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丝路长河 > 第131章 卫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名将的军营的防窥探措施一般非常严格,强如周亚夫的细柳营,连皇帝都不能轻易入内。何况是在有外来使者前来之时,更是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卫青的祁连营的布局犹如一座精密的迷宫,从营地的选址开始,便充分考量了隐蔽性与防御性。建于地势险要之处,四周高山环绕,仿若天然的屏障,营地内部,营帐的排列错落有致,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各区域之间以曲折的通道相连,通道两旁设有众多遮蔽物,既方便士兵日常行动,又能在有外人进入时,最大限度地阻碍其视线,使其难以窥探到军营的全貌。

岗哨的设置更是无处不在,明岗士兵身姿挺拔,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地入口及关键要道,对进出之人进行初步的审视与盘查。而暗哨则如隐匿于黑暗中的幽灵,他们巧妙地藏身于营帐之后、树林之中,或是借助特殊的掩体,将自己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李广在前头引路,不多时便来到了卫青的祁连营前。尽管是李广亲自带路,且说明了来意,但军营的防御体系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士兵们迅速对李广以及他身后的晁钊和窦扬进行了严格的初步检查。他们仔细地查看了众人的衣物,是否藏有可疑的物品或兵器,眼神在每个人的脸上来回扫视,试图从表情中探寻是否有异样。就连随行的马匹也未能幸免,被士兵们仔细地检查了马具与驮物。

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被放行,晁钊和窦扬紧紧跟随着李广,目不斜视,心中虽有些许紧张,但仍努力保持着镇定。他们深知此刻正处于军营的严密监控之下,任何一个不当的举动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广来到帐外求见,兵士赶忙入内通报。

李广对晁钊和窦扬二人轻声说道:“亏得你们老实,但凡你有点不轨,都不能走到这里。” 晁钊和窦扬闻言不禁心中纳闷,他们奇怪李广头都没转一下,怎么就知道自己老实了?这一路行来,他们自觉周围并未有何异常举动,心中满是疑惑。

其实,从他们稍微靠近军营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纳入了军营的监控。除了那些明面上的岗哨,暗处更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一路上,那些帐篷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若有人稍有不慎,斜眼多看几眼那些看似普通的帐篷,便会被视作可疑人员。因为在这军营之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许多看似把守森严的地方,或许只是个普通仓库,而一个毫不起眼的帐篷,里面却可能另有洞天。李广的判断依据很简单 —— 这俩小子没有触发任何隐藏的警告机制,一路行来,行为举止皆未引起暗哨的警觉。

此时,帐中没有其他人,卫青似乎正趁着片刻闲暇,在查看各处传来的文书通报。李广自然不知,在他外出的这一天一夜多的时间里,卫青为了以防不测,处理了多少繁杂事务做了多少调整。就在不久之前,又是一批快骑从营中出发,向各方报送李广已经平安返回的消息。

片刻之后,兵士快步走出,恭敬地请他入内。

李广进入帐内,恭敬地行礼道:“见过大将军。”

卫青从简牍中抬起头,神色平静,只是淡淡地问候了一句:“过来了。” 卫青对李广的事情,作为主帅该知晓的其实都已心中有数,只是此刻他选择了假装不知。毕竟此次李广失误被擒,致使汉军陷入了颇为被动的局面。若此时前去慰问,只怕李广会心生误会,以为是来嘲笑他的。

李广直入主题,禀报道:“禀大将军,有俩小孩哥,是乌孙过来的,说是有重要的事一定要见您。我初步验证了,他们还算实诚。”

卫青听闻,微微挑眉,目光投向帐门口,说道:“哦?进来吧。”

李广见状,接着说道:“没其他的事我先走了。” 这也是军中惯例,若留在此处,万一听到不该听的机密之事,难免会让自己或别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两人进了大帐,晁钊上前一步,行礼道:“长平侯好!”

