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前传 > 第33章 窦氏外戚内外开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窦太后点头答应了哥哥窦宪去北伐匈奴这档子事儿,转头又忙着给弟弟们盖大房子。这时候,有个叫何敞的侍御史站了出来,这人可是出了名的正直。他写了篇奏章,大概意思是:“咱都知道匈奴那伙人坏了好久了,想当年高祖被围在平城,吕后还收到过他们的羞辱信,这可都是大仇啊!可眼下呢,匈奴没干啥大逆不道的事儿,咱汉朝也没受啥丢人的气。您瞧这春天,正是种地的好时候,却大兴土木,老百姓心里都不痛快呢!而且您还忙着给卫尉窦笃、奉车都尉窦景修大宅子,这也太不像话了!我虽然没啥大本事,但也觉得奇怪。我觉着吧,窦笃和窦景都是亲近的大臣,应该给百官做个好榜样。现在大军在外打仗,朝廷操心,百姓受苦,他们却忙着盖豪华房子,摆弄些没用的玩意儿,这可传不出啥好名声,也留不下啥好德行!还是赶紧停了这些工程,多关心关心北方的战事,体恤一下老百姓的难处,这才是正道。这不仅是为了国家好,也是为窦家积福啊!我知道这话说了可能得罪人,但我不敢不说。”可奏章递上去,就像石沉大海,没人搭理。

这何敞是平陵人,跟鲁恭是老乡,他俩的奏章,在历史上可都留了名。还有个尚书仆射朱晖,之前已经告病回家了,听说这事儿也赶紧上书劝阻,结果还是没人听他的。这朱晖小时候就特别有个性,十三岁那年,正赶上世道乱,他和家人跑到宛城,路上碰到贼抢妇女的衣服首饰,别人都吓得直哆嗦,他却拿着刀冲上去,大声喊:“财物你们可以拿走,但这些长辈的衣服不行,今天就是我的死期,我跟你们拼了!”那些贼看他年纪小,胆子却大,心里还挺佩服,就笑着说:“小孩子,把刀收起来吧,我们不抢了!”说完就走了。后来他入朝当官,在太学学习的时候,举止有礼,在读书人里很有名气。新阳侯阴就听说他有才,亲自去拜访,他却躲着不见。东平王刘苍请他去当官,他觉得刘苍是个贤王,才答应了。刘苍对他特别尊敬,像对待贵宾一样。同邑有个叫张堪的老学者,在太学和朱晖认识,两人关系特别好,张堪还拉着他的胳膊说:“以后我把老婆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朱晖因为张堪是前辈,没敢马上答应,后来两人也没再见面。张堪去世后,朱晖听说他家穷,就主动去照顾,给他们送钱。朱晖的小儿子朱颉很奇怪,问他:“您和张堪又不是特别好的朋友,为啥要帮他呢?”朱晖就说:“张堪虽然和我交往不深,但他把我当知己托付后事,我不能忘啊!”朱晖还和同郡的陈揖关系好,陈揖早逝,留下个遗腹子,朱晖也一直资助这孩子长大成人。桓虞当南阳太守的时候,想请朱晖的大儿子朱骈去当官,朱晖却推荐了朋友的儿子,没让自己儿子去。桓虞很佩服他,觉得他是个义士,朱晖的名声就更大了。后来他当尚书仆射的时候,也因为说话直来直去出名。告老还乡后,还操心国家大事,时不时上书提建议,真是个难得的忠臣!

