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 第6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绘画艺术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绘画艺术形式

1. 卷轴画的兴起:在保留前朝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种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便于收藏和流传,成为后世伪作的主要形式。卷轴画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突破,为画家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也更利于作品的保存和传承。

2. 人物画的成熟:人物画在这一时期发展最为突出,包括佛教人物画和普通人物画。画家们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态、神情和气质。例如顾恺之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描绘手法,将人物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山水画的初步发展:虽然山水画在此时尚未完全成熟,但已经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画家们开始尝试描绘自然山川之美,如顾恺之画《庐山图》、戴逵画《吴中溪山邑居图》等。然而,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在置陈布势和形态体貌上还显得较为幼稚,通常呈现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山峦的描绘类似细饰犀栉,树石则像伸臂布指。其画法主要是用线条勾勒轮廓,尚未出现皴点、晕染等更丰富的技巧。

4. 花鸟画的萌芽: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画科,可能带有更强的装饰性。但它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画家们对花鸟等自然生物的观察和描绘,逐渐积累了表现其形态和神韵的经验。

二、绘画艺术特点

1. 艺术自觉的出现:这一时期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画家们在创作中追求个性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绘画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实用和政教宣传。

2. 士人画家的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士大夫热衷于绘画创作。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将绘画视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士人画家的出现,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例如顾恺之,他不仅精通绘画,还擅长诗文、书法和音乐,其作品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3. 注重观者的心理: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书画收藏活动也逐渐兴起。观者的品评成为画家考量的重要因素,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会考虑如何引起观者的共鸣和审美感受。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时,就曾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根据观众的褒贬意见来不断改进作品,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种对观者心理的关注,促进了画家与观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绘画艺术更具感染力。

4. 画论文字的出现: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和陈姚最的《续画品》等画论着作相继问世。其中,谢赫的“六法论”成为中国绘画批评的基本法则,对后世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它概括了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品评标准,为画家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5. 线描能力的发展:在南北朝晚期,画家们开始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不同的描绘方式,线描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顾恺之将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其线条周密细腻,富有韵律感,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气质;而陆探微的线描也有独特之处,与顾恺之的“密体”有所不同。

6. 宗教题材的盛行: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宗教人物画成为当时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寺院壁画创作新兴,画家们为寺院绘制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如顾恺之与瓦棺寺、戴逵造无量寿佛木像、张僧繇与一乘寺等的故事,都反映了佛教绘画在当时的繁荣。这些宗教题材的绘画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在艺术上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7. 西域画法的传入:即当时被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它来自西域。其中,张僧繇最为着名,他善于运用色彩浓淡烘托阴影,形成“凹凸”的立体感,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形象。这种画法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8. 风格多样与地域特色:由于政治分裂和文化多元化,不同地区的绘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南方以建康为中心,绘画风格较为细腻、优美,注重神韵的表达;北方的绘画则可能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与南方有所差异。例如,陆探微的“秀骨清像”风格在南方具有一定代表性,而曹仲达的“曹家样”则体现了北方的特色。

9. 传神写照的追求:画家们非常注重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力求达到“传神写照”的境界。他们通过对人物眼神、姿态、表情等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情感。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观点,强调在准确描绘外形的基础上,传达出人物的精神内涵,这一理念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10. 与文学的结合:绘画与文学的联系更加紧密,许多绘画作品以文学作品为题材,或者在画面上题诗赋文。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画面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文学作品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情节,使绘画与文学相互辉映,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绘画与文学的结合,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三、代表画家及作品

1. 顾恺之:东晋伟大的画家,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他的艺术特色属于“笔迹周密”的密体,并把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的《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将洛神的美丽、飘逸和曹植的怅惘、眷恋表现得细腻而生动;《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所作,在我国算是最早的卷轴绘画,画卷中每节有小楷书箴文,宣传封建社会妇女道德和节操,所绘人物用游丝描,犹如春蚕吐丝,细劲有力,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物比例不相称,呈现出古朴风格;《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画中人物情态各异。

2. 陆探微:人物画卓越,师法顾恺之,人称“顾陆”。他的绘画同属于“笔迹周密”的“密体”,以容貌瘦削为特征的人物形象,被称之为“秀骨清像”,被谢赫在《画品》中评为第一品第一人。其画迹有隋朝官本《黄帝战涿鹿图》《燕太子丹图》《孙氏水战图》等十二卷,着录于《贞观公私画史》。

