”

“性情?”

于丰年不解道:“皇帝的个人气质对这个问题有何影响?”

杨建设微笑着说:“当然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位皇帝都有其偏好,并会在制陶等文化活动上反映出来。

正如人们所说‘一代天子一届臣’,君主所喜好的风格往往能够引领一时风尚,无论贵族还是百姓都会效仿 之所爱。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某件物品与当时社会风气不符时,就需要格外警惕其身份的确认了。”

“学到了许多!”

于丰年正色,对着杨建设鞠了一躬以示敬意。

从小研究文物至今,这样的鉴别角度还是第一次听到。

他认为杨建设的观点非常具有建设性意义,甚至可以说开启了一条新的鉴赏道路。

杨建设评论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击败鳌拜、 噶尔丹、征服吴三桂,一生中的成就数不胜数,这是一个野心勃勃、渴望建立伟业的皇帝。”

“当乾隆即位之时,康熙为他打造了一个稳固的基础,而雍正又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了这一局面,可以说他的皇帝生涯最为顺遂无忧,因此可以将他形容为皇族中的‘富裕后代’。”

“雍正是在接近四十岁的时候登上皇位的,在众多兄弟中显得尤为低调,一直在默默地积累实力,最终成功坐上了皇位,这说明他是一个极具城府的人物。”

“在他接手皇权前,康熙因年老对朝廷的管理力不从心,官员们 受贿,国家财富急剧减少,国库几乎空乏。”

“他采用严厉手段,包括清除那些曾对他忠诚有加的人如年羹尧,短短五年时间里就令清朝重振生机。”

“雍正在位不过十三年,至他去世时,清朝的实力已达到顶峰。”

“相传,在他执政期内共审批过两万多份奏疏,最后积劳成疾离世,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正是因为这份对细节的要求极为严格的态度,才能将宋汝窑器物复制品制作得天衣无缝。”

杨建设补充说道:“所以我认为这件汝窑洗一定是出自雍正年间。”

“对对对!”

听完这段话,于丰年频频颔首,心里想到确实只有具有这样性格特征的雍正帝才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复制品。

然而,于丰年随即产生了一种困惑:“既然雍正爷将仿宋汝瓷器做得如此逼真,为何偏偏选择使用四点支撑的烧制方式?如果使用传统三点支撑的方法岂不更能混淆真假?”

杨建设轻笑道:“这便是雍正大帝的独特之所在——他并非不会使用三种点数的支撑技术,而是在表明,即使不借助传统工艺同样能制作出无可挑剔的作品,这一点正好反映了雍正个性中的高傲。”

有位旁观者提问:“既然您认为使用四个点来代表犯禁的事物,那么雍正帝为何还选用四点而非五点?后者听起来似乎更加恰当。”

其他围观人士亦纷纷表示不解:“对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杨建设闻言仰天大笑:“正是因为采用了四个点,我更加确定它是出自雍正之手无疑,因为四钉法一定含有深远含义,是雍正留下的暗号。”

人们听后都面面相觑,似乎不明白四个支撑点与雍正之间有什么联系。

于丰年苦笑回应:“我们这些人实在太过愚笨,请您不要再卖关子了。”

杨建设解答:“因为他就是四王子——胤禛(音zhēn)。”

“四阿哥胤禛,没错!”

众人恍然大悟,“怎么先前竟没注意到呢!”

“估计只有雍正帝自己才会无视‘四’字可能带来的迷信影响,因为他本身就是排行第四的儿子。”

讨论声起,没有人料想到历史的判断竟能如此精妙有趣。

杨建设继续讲解:“正如我前面所说,雍正是个心机很深的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中蕴含了雍正帝个人情感上的微妙处理及其高高在上的姿态。”

“若是采用了三钉工艺,这就只不过是一般的汝窑作品而已。”

“真厉害,真厉害,实在太聪明了!”

于丰年充满敬意地表示:“如果雍正老爷能够听到你的见解,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阎埠贵补充道:“如果后人未能发现雍正的巧妙用心,他的努力就真的白费了吗?”

对此,于丰年微笑回答:“这位朋友有所误会,像雍正这样的伟大君主的思考模式,常人又怎会理解呢?无论我们能否解开其中的秘密,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

阎埠贵等人转而注视着杨建设。

不知该如何描绘自己的心境,单凭一枚四钉烧,杨建设便能解读出百余年前伟大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