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玉谋天下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抨击靖南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六章 抨击靖南王

他捏着拳头,一脸愤慨:“靖南王若是想纳妾,想必靖南王妃也不会多说什么,可他这样不清不楚地将一个女子带在身边这么多年,与她在军营里以夫妻相处,此等行径,究竟将靖南王妃置于何地?”

梁墨沉默不语,眼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却显示出他此刻内心的不平静。

此事,说到底还是家事,容不得旁人在外随意议论,那些人竟敢在茶余饭后,以此为谈资,是当靖南王府没人了吗?

再次端起酒杯的时候,他朝门口的小厮使了个眼色。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不长眼的在背后嚼舌根!小厮会意,悄然退出雅间去打探消息。

可流言就像这呼啸的寒风一样,一夜之间就传遍大街小巷,没有半点可以迂回的余地。

位高权重的大昭战神靖南王梁廷,与妻子成婚二十余载,情深义重、琴瑟和鸣、儿女双全,却被传在军营养外室十几年,两人朝夕相处,形同恩爱夫妻。

而身为正室的靖南王妃,却独自一人守着一双儿女,料理府中一切事务,伺候公婆,打理家业,抚养儿女长大成人,因此积劳成疾,身体亏空,缠绵病榻。

任谁听了,都会唏嘘不已,一边指责靖南王在世人面前演戏,以此博得好名声,一边可怜靖南王妃真心错付,为他人作嫁衣裳。

可也有人说,靖南王在边关守卫大昭江山,保住一方安宁,这样的大英雄,身边有个妇人照顾,总比军营里那些糙老爷们伺候得精细一些,不是什么大错,没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一时间,京都城内对靖南王府的议论,从原本的小心翼翼,变成明目张胆,抨击的,支持的,讽刺的,维护的,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说法。

不管哪种说法,这件事无疑都像是一把利剑,不知由何人推动将这把剑交到了与靖南王府向来不对付的宇文华手上。

因此在第二日早朝上,宇文华一党的几位大臣联合上奏,将此事捅到了皇帝面前。

曾经在大臣们面前不止一次称赞靖南王护国爱家、乃大昭英雄之楷模的大昭皇帝,此刻坐在威严端庄的龙椅上,黑着脸一言不发,身子前倾,单手撑在膝盖上,静静地看着底下大臣对自己宠信的大将大放厥词,大有今日不下旨将他处置了不罢休的气势。

“陛下!靖南王虽有赫赫战功,然私德有亏。在军营养外室长达十数年,置靖南王妃与子女于不顾。此等行为,实乃伤风败俗,若不严惩,何以正朝纲、树典范?往后朝堂官员皆效其行,成何体统!靖南王口口声声护国爱家,却连自己的家都经营不善,谈何保家卫国?这分明是欺君之罪!”

“陛下圣明,靖南王此举,不仅伤了靖南王妃的心,更是寒了我等忠臣良将之心。平日里他在众人面前营造夫妻和睦、家庭美满的假象,实则虚伪至极。如此表里不一之人,手握重兵,怎能让陛下放心?怎能让我等臣民信服?长此以往,军中风气必被他败坏,边疆防务恐成空谈!”

“如今靖南王做出这等丑事,已然成了京都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柄。大昭的颜面何在?皇家的威严何在?若不加以严惩,天下百姓定会质疑陛下的用人之道,甚至动摇我大昭的根基啊!恳请陛下三思,为了大昭的未来,务必严惩靖南王,以正视听!”

几人轮番上阵,说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无不动容。

除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章烨。

只见他猛地一拍扶手,堂上瞬间变得寂静无声,所有大臣默默站立在原地,低下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沉默几息之后,他才用低沉威严的声音缓缓开口:

“今日北境战事吃紧,连粮草军需都是苏爱卿一人尽其所能才得以凑齐,如今粮草尚未送至北境,靖南王独自一人率大军正在苦苦坚守,你们却在这繁华的京都城内,坐享其成,酒池肉林,享受富贵荣华,还要在此等艰难时候,对我大昭勇士口诛笔伐!你们到底是何居心?”

“朕三宫六院,每三年一次选秀,后宫妃嫔无数,难道也是私德有亏,虚伪至极?”

“诸位大臣难道家中就只有一位结发妻子,相守到老,再无妾室通房?”

“你们自己的子女,都已经教导成才,成为国之栋梁了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靖南王妃不应该在靖南王府主持府中事宜,而应该与靖南王一起去军营里,与他同甘苦共患难?”

“亦或者,你们现在有谁能够代替靖南王,去到北境,与即将挥师南下的瓦剌大军对战,保我大昭北境安宁??”

他最后一句话几乎是用尽全力吼出来的,震耳发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着,久久没有散去。

底下大臣头垂得更低了,似乎恨不得将头埋进脚下的砖缝里,以求发怒的皇帝不要看到自己。

刚刚进言的那几位大臣更是在原地瑟瑟发抖,额头上不禁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后背都被汗水浸透,寒风一吹,便感到阵阵恶寒。

皇帝见众人沉默,不敢吭一声,旋即说道:“堂上若是有谁主动请缨,亲赴北境代替靖南王与瓦剌应战,朕可立刻下旨,将靖南王召回京都。这么多年,他为大昭南征北战,从未得过片刻歇息,如今也该颐养天年,好好享受了。”

这些站在堂上的大臣,平日里只会写一些酸腐文章,今日抨击这个,明日口伐那个,哪里是带兵打仗的料子?

刚刚还叫嚣得厉害,现在一个个跟鹌鹑一样,缩着脖子不敢再出声。

皇帝早就料想到这一点,见堂上无人应答,起身一挥袖子就大步离开大殿,连个眼神都没留给他们。

易安连忙跟在皇帝身后,让小太监宣布退朝。

大臣们见皇帝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刚刚进言的几个大臣被吓得两腿发软,竟直接瘫倒在地,不停地擦拭脸颊上淌下来的汗珠。

首辅宇文华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可他想不明白,不是说陛下对靖南王府多有猜忌吗?怎么这次大臣上奏实情,反而被陛下训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