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331章 创办学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把大汉所有有北伐意愿的人拉出来做一个排名,那姜维绝对独占榜首。

在这方面,哪怕是刘谌也得稍微往后稍一稍。

所以在接到刘谌的旨意之后,姜维第一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全都交给前来顶替自己的张翼。

自己则领着汉中兵马直奔魏兴的方向而去。

在姜维领兵前往魏兴的时候。

霍弋也带领平叛兵马以及数百俘虏,浩浩荡荡的回到了成都。

这数百人全都是此次叛乱的主谋,剩下的人则全交到地方官员的手里。

等待朝廷发落的旨意。

和益州南中数郡不同,成都以及汉中的百姓都曾经得到刘谌命人编排的戏文的熏陶。

所以对于这些叛乱之人天生就十分痛恨。

自己好不容易在陛下的领导下,过了几年好日子,他们却想要破坏这些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于是这些人在进入成都的时候,得到了成都百姓沿途的热情招待。

包括但不限于石块、烂菜叶以及五谷轮回之物等腌臜东西。

至于臭鸡蛋 ,那是没有的,在物资并不富裕的时代,谁会舍得把鸡蛋放臭。

一开始的时候,霍弋对于百姓们的行动并没有阻拦。

直到有人被石块活生生的砸死,霍弋才命人拦住激愤的百姓。

等霍弋面见刘谌并把这个消息告诉刘谌的时候。

刘谌却不屑的撇了撇嘴,砸死就砸死好了。

难道送到自己手里,自己就会饶恕他们吗?

之前被霍弋送到成都的已经投降的戴鲁,早就被刘谌给大卸八块了。

这些人刘谌同样也没有打算饶过他们。

在简单的审判定罪之后,刘谌将这些人全都判了斩首。

消息一出,这些造反之人被惊了一跳,原本以为顶多就是罚一些田产之类的,然后诛杀为首的几人,自己这些人判个流放之类的,没想到陛下居然要把自己这些人全都杀了。

就连朝中文武全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原因就是国朝向来以宽仁待士,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杀戮。

况且益州还有那么多的世家,一旦引起其余人的不满就不好了。

刘谌听闻此言,一脸不屑的说道:

“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敢于背叛朝廷之下场!”

“若是有人想要再反,尽管反好了,且看朕手中之剑是否锋利!”

于是在刘谌的坚持下,押到成都的这几百人全都被当众斩首。

朝中文武也被刘谌要求到现场观礼。

刘谌还特意让刑场周围不必戒严,任由百姓观看。

一开始的时候,每一次屠刀落下,围观百姓都轰然叫好。

但是随着被杀的人越来越多,围观的百姓逐渐的开始变的沉默起来。

到最后竟然有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浑身颤抖不已。

行刑完毕之后,整个刑场的血腥味儿已经浓郁到令人作呕。

这一幕,恐怕现场观礼的人,这辈子都忘不掉。

行刑完毕之后,刘谌又命人将这些人的首级传示益州诸郡。

告诫那些心有不轨的人,让他们掂量掂量自己家族的能力。

能不能够承受得住朝廷的怒火。

随后将所有反叛世家的财产、人丁以及土地全都收缴国有,用于北伐。

至于剩下的那些没有被押送到成都的人,刘谌按照汉律各自处置。

而那些世家子弟,则被编成民夫或敢死队,前往魏兴军中效命。

崔明煊在得知家族子弟的下场之后,直接放弃曾经功成身退的想法。

自己就是因为站在家族对立面,替陛下站台才有那么几分利用价值。

他又怎么敢在刘谌大开杀戒的时候,让自己丢掉利用价值。

等到三郡叛乱彻底平定之后,刘谌再次在益州境内开始人丁登记。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敢反抗朝廷的旨意,全都积极配合。

在登记人丁的同时,刘谌也真正的开始推进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为何要拔出益州世家,就是因为自己接下来要推进的东西必然会受到来自世家的重重阻力。

与其让他们在暗中使坏,倒不如把他们全都钓出来一网打尽,总好过到时候推行政策困难重重。

眼下虽然效果不如自己预想的那么好,但就目前而言,已经够用了。

而刘谌将要推行的东西,就是早就已经计划好的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

无论是在宫中开办学堂,还是后来的《百家姓》和《汉语字典》。

甚至于是被陈寿等人奉为神技的印刷术,全都是在为这一天做准备。

大汉的人才短缺,不是世家培养一个两个人就能够补充得上的。

大汉的北伐,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

想要让大汉的人才不再陷入断档的危机当中,唯有全民基础教育普及。

以整个益州加汉中的人口为基础,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才有可能和拥有无数世家的魏国相抗衡!

于是一道政令在刘谌的授意下,再次传遍整个益州和汉中。

每县由朝廷和地方上,对半拨款,修建校舍。

招收十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入学。

每个校舍最少招收一百学子。

大汉治下有益州二十四郡一百四十四县,以及汉中郡共四县,合计一百四十八县。

共需建造校舍一百四十八座。

刘谌知道区区一百多座校舍对于大汉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满打满算也只能招收一万多人,这些人再进行层层筛选,估计最终也剩不下多少。

但刘谌同样也知道,这只是个开头而已。

因为刘谌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点一点的将这些校舍辐射到更基层的地方去。

只要能够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都不用自己怎么动手,他们就会逐渐的土崩瓦解。

至于这些校舍里的教授,肯定是从宫中学堂里挑选。

当初刘谌可不光是只招收了讲武堂的学子。

宫中学堂的招收同样也没有停。

数年时间累积下来,也有两百人左右。

这些人不光已经熟记拼音,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作为第一批种子撒出去,对于刘谌来说已经够用了。

剩下的,再慢慢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