这就是威震大漠的卫青!一对狮眉慈眉善目,髭须浓密,而下巴的山羊胡让他看起来像文官多于武将。

卫青看向二人,抬手示意免礼,然后问道:“两位是……”

晁钊赶忙回答:“在下晁钊,这位是窦扬,我们从乌孙来。一个叫张骞的朋友托了口信给汉朝朝廷的人,我们想侯爷恰好可以。” 说罢,呈上张骞所给的令牌。

晁钊此举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简洁明了地说明,窦扬在一旁也绝不多话。卫青见此情形,对这二人的第一印象颇为不错。然而,卫青心中立刻涌起几个疑问。他暗自思忖,为何这二人不从乌孙直接前往长安,却要绕道如此之远来到幽州?再者,为何这口信是传给自己,而不是交给太守程大人或其他汉人?还有,张骞为何会选择这两个年轻人来传递如此重要的消息?

还未等听取口信的具体内容,卫青便毫不留情地接连抛出这三个尖锐的问题。他居高临下地站在那里,目光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晁钊,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他心中暗自决定,但凡对方的回答有一丝犹豫或漏洞,便立刻将其拿下。

晁钊心中早有准备,料到会被盘问,只是没想到卫青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这般不留情面地当场质问。他只得硬着头皮 “如实” 回答:“不能直接去长安是因为接到口信后,我们就被匈奴人裹挟着去了龙庭,参加他们的大祭,然后被指派押运军需到南大营。我们想过来,但苦于没有门路。这两天李将军大展神威,我们也被派出搜索,得有机会自由活动。恰好李将军遇险,我们助力了一把,一起逃出生天。我们就想侯爷您可以直达天听,而且不日就可以班师回朝,不像程太守需要王命急宣才能得以回京城。”

晁钊一口气说了这许多,卫青始终一言不发,就那样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晁钊被盯得心中愈发紧张,只得继续说道:“因为事关多个国家,所以也不敢轻易转托他人。至于张君为什么选择我们俩,是因为我们医好了他的伤。”

卫青听到此处,目光下移,看着晁钊年轻的面容,明显露出怀疑之色,问道:“你是医者?”

晁钊连忙点头:“是的。我师承京城的仓公,寻常风寒咳症,金疮烫伤不在话下。张君是磨开匈奴人的脚镣时划伤了脚踝,又长时间逃亡得不到医治,加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才致病倒。”

卫青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了他这个解释。晁钊心中松了一口气,却又不敢懈怠,只得继续说道:“我医得张骞病好后,我们昆莫也挽留他,但他说受汉天子的嘱托,没有完成使命不敢一天安睡。昆莫给他马匹、补给还有通关文书,助他西去继续寻找月氏人。临行他嘱托我有机会转告汉家朝廷的人,说他还活着,正完成他身为汉使的使命,另外乌孙欲与汉庭交好。”

卫青静静地听他说完,心中明白,于外交之事,自己本不常参与,但如今这消息至关重要,需要转告皇上。他沉思片刻,看着两人,多问了一句:“这是你们昆莫说的还是张骞说的?”

窦扬上前回禀:“是昆莫送别张大人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说的,他们说大汉需要乌孙的良马,而乌孙需要汉庭的盐铁和工匠,可以互通有无,互为犄角。”

“这还真是个大事。” 卫青听完两人所言,心中已是了然。他深知张骞这是为大汉在西域谋到了一个潜在同盟。且不说距离远近,也不论这个国家强弱,只要有这么一个同盟存在,其意义便非同凡响。作为大军事家,卫青自是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瞬间便能洞察其中的价值。而马源,更是大汉的短板,这些年不遗余力地发展畜牧,略有收效,但与需求差距仍大。

正事说完,卫青却并未就此打住,他继续定定地看着晁钊,那目光犹如实质,看得晁钊心里直发毛。晁钊心中暗自纳闷,这不都说完了,难道他又哪里发现了纰漏?自己这些话里,虽有九真一假,但即使是那假话,也是确有其事,只是换了个因由罢了。

只听卫青缓缓问道:“你刚才说你师承仓公,你这辈子可去过长安?再说你这个年龄,出生时仓公已然作古,如何教得了你?”

晁钊听闻此言,心中却是一喜,原来卫大人自己想到了这一“破绽”,如此一来,倒省得自己再绞尽脑汁想办法另开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