再说说这窦宪,带着窦太后的命令,和耿秉一起从朔方出发。到了鸡鹿塞,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赶来会合,南单于屯屠何也从满夷谷出兵来迎接。各路大军在涿邪山集合,窦宪就开始调兵遣将,派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和南单于一起带着一万骑兵,打到了稽落山。正好北单于带着人来了,两边就打起来了。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北匈奴被打得大败,北单于抱着脑袋逃跑了,剩下的人也都四散奔逃。窦宪得到前方捷报,亲自带着大军追上去,一直追到私渠北鞮海,杀了北匈奴有名的王爷以下一万三千多人,俘虏了马牛羊骆驼一百多万头,收降了北匈奴八十一个部落,大概二十多万人。不过这史书记载的,说不定也有点夸张。窦宪和耿秉一起登上燕然山,这时候已经出塞三千多里了,窦宪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威风八面,就像从古到今没人能比得过他似的。他让中护军班固写文章刻在石头上,记录自己的功劳。班固这人文章写得好,以前是兰台令史,后来升成玄武司马,因为母亲去世就回家守孝了。守孝结束,正赶上窦宪出征,就被招来一起去,让他当中护军,还参与出谋划策。这时候接到窦宪的命令,可算是有机会大展身手了。他写了一篇特别华丽的文章,前面还有个序,写着:“在永元元年的秋天七月,咱们大汉皇帝的大舅、车骑将军窦宪,那可是又聪明又能干,一心辅佐皇上,被皇上委以重任,和执金吾耿秉一起,到北方来视察军队。那些勇猛的将士们,像老鹰一样厉害,像老虎一样威风,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还有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的王侯首领们,一共三万精锐骑兵,武器精良,战车一辆接一辆,遮天蔽日的,足有一万三千多辆。军队摆成八阵图,那气势,简直能吓死人!黑色的铠甲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红色的旗帜把天都染红了。于是就越过了高阙,经过鸡鹿塞,走过盐碱地,横穿大沙漠,杀了温禺和尸逐,用他们的血来祭鼓和染兵器。然后像流星扫过、彗星划过一样,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一直追到私渠北鞮海,把北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敌人了。然后就胜利回师。考察了这里的山川地形,又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水,登上燕然山,到了当年冒顿单于的地盘,把老上单于的龙庭都给烧了。这可算是为高祖文帝出了一口恶气,让祖宗的神灵都高兴;也能让后代子孙安稳,拓展了咱们大汉的疆土,让大汉的名声威震四方。这就是所谓的一次辛苦,能换来长久的安逸;暂时花点钱,能换来永远的安宁!所以就在这山上刻字,记录下这伟大的功德。铭文是:‘强大的汉朝军队啊,出征到远方,剿灭了凶恶的敌人啊,一直打到海外,这功劳大得啊,能贯穿天地,在这封神的山上啊,立下这高高的石碑,让皇帝的威名啊,永远流传万世!’”

文章写好后,就刻在石头上,然后大军就班师回朝了。不过窦宪还派了军司马梁飒带着一千骑兵,带着金银财宝,又往北去了。一路上宣扬汉朝的威风,说只要服从就有赏赐,不服从就杀头。北匈奴刚被打得稀里哗啦,听到这个消息,都争着来归附,就为了得到赏赐,前前后后招降了一万多人。到了西海,北单于正在躲着呢,听说汉朝官员来送赏赐,就赶紧出来迎接。梁飒宣读了诏书,让他归顺汉朝,接受恩赐,北单于赶紧磕头答应。梁飒还劝北单于学学当年呼韩邪单于的做法,保国安民。北单于听了很高兴,就带着人跟着梁飒一起回去。到了私渠海,才知道汉朝军队已经进关了,就只派了弟弟右温禹鞮王带着礼物去京城朝见,跟着梁飒一起去了。窦宪因为北单于没亲自来,就把他弟弟打发回去了,也不和北匈奴和好。南单于屯屠何送给窦宪一个古鼎,这鼎能装五斗东西,旁边还有篆文写着:“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这仲山甫是周朝人。窦宪把鼎献给太后,太后可高兴坏了。因为窦宪立了大功,就派中原将拿着符节去慰劳他,还封他为大将军,武阳侯,给了两万户的封地。窦宪还想装装样子,推辞不要这爵位,太后没答应,他再三推辞,太后就暂时没封他为侯,只让他当大将军。以前的规矩,大将军的位置在三公之下,可窦宪这次立功回来,在朝廷里特别威风,大臣们都拍他马屁,上奏说应该让窦宪的位置在太傅之上,在三公前面。窦太后当然乐意了,就下诏书照办了。窦宪这下更得意了,就打开仓库,把东西分给手下的将士们。他还查到跟着出征的那些士兵,很多都是各郡二千石官员的子弟,就都让他们当了太子舍人。

到了第二年七月,窦太后又下诏书说:“大将军窦宪,去年出征,把北匈奴打得够呛,朝廷要封赏他,他还推辞不要。按照窦家以前的规矩,也应该给他和他的兄弟们封爵。现在封窦宪为冠军侯,给两万户封地;窦笃为郾侯,窦景为汝阳侯,窦瑰为复阳侯,每人六千户,这是对他们的奖赏,别再推辞了!”窦笃、窦景、窦瑰都接受了封赏,就窦宪还在那推辞,后来他又带兵去镇守凉州了。征西将军耿秉从战场上回来后,也被封了美阳侯,还当了光禄勋。朝廷又派侍中邓迭去当征西大将军,帮着窦宪镇守凉州。

