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悟空悟空! > 第1章 绝巘生巨传,开得一脉隆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绝巘生巨传,开得一脉隆情

诗曰:

鸿蒙初度阴阳始,道种因由动万缘。

天柱倾颓冲造化,地维崩断启灵签。

四方板荡凭权变,一体悠然赖碧莲。

纵有前途多昧魇,悟空纂就悟空篇。

此亘古遗事也,今人孰知?若非奇缘,不成此篇,便是那《西游释厄传》,亦不曾道得这一段杂糅轶事。我这里便叫它群仙别传,诸佛副篇,但将那三教之法,人天妙道暂且搁下,表一番贤圣凡胎样,草莽超然歌。

或有人疑,既说是今人不晓,又何来这篇文字?话说五仙分径,六道开流之时,有一仙人离欲无忧,不昧轮回,无人知其形象,群籍未详姓字,盖因安住荒野,千年未移,聚蚁成丘,乃号曰:蚁垤。其博闻广记,胸有奇篇,心贮觉明,而如兰处幽,如茶在壁,寻常难见,故不为人知。

及动乱之岁,士人无依,好求桃源。南阳刘子骥,未竟而终,实可惜也。或有从者,亦宛城人士,姓贾名玥,字仲檀,得刘氏之图,寻踪入野,幽幽然未见桃源,突现群蚁盘峦,大为惊骇,乃吟诗曰:

名山皆访尽,

无或草与尘。

蚁聚成荒屺,

枯山作野坟。

正喟叹时,骤闻蚁丘声若鼠啮,嗤笑道:“哪个二货吟的破诗?”

贾生循声索影,无得,乃骇,顾盼踟蹰,狼狈噤语。须臾,声未出,疑为鬼神,乃歉言:“逐尘小子,浅识文墨,贸然慨叹,无心犯灵,伏乞海涵,唯愿相解,何谓‘二货’,乃至‘破’诗?”

声曰:“人纯则一心,善巧则二心。明道者为人,有人躯壳而失道,无异于货也。今尔指山为冢,本心亏见,焉非二货?吾百代昏沉,逢汝而苏,闻诗而动心作言,此非‘破’乎?”

贾氏以其言非凡也,故知必高上之辈,感激而告:“末学何幸,今遇觉者,居诸乱世,方寸难安,便请慈悲,为我定心!”

那蚁垤即现出本相,谓士子语:

“将心拿来,我与你安。”

仲檀泣涕如雨:“仙长呵,我虽浅通正法,然五浊飘零,若危卵,似丧犬,昏蒙不见心也!”

仙人略沉吟,乃道:“噫,原来世上已混沌如斯,斗转星移,竟比当初更无进益。及此,纵有定心之能,又谁人能识?谁人能觉?也罢,待吾传汝一篇学问,此论别处不见,至今无名,尔今既问,当除违缘,定要好生参悟也!”

贾氏闻蚁垤要说正法,自然称谢不已。

斯时,大雾顿兴,士子遮目…

曰若稽古,上下未形。

初神萌于混沌,利斧开于鸿蒙。

遂幽暗蒙辉光,乃清浊得上下。

天高渺哉,云气星辰棋布,苍苍有日月悬于朝暮;

地浩瀚兮,禽兽草木杂生,皇皇得五谷播于四时。

盘古既没,娲皇生焉;揆度抟泥,人民始长。

俾神人无二矣,又妖兽何差耶?

或有奇胎,人首蛇身,如大地母,智巧多谋。

或有奇胎,马首牛身,如金刚镇,力重比山。

或有奇胎,狼顾虎形,难伏高上,便筑城垣。

或有奇胎,鸟羽敷备,举翮风助,日越千重。

如此日众,繁育冗杂。长幼弗序,亲疏难别。争讼日涨,大战兴焉。

故有四维崩折之数,风皇补天之功。

沸涛终冷,山岳益合,神明居天,论定贵贱。

故而人多窍而自诩灵明,猿披氂而空有耳目。

五仙分径,六道开流。

则仙主居天在上,凡人卧地于下。

妖孽之属,乾坤尽恶皆归焉,轮伏地狱。

便说及四地分野,南赡部洲有一庆峰国,临海多山,人妖杂处,弗能相协。那无名深峦,偏穴之间,有一母猿,初具人形,法术未备,行走层林。本就饥餐野果,渴饮溪泉,这日来至树下,寻常一踹,笼臂而承,期获鲜味,饱腹一时。

孰料阵风吹动,忽有一物,平白坠落,自揽怀中。母猴略讶,定睛视之,竟是一个孺童。此非幼猴,面髡无毛,分明人子。只是倒还殊胜,正是:

眼若青天珠若星,

随心明灭饱含情。

如非昧主囫囵弃,

怎见惊天动地铭。

那猴儿虽觉小娃煞是可怜,却不敢妄与人属大动交连。彼山间百代,人妖殊途,那伙顽辈每见百兽,每逢群妖,必无青白之辨,立诛不贷。

“此子莫非是那驱魔人有意赚我?”它初生疑怪,转而又觉不能,那帮鸟众据说是有主出金,方得动唤,今己在深峰,无冤无仇,如何惹上?或就是遗失了,就高崖而坠。

彼虑及此,又舒言:“如此倒是幸甚,如非遇我,早殒命也!”