3. 张僧繇:整体特征为“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他善于创造面相比较丰腴饱满的形象,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属于一种线条舒朗、笔意洒脱的“疏体”。擅长佛教壁画和卷轴画,又擅长佛教雕塑,他运用色彩浓淡烘托阴影,形成“凹凸”的立体感,因之有“张家样”之称。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

4. 曹不兴:有“佛画之祖”之称,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其佛画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有落墨为蝇的传奇故事。

5. 卫协:西晋画家,师于曹不兴。他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士题材的作品。

6. 曹仲达:以画梵像着称,被誉为“曹家样”,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7. 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宫苑、车马等,有《北齐校书图》(宋临品)存世。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形式和特点上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它不仅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杰出的绘画作品,以下为你介绍一些代表作:

1. 《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画是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创作,以线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全画共九段,选取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片段进行描绘,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画中人物神情娇柔矜持,具有时代特征,画面右上方有“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的告诫之语,强调要内外兼修。

2. 《洛神赋图》:同样是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绘制。这幅画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展现了曹植与洛神相逢又无奈离去的情景。其特点包括:绘画题材范围扩大,士大夫画家辈出;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安排情节;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用墨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

3. 《鹿王本生图》:为北魏时期所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中的壁画。该图描绘了释迦牟尼前生为九色鹿,曾救溺水人,其后在国王悬赏捉拿九色鹿时,溺水人因贪心赏钱而告发九色鹿的行踪,最终得到报应的故事。这幅画用一长条横幅展开连续的情节,将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描绘出来,构思巧妙。但这种构图尚未形成固定格式,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画家们在人物画、山水画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还有陆探微的一些作品以及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等也较为知名,但这些作品可能部分已经失传,或仅存后世摹本。同时,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如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谢赫的“六法论”等,对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以下一些区别:

- 绘画内容:比汉代更为丰富,佛教画兴起,寺院壁画成为画家重要的创作场所。除了佛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等也是常用题材。而唐朝的绘画题材也很广泛,包括历史画、宗教画、风俗画、仕女画、肖像画等。此外,唐代人物画在题材上更加面向世俗化,更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 表现方法:在继承秦汉沉稳、写实风格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克服了汉代粗疏稚拙的缺点,日益精密。例如,顾恺之的画作线条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而唐朝的绘画在线条运用、色彩搭配、人物造型等方面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

- 风格流派:由于技法上的成熟,出现了不同风格流派。如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绚丽”的画风,被称为“密体”;张僧繇简练概括的画风被称为“疏体”;北齐曹仲达的“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的风格被称为“曹衣出水”。唐朝的人物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男性形象多孔武强健,女性多丰腴典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阎立本的作品刚劲的“铁线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精神状态刻画细致。

-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受外来艺术(如佛教美术)的影响,给人物画的成长输入了新的营养;同时,士大夫的参与使绘画与文学、书法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并产生了理论着作,如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等“六法”,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点评标准。相比之下,唐朝的绘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

- 山水画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出现,但山水树石还显稚拙,比例和处理上不太恰当。而唐朝的山水画有了显着的发展,在技法和表现上更加成熟。

- 社会背景反映:魏晋南北朝是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同时又是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也反映出这种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例如,敦煌壁画中本生故事多,主题思想是“忍辱牺牲、无原则的施舍”,整体气氛凝重、不安、狂躁。而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绘画中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沉郁的情调,如敦煌壁画中经变故事增多,描绘的多是幻想中神化了的人的社会现实活动,场面多喜乐升平、气势恢弘、富丽堂皇。

当然,每个朝代的绘画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些区别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绘画艺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长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展对现今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该时期的绘画在继承秦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例如,顾恺之的线条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天竺晕染法”等外来表现手法与本土艺术相融合。这些风格和手法为现代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启发当代画家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

- 绘画理论:谢赫提出的“六法论”等绘画理论,是中国绘画批评的基本法则,对后世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代画家和艺术评论家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赏析和评价作品,同时也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气韵、用笔、造型等方面。

- 题材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画兴起,山水画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这为现代绘画的题材多样性提供了启示,鼓励画家们不仅关注传统题材,还可挖掘新的主题,丰富绘画的表现领域。

- 文化融合与创新:当时对外来艺术的吸收、改造以及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为当代艺术提供了范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艺术家可以学习古人的包容精神,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同时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进行创新与发展。

- 反映时代精神: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士族审美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这提醒当代艺术家要关注社会现实,使作品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精神面貌。