北单于因为弟弟被打发回来,又派车谐储王等人到边塞来,说想见见汉朝的大使。窦宪把这事报告给皇上,然后让中护军班固当中郎将,和司马梁飒一起去迎接北单于。可没想到南单于想把北匈奴彻底消灭,就怕北单于被汉朝保护起来,自己的计划没法实现,于是就偷偷派兵去攻打北单于。北单于被打得受伤逃跑,老婆孩子都被抓住了。班固他们到了私渠海,没见到北单于,只好回凉州了。南单于给窦宪写信,说让他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北匈奴消灭干净。窦宪本来就贪心,想立更大的功劳,就答应了南单于的计划,开始准备兵马。到了永元三年的春天,风和日丽,草也长得很茂盛,窦宪就派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从居延塞出发,去攻打北单于。他们日夜赶路,出了塞好几千里,也没找到北单于的影子。又派侦察兵到处去找,才知道北单于躲到金微山去了。这山在漠北,离边塞大概有五千多里,以前汉朝的军队从来没到过这么远的地方。北单于带着家人在这藏起来,还以为能安全了,没想到耿夔带着人一直追到这,把他们的营地给包围了。任尚等人也随后赶到,一起杀进匈奴营地。匈奴人都来不及反抗,到处乱跑,北单于也被流箭射中,忍着疼逃跑,最后竟然死在路上了。匈奴有名的王爷以下五千多人,有的被杀了,有的被抓住了,连单于的母亲阏氏也被抓去当俘虏了。耿夔他们把匈奴的营地扫荡干净后,就收兵回朝了。窦宪上书报告胜利的消息,说耿夔功劳最大,皇上就下诏书封耿夔为栗邑侯。

窦宪把北匈奴打败后,功劳大得没边了,在朝廷里的势力也大得吓人。他用耿夔、任尚这些人当自己的打手,邓迭、郭璜是他的心腹,班固、傅毅是他的帮手,各地的刺史、太守,很多都是窦家的人。他们公开收受贿赂,一点都不害怕。司徒袁安、司空任隗还算有点骨气,看不惯窦宪他们这么嚣张,就联名揭发了四十多个靠贿赂当官的二千石官员。窦太后也不好护着这些人,就把他们都撤职了。窦家的兄弟可把袁安、任隗恨透了,不过因为这两人名声好,也不敢轻易去陷害他们。

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为了讨好窦家,得到了官职。他们上任后,整天为所欲为。尚书仆射乐恢看不下去,就上书弹劾他们。窦瑰听说了,想去给这两人说情,就去拜访乐恢,没想到乐恢根本不见他。窦瑰气呼呼地回去了。乐恢的老婆劝他说:“古人都知道明哲保身,你何必为了这事去惹祸呢?”乐恢叹着气说:“我在朝廷当官,怎么能白吃饭不干事呢?不光是王调、李阜这两人不能放过,就是窦家这一伙人,我也要直言不讳地揭发他们!”说完,他又上书给皇上说:“我听说从古到今,很多国家出问题,都是因为权力落到下面人的手里。大臣掌握国家大权,如果势力太大,就会出乱子。想想先帝去世得早,陛下您还年轻,就继承了皇位。窦家的舅舅们不应该干预朝廷的事,这会让人觉得皇上您偏袒自己家人。《经》上说:‘天地不和谐,万物就会遭殃;君臣的关系乱了,老百姓就会受苦;政治上出了问题不解决,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应该做的,皇上您要坚守正义,约束自己的家人;窦家的舅舅们也要谦虚一点,主动退让。这样的话,窦家的舅舅们还能保住爵位和封地,太后也不用担心被人指责,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啊!”

