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 第2章 先秦时期的中国戏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先秦时期是中国戏曲的萌芽期,其形式、特点、优点及影响如下:

- 形式:

- 原始歌舞:这是戏曲最早的源头之一,用来娱神,如《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这些歌舞包含了一定的表演元素和仪式感。

- 百戏:从汉魏到中唐出现,它是一种以竞技为主的表演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涵盖了众多技艺的展示,例如角抵戏就是百戏的一种。

- 参军戏:以问答方式进行表演,通常有两个角色,通过互相问答、调侃来制造喜剧效果,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和表演性。

- 踏摇娘:是一种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形式,有简单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比如表现夫妻关系等日常生活场景,已具备了戏曲表演中人物塑造和故事展现的初步形态。

- 特点:

- 表演性与娱乐性结合:尽管处于萌芽阶段,但这些形式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成分,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例如百戏中的各种技艺表演,惊险刺激、新奇有趣,吸引人们观看;参军戏的幽默问答和滑稽动作能引发观众的笑声。

- 与生活联系紧密:无论是踏摇娘展现的夫妻生活场景,还是参军戏可能涉及的社会现象等,都源于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和一些社会问题,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 形式简单且初具雏形:相对后世成熟的戏曲,先秦时期的这些戏曲形式在结构、情节、表演技巧等方面都较为简单。比如踏摇娘的故事可能比较简短,情节不复杂;参军戏主要靠问答推动,表演手段相对单一。然而,它们已初步具备了戏曲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角色、表演、一定的情节等。

- 优点:

- 奠定基础:为后世戏曲的发展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题材内容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例如原始歌舞中的歌唱、舞蹈元素,百戏中的杂技、武术等表演技巧,都为后来戏曲的综合性表演提供了借鉴。

- 培养受众:让人们逐渐接受和喜爱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形式,培养了观众对戏曲的兴趣和欣赏习惯,为戏曲在后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积累了受众基础。

- 激发创作:其简单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内容,激发了后来创作者的灵感,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 影响:

- 艺术传承:先秦时期戏曲的萌芽,开启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使得戏曲艺术得以代代相传,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

- 文化反映: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例如从原始歌舞的祭神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敬畏;踏摇娘等反映出的生活场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家庭关系和社会风貌。

- 融合发展: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在发展过程中,戏曲不断吸收融合诗歌、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也推动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先秦时期戏曲还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代表作、作者及具体手法解析如下:

- 《九歌》:

- 作者:屈原。

- 具体手法解析:《九歌》具有明显的表演性,首先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样,既有独唱,如《东皇太一》很可能是由主祭者独唱,展现对东皇太一的崇敬;又有对唱和合唱,像《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通过不同角色的演唱来推动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在音乐上,其曲调优美且富有变化,配合舞蹈动作,能够营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更好地展现出祭祀的场景和神灵的形象。例如在《山鬼》中,通过音乐和舞蹈来描绘山鬼的美丽、哀怨以及她在山林间的活动,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屈原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通过对神灵形象、自然景物等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蚩尤戏》:

- 作者:不详。

- 具体手法解析:作为“角抵戏”的一种,它可能主要通过角力、搏斗等竞技表演形式来展现。演员们在表演中运用身体的力量和技巧进行对抗,可能还会有一些简单的动作编排和表演节奏的控制,以增强观赏性和紧张感。虽然关于《蚩尤戏》的具体内容记载很少,但可以推测它是以蚩尤这一神话人物为主题,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蚩尤的勇猛、战斗场景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话传说的演绎和对力量、勇气的崇尚。

- 《东海黄公》:

- 作者:不详。

- 具体手法解析:它是汉代“百戏”中的着名节目。在表演中,可能运用了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例如黄公这个角色具有一定的人物特点和行为逻辑,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他的法术以及与白虎的搏斗等情节。可能还会有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比如黄公的法术可能通过某种特殊的动作或道具来表现,白虎则象征着危险和挑战。在舞台布置和道具使用上,也会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以营造出相应的场景和氛围,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先秦时期的戏曲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学方面:

- 题材内容的启发:先秦戏曲中展现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生活等题材,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灵感源泉。像《九歌》中对神灵的描绘及相关故事,后世不少文学作品以此为蓝本进行再创作;《东海黄公》这类关于人神争斗、英雄传奇的情节模式,也被后世小说、戏曲等借鉴。例如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就借鉴了神话传说的元素,构建出奇幻的文学世界。

