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 > 第27章 塞上长城,七下西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塞上长城,七下西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看一次燃一次。}

{可恶,如果朱棣不迁都现在的首都说不定就是南京了。(咒骂)}

{当时的北京可是抗击游牧民族的前线啊,朱棣的胆子是真的大。}

{当时迁都花了老鼻子钱了,可把夏元吉给气坏了,忠心耿耿打工人,卑卑微微挤出钱。}

{确实,可谓是劳民伤财修建北京城。}

{不迁都没办法,南京是南方士大夫的根基,而朱棣的根基在北京,只有去了那里才能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

天幕中,鸟瞰整个北京紫禁城。

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一转身变成了富丽堂皇的紫禁城。

南北观察,左右对称的中轴线,从上面看辉煌而壮观。

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见文武百官,并且大祀南郊。

......

【其功四:浚通大运河】

【明初时期因为战乱等原因导致华北平原,人丁稀少,并非迁都能恢复的。】

【朱棣征调三十万民夫,沿着元代开凿的河段疏浚通大运河。】

【元朝时期,运河河岸下闸,每年的运量不超过三十万石】

【而朱棣下令拓宽河道,加深河床,在南北两方向上相势筑坝,以及时的蓄水和泄水,解决了南汪到徐州的“七十二浅”的问题】

【朱棣沿运河河道设置‘水库’修建闸门和堤坝,使得运河明清两代一直保持通畅。】

【经过治理后,运河每年的漕运能力达到四百万石(一石约为粮食一百五十斤)】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浚通大运河再次将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了一起,从社会层面上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

{大运河其实每朝每代都在修,当然啊,那几个牛到炸了的昏君当我没说。}

{这条运河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部分可以使用,远超修筑成本,价值无量。(竖起大拇指)}

{这就是朱棣的前瞻性吗?一举多得!}

......

画面上闪过运河的繁荣景象之后,继续开始播放。

【其功五:创建内阁制度】

【太祖朱元璋清理完胡惟庸案后,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

【由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地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后朱棣完善文官制度,在朝廷中形成了后来内阁的制度雏形】

【后世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也与此有关。】

{要是有内阁,朱标也不能被朱元璋给累死啊。}

{你想一下大到对外的方针,是战是和,小到县官的处理税收的制度都要皇帝批阅,怪不得朱标从早到晚一直干呢。}

{老朱确实很累,他觉得他可以就觉得他的后人也可以。}

{不过内阁虽然好,到后期出现了内阁首富,君不见严世蕃父子贪墨多少?}

.....

明·太祖年间

朱元璋扫了一眼朱棣。

内心觉得这个内阁制度,现在来看确实不错。

不用事无巨细的全部由皇帝过问,而且国家大事也可以找人商量。

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

而且皇权牢牢的在自己手中,根本不怕他们有异心。

看着朱棣,朱元璋愈发觉得这小子还挺聪明的。

不过,弹幕也说了到后期的时候,内阁还是有些超脱皇权的控制。

朱元璋看了身边的一个锦衣卫,内心一阵思索。

或许可以给内阁上一把锁?

.....

明·嘉靖时期

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累。

嘉靖帝这几天晚上睡觉都很踏实,也梦不到宫女勒脖颈了。

此刻刚商讨完改稻为桑的国策。

如何实施,如何让百姓心甘情愿地如此该如何补贴?

朝廷的补贴如何才能下发,不至于被中途经手的官员贪墨。

以后洋人要十万匹丝绸,是否还会增加订单?

这一切商讨了足足三天,嘉靖帝这才拍板定了下来。

哼,这一次,朕改稻为桑,不仅富了百姓还使得国库充盈,该是好事了吧。

闲下来的时候扫了一眼天幕。

严世蕃父子贪墨?

嘉靖帝并非不知道严氏父子贪墨,只是不知道多少罢了。

看到这个消息,心中也在暗自盘算。

.....

清·康熙

“呵,内阁?不过是换个地方争权夺利罢了。”

康熙不屑地摇了摇头。

不管什么反正前朝就是不对就是不好,这是清帝的底线!

尤其是大明的后期,后任内阁首辅清算前任都快成了潜规则了。

康熙,这几日经过之前的点播之后忙碌异常。

先是研习了一下火枪。

初看还是觉得平平无奇,不如弓箭射得远,威力大。

不过当看到几百人的火枪部队之后,康熙帝沉默了。

学!学技术,学方法,搞起来!

至于开放国门,学习世界的政策这几日也在进行。

并且派遣了十几个使团乘坐大船前往各国交流。

海军的事情也让沿海的几个将领开始扩充。

唯独这艘战舰的事情康熙还没有头绪。

无他,没钱啊....

对了,郑春华呢?

康熙帝匆匆站起身来往外走去。

.....

【其功六:七下西洋】

【自1405年起,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其次出海远征】

【第一次远航,有大小船只二百零八艘,船员共计两万七千八百余人】

【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船只,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天幕上画面开始跳转。

海天一色的港口,停泊着数百艘船只。

穿上的军士身披甲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船只硕大,不少的老百姓都指指点点。

而且船只的两侧还有十几个碗口大的火炮,黑黝黝的。

在最中心的一艘船上,一杆大旗威风凛凛地随风飘扬。

“郑!”

.....

秦·咸阳宫

嬴政本以为这船只能有多大。

此时天幕的视角是俯视,乍一看并不如何。

但是当镜头拉近看到百姓站在那里和大船的对比后。

嬴政震惊了。

这么大?

寡人为何不能组建海军?

不对,此时组建海军也是两河流域,最多在齐国那里下海。

最好的地方还是百越之地。

也不知道百越之地如何了,自己重新制定的恩威并施策略是否能够成功?

不过他下南洋干什么?

虽然朕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诸多的地方和国家,但是只凭借海军便能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