大家想想,窦太后正宠着自己的兄弟们,怎么会因为乐恢这一封奏章,就把窦家的权力削弱呢?乐恢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皇上的批复,就又说自己病了,要辞职。皇上就派太医去给他看病,乐恢却装病装得更厉害,还推荐任城人郭均、成阳人高凤来代替自己。没想到皇上又下诏书让他当骑都尉,乐恢就又上书推辞说:“我受国家的大恩,没什么能报答的。但是国家的权力落到大夫手里,这是孔子都痛恨的事;世世代代都是一家人掌权,这是《春秋》都告诫的事。圣人说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最近这些外戚,一旦富贵起来,就会变得骄横跋扈,最后肯定会失败。现在陛下您还年轻,心思都在怀念先帝上,没怎么管朝廷的事。窦家的舅舅们势力太大,在各地为所欲为。如果他们不知道收敛,早晚要受到惩罚。我的命也快没了,临死前说这些话,希望陛下能听进去!”这封信递上去后,皇上竟然批准了,让他把官印交回去。乐恢就辞官回家了。

这乐恢是京兆长陵人,小时候就特别孝顺。他父亲是县吏,犯了重罪,被关在监狱里等着判刑。乐恢那时候才十一岁,每天都到监狱门口去,从早到晚哭个不停。县令看他可怜,就把他父亲放了。乐恢长大一点后,就专心学习,成了有名的学者。京兆尹张恂请他当户曹史,他做事公正,别人来走后门送礼,他都不收。后来他当郡守的时候,因为犯法被判刑,以前的朋友都不敢去看他,只有乐恢去给他奔丧,还因此被官吏议论。不过因为他讲义气,最后还是被从轻处罚了。后来他当功曹的时候,同郡的杨政经常在众人面前诋毁他,他却推荐杨政的儿子当孝廉。从这以后,他的名声就更大了,大家都很称赞他。这次他因为直言不讳,被免去官职,回到家乡。更可气的是大将军窦宪,一直恨乐恢,还嘱咐京兆尹好好管着他,不让他自由。京兆尹为了讨好窦宪,就像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一样,经常派手下的人去监视乐恢。乐恢虽然在家,却感觉像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心里特别郁闷,最后竟然喝毒药自杀了。他的学生们都去给他吊丧,穿着孝服送他下葬的,有好几百人。就连村里的老百姓,也都为他感到难过。

窦宪之前杀了郅寿,现在又逼死了乐恢,威风得不得了,谁还敢去惹他呢?窦家就更加骄横跋扈了。窦家兄弟四个,都忙着给自己盖豪华的房子,比着谁的更奢侈。窦笃还被加封为特进,窦景升为执金吾,窦瑰当了光禄勋,在朝廷内外横行霸道,把整个京城都搅得不得安宁。窦瑰小时候读过经书,还知道收敛一点,窦笃和窦景可就放肆得没边了,尤其是窦景。汉朝的制度,执金吾下面本来有两百个缇骑,窦景还嫌不够,又把自己家的奴仆和门客加进去。他在京城的大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店铺里有什么珍贵的珠宝首饰,就直接上去抢,一分钱都不给。看到民间有长得漂亮的妇女,就逼着人家送到自己家里当小老婆。要是有人不同意,就诬陷人家的家属是罪犯。甚至他的奴仆们也跟着学坏,到处抢东西,霸占民妇,干的坏事数都数不过来。商人们都吓得关了店铺,老百姓也都把家门紧闭,就像躲避仇人一样。官员们都不敢告发他们,还好窦太后偶尔还会听到一点外面的消息,就把窦景的官免了,让他在家里呆着,不过爵位还保留着,所以他依然能参加朝见。汉制春季朝见称作“朝”,秋季朝见称作“请”。随后又把窦瑰外放担任魏郡太守。

但窦氏家族中,仍有十多人担任高官显职:城门校尉窦霸,是窦宪的叔父,窦霸的弟弟窦褒,担任将作大匠,窦褒的弟弟窦嘉担任少府,此外还有担任侍中及大夫郎等官职的。就连窦宪的女婿郭举,也当上了射声校尉,郭举的父亲郭璜,担任长乐少府,也就是长乐宫的少府。他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永元三年十月中,和帝出巡长安,宣召窦宪到行宫相见。窦宪接到命令后,从凉州入关,前去谒见皇上。尚书以下的官员,都到十里之外迎接,甚至有人打算向窦宪下跪磕头,高呼万岁,真是丑态百出。唯有尚书韩棱一脸严肃地说道:“古人讲过:‘和地位高的人交往不谄媚,和地位低的人交往不轻慢!’窦大将军虽然功劳显赫,但说到底还是臣子,怎么能称呼万岁呢?”这话一出,众人听了,都觉得羞愧,于是便不再提这事儿。尚书左丞王龙,私下向窦宪的车队进献牛酒,结果被韩棱察觉并告发。和帝知道后,罚王龙去做城旦。韩棱是颍川人,向来有胆识有谋略,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一同闻名。窦宪得知消息后,虽然心中怨恨,但也无可奈何。等谒见完毕,窦宪依旧回凉州去了,和帝也回到宫中。