- 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象征、隐喻等手法在先秦戏曲中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屈原在《九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神灵形象的象征意义赋予,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后世诗人也常运用象征隐喻来委婉传达情感与观点。如李商隐的诸多无题诗,以隐晦的象征表达复杂情感与人生感悟。

- 诗歌与戏曲的相互促进:先秦戏曲中的歌辞部分与诗歌关系密切,其韵律、节奏等对诗歌发展有推动作用,且诗歌的繁荣也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例如汉代的乐府诗,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上都与先秦的歌舞表演有一定传承关系,而乐府诗的发展又为后来戏曲的唱词创作提供了借鉴。

- 艺术方面:

- 表演艺术的奠基:先秦戏曲初步形成了表演的基本形式与技巧,如角色的扮演、动作的展示、表情的传达等,为后世戏曲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后世戏曲在角色行当的划分、表演身段的规范、面部表情的细腻展现等方面,都能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源头。

- 舞蹈艺术的影响:先秦戏曲中的舞蹈元素丰富多样,其舞蹈动作、编排形式对后世舞蹈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像汉代的“百戏”中,舞蹈表演部分的技巧与形式,为后世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养分,许多舞蹈动作和姿态经过不断演变与传承,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经典表现形式。

- 音乐艺术的传承:先秦戏曲中的音乐元素,包括曲调、节奏、乐器使用等,对后世音乐发展起到了传承与开拓的作用。例如一些古老的乐器如钟、磬等在先秦戏曲中的运用,其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对后世民族器乐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后世的戏曲音乐在曲调创作、唱腔设计等方面也与先秦时期的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

- 文化方面:

- 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先秦戏曲中体现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如对神灵的敬畏、对英雄的崇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在后世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延续。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戏曲中常常弘扬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在后世社会中一直被倡导和推崇。

- 民俗文化的丰富:先秦戏曲与当时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其表演形式和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戏曲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中,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统节日中的戏曲表演等,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涵。

-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推动:先秦时期不同地区的戏曲形式存在差异,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戏曲在传播过程中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各地的地方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地区戏曲的优点,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景观,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反映在其他艺术领域和文化层面。

先秦时期的戏曲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以下一些区别:

- 发展程度:

- 先秦:处于萌芽状态。戏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歌舞,用于娱神,如《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之后逐渐出现一些萌芽状态的戏剧形式,如以竞技为主的“角抵”(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但整体较为简单、原始,没有形成成熟的戏曲体系。

- 其他朝代: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成熟。唐代中后期戏剧艺术逐渐形成,有了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宋金时期的“杂剧”“院本”“诸宫调”为元代杂剧奠定基础;元代杂剧成为新型的成熟戏剧,具备戏剧基本特点;明清时期戏曲更加繁荣,传奇发展起来,且地方戏兴起,如明代的南戏、清代的京剧等,戏曲形式和内容都日益丰富多样。

- 表演形式:

- 先秦:表演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歌舞结合,部分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但动作、表情等表演技巧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角色行当划分。像“踏摇娘”中可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歌舞来展现夫妻间的矛盾等情节。

- 其他朝代: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复杂。唐代有了较为完整的戏曲剧目,音乐舞蹈更为昌盛;宋元以后,戏曲在角色行当方面划分越来越细,如元杂剧有末、旦、净、丑等角色,且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演要求。明清时期的传奇在表演上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技艺展示,同时还出现了折子戏这种表演形式,观众可以更专注于欣赏演员的表演技艺。

- 剧本内容:

- 先秦:题材主要来源于神话传说、宗教祭祀、民间生活等,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展现或传达一些朴素的情感和观念,通常缺乏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例如《九歌》主要是对神灵的祭祀和赞美。

- 其他朝代:剧本内容广泛,涵盖历史故事、爱情传奇、社会现实、英雄传奇等各种题材,情节更加复杂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反映社会黑暗现实和人物的悲惨遭遇;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历史故事展现社会变迁等。

- 艺术风格:

- 先秦:艺术风格较为古朴、原始,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和民间文化气息,强调歌舞的仪式感和象征性,表演可能更注重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而不是追求高度的技艺精湛和艺术美感。

- 其他朝代: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和成熟。唐代的戏曲艺术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风格较为华丽优美;宋元时期的戏曲注重曲调和唱腔的优美,音乐性较强;明清时期的戏曲则在文学性、表演技巧、舞台布置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艺术风格更加细腻、精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艺术的感染力。

- 社会地位和影响:

- 先秦:戏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是在祭祀活动、民间娱乐等场合出现,尚未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有限,但为后世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其他朝代: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成熟,其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人们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它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受到大众的喜爱,还对文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