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空之竣 > 第173章 升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虑到新装备对电量的需求会比较大,所以汪钧为后备电源制定了一个新方案——在碳纳米管电池的表面涂覆一层燃料,形成一个特殊的涂层。

当电池的电量见底后,利用高压火花点燃纳米管一端的燃料,随即,沿着纳米管长度方向将产生快速移动的热波,就如同导火索点燃后火焰沿着导火索快速移动的情景。

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以非常快的速度传入碳纳米管,热量在纳米管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燃料自身中的传播速度快数千倍。

随着碳纳米管的热量反馈回路包裹着燃料的涂层,沿着碳纳米管长度由于温差会形成的一个热波。

当温度为3000开尔文时,沿着碳纳米管传播的热环的速度非常快,是燃料化学反应产生热量速度的倍。

燃烧产生的热量同时也推动电子沿着碳纳米管移动,从而产生很大的电流。

这套系统产生的电能比通过常规热电计算所估算的结果大很多。当电流经过碳纳米管电池时,一用这种电池快速充电的效应,瞬间就可以让装备的电池系统恢复满电量状态。

从理论上来说,这套系统在未使用前能无限期的保持能量,而普通电池电量在使用前就已经逐渐衰减,所以这用来作为应急备用电是最好不过的了。

同时,密闭燃烧系统里产生的多余热能量将沿着电池底部连接石墨烯气凝胶夹层的管道流动最终被存储到那里的温差发电装置里,继续为系统提供额外的电能。

更有趣的是,这种燃料涂料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只要将碳纳米管电池取出来重新涂上这种涂层并晒干后,就又可以重复快速燃烧充电的步骤。

接下来汪钧又在护靴的脚底和护甲的关节部位安装了压电晶体材料,这样一来,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也为装备提供一定的电能,虽然这种电能并不算多,但是用来保持通讯系统的连接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在没有光线的环境下也能获得持续的电能补充。

武器方面继续配备了可切换的高、低频声波武器,同时在装甲内覆盖了与之配套的自适应声波智能反向叠加系统,有了这种系统,就可以将杀伤性声波抹平,使声波武器的伤害降到最低,以防队友之间的误伤。

与多壁碳纳米管为过滤材质的防毒面具配套的,是以电解水方式作业的供氧系统,该供氧系统还负责为燃烧充电装置充氧。

除了这些,汪钧还利用4d技术打印了一大堆可以自动组合的野营装备,好处在于它们的折叠度高、便携性强。

这套系统的制作和调试相当耗时,汪钧只赶制了三套,所以这次的进山实地探测,他只打算带两个亲卫和他一起去。

正当他犹豫这次带哪两个人和他一起去的时候,杨景山和杨大豹护送着杨二豹的遗体从杨家村回来了。

招魂仪式已经结束,二豹的遗体被安放到安妮工作室旁边的独立冷库里,等采集dNA样本完毕才会下葬。

当杨大豹获知汪钧决定近期入秦岭探寻玉顶的消息后,他第一个就表态要跟着去,以他作为亲卫队长的身份和职责来说,这是绝对当仁不让的事。

另一个人选本来按汪钧的意思,是打算在亲卫里找个身手好的,可是话还没说出口,王祖光却当面和杨景山争了起来,原来二人都想去。

到最后还是杨景山以大压小将王祖光野蛮地赶出了会议室。

杨景山非要去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实在不放心汪钧和杨大豹,这两个人在一起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无法承受其中的任何损失。言下之意就是——旁边二豹还尸骨未寒呢,我一百二十个不放心你们俩也很正常。

既然他话已至此了谁还能说个“不”字呢?

跟着就是训练使用新装备的问题,杨大豹还好点,毕竟他最近假扮恶魔已经飞了很多次,逐渐习惯这种“鸟人”的状态了。

杨景山可就惨了,毕竟年纪有些大了,适应性没有年轻人那么强,所以刚开始学习飞行的时候,即使身上的护甲防护力惊人,他也依然被摔得鼻青脸肿的。

因为他摔下来的过程中,常常是处于失控状态下的到处乱飞,就这么摔打着练了足有个把星期,他才真正适应了飞行。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座山脉,像琴岭这般厚重、多彩。

它是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元朝以前经常被当做国界线和天然的防御屏障。

现在琴岭的主体归属陕西,陕西的版图像一个跪射的弓兵,陕南的汉中就像是弓兵伸进四川的一只脚。

这只脚很有说法,因为四川盆地四周大山围合,盆地内土地膏腴、资源丰富,极易脱离中央而独立,自古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

如果以琴岭山脊为界划分陕西与四川的边界,无疑有助于蜀的割据,因此自元起历代的统治者都要跨过琴岭,让陕西向四川伸进一只脚。

琴岭以南为陕南,琴岭北面是由渭河冲积而成的号称“八百里琴川”的关中平原,再向北,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陕北。

琴岭南依长江,北望黄河,是真正的“华北屋脊”。围绕这条屋脊产生了“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说法。

琴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琴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琴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琴岭北面关中平原之上的渭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据研究,黄河曾经沿着今日渭河的河道流淌,后来才神奇的从今日兰州处改道向北走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拐弯,留下一个襁褓般的关中盆地让渭河发育成长。

如果说黄河是摇篮,那么摇篮中的宝贝就是渭河。

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地方是黄河的三条支流——陕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河南的洛河所围成的“三河地区”,汾河谷地是尧、舜、禹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