第二年,窦宪上奏称北单于逃亡途中死去,其弟右谷蠡王于除鞬自立为单于,率领数千人前来归附,请求朝廷赐予册封,并特意设置中郎将前去护卫,就像对待南单于那样。和帝便下诏书让公卿们商议此事,太尉宋由等人认为可行,唯独袁安、任隗认为北匈奴既然已经被灭,就应当让南单于返回北庭,统领那些归降的部众,没必要再册封一个北单于,这不是平白无故增加一个敌人吗?这话说得很在理,可朝廷里的大臣大多都迎合窦宪,意见各不相同。袁安担心窦宪的提议得逞,又独自上奏反驳道:

“我听闻有些功绩难以达成,事先难以预料;有些事情容易判断,清楚明白毋庸置疑。想当年光武帝册封南单于,是为了安定南方、平定北方的策略!对南单于恩重如山,所以匈奴才会分裂,边境得以安宁。孝明皇帝继承先帝遗志,不敢有丝毫懈怠,毅然出兵北伐。到了章和初年,归降的匈奴人有十万之众,有人提议把他们安置在边境,从东至辽东一带,太尉宋由、光禄勋耿秉都认为这样会失去南单于的忠心,万万不可,先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陛下继承大业,开拓疆土,大将军率军远征,将北庭荡平,这确实是宣扬祖宗荣光、建立伟大功勋之举,应当善始善终。想想南单于屯屠何,他的父亲带领部众归附汉朝,承蒙皇恩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经三朝皇帝的恩泽积累,才传到陛下手中,陛下理应遵循先帝遗志,成就这番事业。况且屯屠何率先提出消灭北匈奴的大计,使北匈奴几乎覆灭,如果现在半途而废,转而册封新降的北单于,这是为了一时的权宜之计,违背了三代先帝的规矩,对一直忠心耿耿的南单于失信,而扶持一个无功之人。宋由和耿秉原本也参与了之前的讨论,现在却要背弃先恩,要知道言语和行为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赏罚是治理国家的纲纪,《论语》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即使到了蛮貊之地也行得通。’如今若是对一个屯屠何失信,那么众多蛮夷就不敢再相信我们的誓言了!再者,乌桓、鲜卑刚刚杀了北单于,按人之常情,他们都畏惧仇人,现在册封北单于的弟弟,这两国必然心怀怨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而信用一旦失去就难以挽回。而且依照汉朝旧例,供给南单于一年要花费上亿钱财,供给西域一年要七千四百八十万;如今北庭更加遥远,花费只会更多,这是耗尽天下财富,并非良策。我说的虽然浅薄愚昧,但确实关系到国家的重大决策,还望陛下明察!”

这篇奏章,是司徒府掾周萦起草的。周萦是庐江人,学问品行俱佳,袁安的奏章,大多出自他的手笔。窦氏的门客徐齮,私下吓唬周萦说:“窦氏已经派刺客来对付你了,你为何不为自己的安危着想,还为司徒如此直言?”周萦大义凛然地说:“我周萦不过是江淮地区的一个孤陋书生,有幸能在司徒府任职,就算因此被害,也死而无憾!我早已告诫妻儿,倘若遭遇不测,不必收殓我的尸体,任其暴露腐烂,只希望能以此感化朝廷,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这几句话把徐齮顶了回去,而周萦也并未因此招来灾祸。真是应了那句“越不怕死,反倒越安全”。

只是窦宪听闻袁安的奏章反驳,也多次上书辩解,与袁安激烈争论,甚至还引用光武皇帝诛杀韩歆、戴涉的事例来进行威胁。但袁安始终坚守立场,毫不退缩。然而窦氏有太后撑腰,最终还是依从了窦宪的提议,竟然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拿着册封诏书封于除鞬为北单于;并任命任尚为中郎将,持节驻守伊吾,监护北庭,如同当年对待南单于的旧例。

这下可把司徒袁安气得忧愤成疾,最终卧床不起。真是可悲可叹啊!

欲知司徒袁安病殁的具体情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