那娃儿面容娇嫩,竟不啼哭,猴妖拿定主意,欲携之攀岩而上,寻得或有入山人迹,悄然搁就,匆匆离去,两不相扰。

当有此念,莫待动身,即见天云翻墨,疾风始虐,卷骇催动,未可久立。即闻雷响轰动,电光曳火,母猴惊惶,搁婴于野,忙奔于穴。

彼虽觉天象突变,实为大异,却不知与己思相关,只是略奔数丈,又生忧虑:此儿尚无庇护,恐临躁雨,性命毁伤,害天德也。

不得已,又冒雷电将娃儿抱定,一路归洞。说来也奇,自其收容,云色转皎,明光复泄,雷电骤止,乾坤安和。

妖猴略讶,一时懵定,望空无声,但视霞现七彩,朗照四野,气分浓淡,芬郁八荒。耳畔微微有纶音妙唱,渐或分明,中杂仙声,管弦铿然;青雀丹鹤,翔集翻飞。

可说是:

泰运鸿开远盛来,

初逢疑怪竟徘徊。

恢弘乐满优昙色,

善筑无形胜妙台。

于是慈母乃生欢喜,拥定新子,即不分离,十方法界一切明识,闻见是象,俱生快悦,口中加贺:“善哉,定主今得归处,凡安身处,即是坛城,龙天法相,不可邪侵!善哉,于今得见殊胜是貌,但存悦念,更无杂思!”

又有西方世界护法诸天闻佛说此万万里之事,各合掌称敬道:“唯然,此功德力不可思议,此吉祥力不可思议,世尊,但问将来世界,梧宙如来何时再复今日妙象,便转时轮,宣说妙法,我等众生闻即信受,不可思议!”

如来微笑不语。彼东方世界,天神抚掌,及幽暗之处,有明见妖魔,闻人主得安,亦暗称贺,念其为祓难拔灾之尊也。

那猴母浅薄,未能知各家欢喜之状,但虑:彼终为人子,纵有缘分,应在城邑。故早生使其归群之念,只是相养日深,竟有不舍,恐其幼顽,弗能自存。

盖以“果儿”为名,育之十二载。凡教道理,均为人事,作礼行止,出言动话,无非模仿。过至于今,猴母再无可告也,况每问世间深味,母不能解,已有离象。

待是年中秋,猴妖定下心来,反复嘱以人事,携驱三十余里,至一城,名曰梅阳城,此庆峰南方大埠也。其蒙佳节,景色秀然,人烟浩大,花团锦簇,彩瓣交腾,内中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正自是华丽阜盛,所谓:

躁雀慵花互映荣,老屋墙外彩灯红。

月圆未晚人风盛,迟日将归市味浓。

放卦先生花小丑,荼蘼小姐俊郎中。

入来琐碎凡间唱,彻动云空悦小童。

他两个论定行止,果儿全听母意,乔装作随从,混在商旅队间。这小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万事新鲜,屡屡惊呼,把个猴母唬得连连令其噤声,恐惊了商客。

直待卸装时,他二人视主人家正清点随行,怕露了怯,趁其未察,悄然散去。

这两个于城里四处观赏,只乐了果儿,猴母时时警惕。且掌中无钱,那所见之物,纵是儿喜欲得,也竟不能。

少年诸事能忍,只是不料有一怪客见其行单,所随之人,形貌矮槁,无似人相,判为可欺,乃掣出饴块,略略诱之。

小娃儿耐了一路,此时见其主动示好,再不肯止欲,才欠了身,以为礼备,即可相交。方要接糖,却遭母阻,斥责于他。

那怪人听这矮物呼其为儿,心下怪异:如此卑娘,诞子恁般可人。又见那猴母所扮丑妇,弗见力道,全在柔弱,更不在意,甚或索性褪伪,便要强拉。

此人嘴上呼道:“恁是哪里来的恶妇,竟拐了我儿在此!”

