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捡漏系统伴生 > 第127章 香祖笔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角落处,封存着一个木箱子,箱子上积着厚厚的一层灰尘。

挪动出来,呛人的尘土味直往鼻子里钻。

看起来应是很多年都未曾动过了。

【物品】:民国樟木箱。

【详情】:民国年间所制作的樟木箱子,长164厘米,宽68厘米,高65厘米。采用香樟为板材所制作,纹理细腻、气味浓郁,具有防虫防蛀的功能.....

【价值】:七万。

....

樟木,生长期极为缓慢,是传统的稀有名贵木材。

《木草纲目》等专着均有记载---香樟木,性微温、味辛、无毒。

用香樟木所制作的家具,能散发出馥郁醇厚的香气,经久不散,不仅防虫防蛀,只留下那独属于香樟木的淡雅清香。

并且樟木的质地紧密,不易受潮腐烂。

古人通常会用樟木箱子来装一些古籍画作。

单看这个箱子,就价值7万。

这般不菲身价,林奇隐隐觉得自己的母亲,身世来历恐怕绝不简单。

箱子并未落锁,仅一片古朴厚重的铜片轻轻扣住。

吱呀一声。

林奇将箱子打开。

箱子里的东西寥寥无几,统共也就只有几本书籍躺在箱底。

林奇拿起摆放在最上面的那本书,入手有些粗糙,《清史列传卷一》作者是王钟翰。

书籍用的是老版缝线装订工艺,书的封面已微微泛黄。

林奇将书翻到后面,是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书。

并不是什么古籍,只能算是早期的印刷品。

书本页面还是遵循旧时传统,从右至左的竖行排版,语句之间并未点缀标点符号,读起来颇为吃力。

林奇随意地在书页间翻动了几页,在书籍空白处还有一些娟秀的字迹,应该是前人留下的笔记。

将这本书搁在一边。

林奇把同系列的《清史列传》逐一拿出,整齐码放在一旁。

箱子内便仅剩余最后一本书。

这本相较之前的几本,保存状况明显逊色许多。

封面是蓝色底,被虫蛀和鼠咬去了大半,显得破败不堪。

尚能依稀辨认出用毛笔字书写的《香祖笔记》四个字。

在封面的角落处,还有作者的提名 —— 王士祯。

字体飘逸洒脱,颇具文人风骨。

林奇伸手拿起它,动作愈发轻柔,生怕稍一用力,这本书便散了架。

这本书并未标明出版时间。

林奇翻开,整本书都是用毛笔字书写而成,其采用的是文言文的格式。

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皆有所涉及。

只是对于林奇来说,着实晦涩难懂,需得细细研读方可略知一二。

捆绑书本的棉线已有些松动,稍一用力,便会断开。

许多页面也散落开来,林奇在翻动的时候,动作格外小心。

翻到书籍的后半部分,林奇发现还有不少的诗词,大多为七言绝句。

每一首诗词上面还都印有红色篆体印章。

这本书应该是王士祯的手稿。

王士祯这个名字,他总觉得有些熟悉,似曾在哪里听过。

心思一动,他便用系统扫了一眼。

【物品】:破损的香祖笔记。

【详情】:清初着名文学家王士祯晚年居京师时所撰写手稿,内夹着大量王士祯诗词手稿,以及与一些好友来往的书信....

【价值】:三百二十万。

....

就这么一本破破烂烂的古书,居然价值三百多万!

林奇立马掏出手机,查王士祯的资料。

随着资料一页页地呈现,林奇的眼神中逐渐流露出惊叹与钦佩之色。

王士祯,清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

山东新城人,虽身为汉人,却官至刑部尚书,而且颇有政声,死后康熙帝还追谥其为文简。

王士祯出身官宦家庭,23岁游历济南,凭借一首《秋柳》便从此闻名天下。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后人还将其当年咏《秋柳》处,也就是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令名为‘秋柳园’。

查到此处,林奇心思一动。

将翻动书籍,果真找到了那一首《秋柳》。

而那印着红色篆体的印章,林奇仔细端详,确定是王士祯的私印。

并且,王士祯也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

神韵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某种情思内涵。

像是王士祯的 《高邮雨泊》的“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寥寥几字却勾画,夜幕降临,细雨绵绵,水天一色的凄凉美景。

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在康熙十七年,王士祯受到康熙帝召见。

转侍读,入值南书房,成为清代汉臣由部曹充词臣的第一人。

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

能进入南书房任职是天大的荣耀。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有时他还需要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谕旨诏令。

王士祯当时在朝中的风光无限。

康熙四十三年,王士祯那时候当上刑部尚书,却因受王五案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

不过这是后话。

王士祯在政坛上的声誉很好,能够做到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疾苦。

在文学上,也诗名扬天下,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

因他惜才,爱才。

像是诗坛新人、文坛后辈到京城求名师指点作品,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

如能得其一言片字褒奖,就会声名鹊起。

广为流传的莫过于王士祯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加评附诗。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渐渐败落的小书香家庭。19岁接连考取县、道、府三个第一名,名震一时。

但此后,省试却屡应不第。

空有满腹学问,却不被人赏识,撰写的《聊斋志异》刚写出来,也无人欣赏。

无奈之下,蒲松龄只能找上王士祯。

王士祯看过初稿,大加赞扬。

不仅写了许多点评来鼓舞蒲松龄,甚至还赠诗一首: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林奇看到其中一个王士祯手稿拍卖,点进去一看。

仅仅是一个手稿拓本就能卖出几万的价格。

想来系统给这本古书定价三百多万,应该是它破损得太过严重。

书页边缘参差不齐,满是虫蛀、鼠咬的窟窿。

纸张脆弱泛黄,确实失了几分珍本应有的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