- 艺术家精神传承:古代艺术家的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以及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包容精神,值得现代艺术家学习和发扬,激励他们在创作中追求个性表达,不拘泥于固有法则。

- 对传统艺术的重视:该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相关展览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避免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消逝。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展为现代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提供了重要窗口,对当代绘画的创作观念、表现形式、理论研究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鼓励当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与其他朝代相比,具有以下一些显着区别:

一、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

1. 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思想解放与多元文化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佛教、道教迅速发展,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学说并行互补的文化特色。人们的思想较为自由开放,玄学兴起,士人群体追求个性表达和精神自由。这种思想氛围促使绘画艺术从注重实用功能向追求审美价值和表达内心情感转变。

二、绘画题材与内容

1. 佛教画兴起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寺院壁画大量出现,用于宣扬佛教教义和故事。这些壁画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展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2. 人物画的发展

人物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达到成熟阶段。与汉代相比,更加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强调“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家们通过对人物神态、姿态的细腻描绘,传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和个性特征。

3. 其他题材丰富

除了佛教画和人物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等题材也较为常见。历史画常以古代圣贤、忠臣烈女为主题;风俗画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肖像画则注重表现人物的真实面貌。

三、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

1. 风格多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流派。例如,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绚丽”的画风,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被称为“密体”;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画风则简练概括,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纯,“迹简意淡而雅正”,被称为“疏体”。此外,还有北齐曹仲达的“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风格。

2. 技法成熟与创新

在表现方法上,克服了汉代粗疏稚拙的缺点,日益精密。画家们注重线条的运用,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法,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且富有节奏感。同时,在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 形神兼备

强调对描绘对象精神气质的把握,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画家们不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外在描绘,更注重传达其内在的神韵和情感。

4. 绘画理论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第一批系统的绘画理论着述。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成为中国历代绘画批评与创作的重要准则。顾恺之也在其画论中提出了“迁想妙得”和“置阵布势”等见解,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

四、画家地位与身份

1. 专职画家出现

与以往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更多专职画家,他们以绘画为主要职业,并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些画家所处地域、历史背景不同,绘画风格多样,内涵丰富。

2. 士大夫的参与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融入绘画创作中。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绘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绘画与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

五、与其他朝代的比较

1. 与汉代绘画相比

汉代绘画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风格较为质朴稚拙;而魏晋南北朝绘画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精神意境的传达,绘画风格更加多样,技法也更为成熟。同时,汉代绘画的题材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题材则更加丰富,佛教画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特点。

2. 与唐代绘画相比

唐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的高峰之一,具有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的风格。唐代人物画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以形写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物的个性化表达和动态刻画,同时题材进一步扩大,涵盖了历史画、宗教画、仕女画、肖像画等多个领域。唐代的山水画也取得了显着成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

在艺术风格上,唐代绘画追求“画中有诗”的意境,色彩较为艳丽丰富;魏晋南北朝绘画则更注重表现一种清秀俊逸、超凡脱俗的气质。此外,唐代的绘画创作受到宫廷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画家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与宋代绘画相比

宋代绘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一大亮点,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绘画创作商品化倾向明显。宋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格物致知”,画风较为严谨写实。而魏晋南北朝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相对更加自由洒脱,更注重传达精神内涵。

在画家群体方面,宋代文人画兴起,文人士大夫在绘画中追求自我表达和情感寄托;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士大夫参与绘画,但文人画尚未成为主流。此外,宋代的绘画理论也有一定发展,如郭熙的《林泉高致》等。

4. 与元明清绘画相比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强调个性而不拘成法,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风格奇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元代绘画注重笔墨情趣,山水花鸟画较为兴盛;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画家和流派。与魏晋南北朝绘画相比,元明清文人画在笔墨技法和艺术追求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魏晋南北朝绘画所具有的开创性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六、代表画家与作品

1. 顾恺之

东晋着名画家,他善画,亦工诗赋。其传世着名绘画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他的画作笔墨“简淡”,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且非常匀称和有节奏感。例如《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采用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史们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2. 张僧繇

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着名画家。他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等,多作卷轴画和壁画。其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他创造了“笔才一二,象已具焉”的疏体风格,还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

3. 杨子华

北齐画家,其作品有《北齐校书图》(宋临品)等。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既继承了秦汉绘画的传统,又为隋唐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绘画在题材、风格、技法和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其强调精神表达、风格多样、技法创新以及绘画理论的发展等特点,使它与其他朝代的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