他声响颇大,不一时惊动一班看客,那人巧舌争辩,群众难信猴母,反以恶人言真。遂就眼观,一拙妇哪能生出此般智巧之娃?这拐子虽不俊朗,却还有十分人样,若论亲生,昭然若揭也。

继而众客皆指摘猴母,纵是果儿同相争辩,口称不识此汉,看者也暗语:“小娃懂什么?那拙妇能拐得孺子,必有手段,童儿莫不是吃了她迷魂汤了。”

当下情急,猴母掂起果儿,纵身欲走,岂料那怪人不知作出什么法来,斜刺里飞出几羽白矢,将她困住,动弹不得,后传痛喝:

“吾早看穿你也,再不现形,死!”

这老妖难以脱困,激出原性,当下露出猿身,一众方知为妖。却原来那怪客正是本地赫赫有名的驱魔大仙,他这厢一呼百应,人中暗随的一班眷属趁势云集而上,就要捉它。

猴母慌不择路,于路奔逃,渐出人境,遁入偏山。只是那帮家伙早欲以其扬名,穷追不舍,未多时,竟至绝壁,三面围定,插翅难逃。

前方贼众正聚,耳畔峡谷风高。彼未曾料到要入此绝境,此时心已死了大半,只得放下猿子,赤眸怨天。

驱魔人见他二人无路可去,面露狰狞:“捉住这个,髡毛戴箍,妆扮得靓丽些,好耍子也!”

又一人对果儿言:“孩儿莫怕,有我等在,妖孽伤你不得!”

娃儿惊疑,妖孽?我娘亲怎会是妖孽?他一时愕然,心间便觉或有误会,正待开口,却见其母以怒目示之,弗令出言。

那猿将少年再摸了摸头,轻笑道:“原以得此美食,世所罕见,不料竟惹得一身骚,罢了罢了,吾即去也!”

话音才落,浑身一颤,即翻身而跃,跌入悬崖,只把那果儿及众人皆瞠目一时,呆若木鸡。男孩也知此等翘崖绝壁,直下必死,当初不晓个中利害,恣意攀跃,还惹得猴母心焦,将他好一顿训斥。

他自知母已自戕,只是仍未省得何须至此。

小娃缘何明白这些?甚至不清楚死亡为甚。曩昔或能擒猎,多见禽兽之毙,然不及自身,未见亲逝,终不能动心撞魄,今见母丧,只因众恶追杀而致,故而因悲生恨。

那猴子霎时脑蒙,不闻人语,但感昏厥,朦胧间或有众人上前,一汉子将他扛于肩上,下山而去。待醒来时,已在梅阳城中,一班驱魔人见他苏醒,欢喜非常,忙引镇悸汤药,慢慢喂养。

这幼子虽有些迷糊,却知这些莽夫,皆是杀母仇人,断不肯食其羹。其人并未怨恼,笑道:“这小子还有些脾性,正不知是哪户的冤家。”

又一者言:“便沿街贴出告示,谁家丢了孩儿,即来相领,如旧而行。”

于是有一人前来绘其形貌,那孩童只是不依,扭动难止。当是时,有个赤发壮汉双目圆睁,朝他一声怒吼,猴娃惊惧,未再搅闹。

当日正值佳节,夜有朗月临空,人家烟花绚丽,百业阜盛。这些驱魔人等平日里护民周全,少不得一班商贩农夫,相邀而走,同赏冰盘,共度良辰。

众士皆离,便给果儿留了一个空虚,无人管守,遂悄悄溜出城去。甫行不远,即有留下看家之人察觉,一呼四应,匆匆追赶。那猴娃分明听得身后人粗声道:“这谁家小子好不通人性,救你出了虎口,如何就要乱跑?”

少年一面如猴母一般攀壁而行,一面心中疑惑:明明是猿猴,怎么叫作“虎口”。他这里顾不得多想,只抓着一股力,暗暗寻思:我母子不过寻常逸游,便遭驱杀,今日无力报仇,他年定要雪恨!

继而猴娃拼了命地奔逃而去,只缘驱魔人中有手段者皆欢娱远走,这些个小厮未可追及,悻悻折返通报,任凭他离了。

斯时,黑旻如泄,裂雷躁狂,没来由降下碎珠无计,叫浩浩长空,俱显腥潮。少年既得了自由,漫漫奔忙,实无目的,体力终不能支,但见冥冥月光之下有一破庙,便欲窜入栖身。

他这厢方才安稳,忽闻门外生人音,一时大骇,以为追兵前至,却茫茫然听得有人歌曰:

行游携术过人生,日化菽粮酒三升。

问交往仙道常相聚,又闲来对坐讲《心经》。

一程风雨一程事,万水千山破晦迷。

你若问三宗归哪处,他年山野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