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给了沈睿姣更多时间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比如卖掉她之前制作的一些香皂。

然而,鉴于前次沈家大小子夫妇在市集上对她的拦阻,不论是丈夫沈行书还是儿子沈离然都坚决反对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独自前往闹市中去销售。

于是乎,沈睿姣只好寻找些其他活儿干了。

最近她又提炼了一些猪油,并准备了一批新的肥皂等着它们完成化学反应的过程。

与此同时,她还亲手熬制了一些熟石灰以备用。

这几天闲暇之时,沈睿姣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自己烧制玻璃。

虽然现代技术对她来说轻而易举,但在古代想要制造高质量的透明玻璃却十分具有挑战性。

要知道目前朝内所谓的“琉璃”,其实就是来自西方商人引进的彩色不透明材质制品,普通百姓极少见过甚至听说过这种玩意儿;而在皇宫里所使用的也只是少量做工不够精良、透明度较差的小型器物罢了。

虽然过去曾经在网络直播时尝试过亲手从头做起一块玻璃,也为此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

然而采用古法制玻璃的话,其困难程度显然要大得多,而且难以达到很高透明度并且减少内部杂质含量,整个过程中还会消耗相当大的体力与时间成本。

至于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呢?

只因为她梦想着建造一间可以种花养草的大棚温室。

单靠传统的窗户纸肯定不行,尽管如今市面上出售的纸张质量已经挺不错了,但在强风天气下根本无法满足长时间遮挡保护需求。

因此即使手工打造出来的粗糙透明板材,相比木质或稻草结构依旧更有利于光线透入。

第一步需要先采集河沙原料。

虽然他们居住的地方四周并不存在天然沙堆,但在附近城市的河道岸边倒是容易寻找到适合用来做基底的细小颗粒物。

当外面冰天雪地时,沈睿姣独自拉车载着工具出发,来到河流边挑选适合的位置搭建火炉。

借助燃烧后的余温融化掉表面冻土层后,终于艰难地带回了一碗沙子作为初次试验用量。

当然她心里清楚这样直接获取到的物料并不干净。

所以接下来就需要通过筛选、冲洗以及高温焚烧等多个工序去除其中多余部分保留硅石成分。

另外还得准备好足够量的碳酸钾化合物共同放入预先特制好耐高温泥钵当中一同加热。

这个代替专业坩埚使用的容器由特殊泥土加上少许石墨粉调配而成。

关于前者成分来源,则是从当地售卖建筑材料商那里索要得到。

而后者则是经过特定方法提取自某些植物灰烬中所得。

整个流程中最难掌控的部分就在于加热温度必须超过千度左右才有效果。

别说在这山谷里了,就算是放眼整个大乾国,恐怕也找不到一个窑能有这么高的温度。

要想制作玻璃,唯一的方法就是拉长时间慢慢烧。

为了实现这一点,沈睿姣专门准备了一批木炭。

住在山里头的好处之一就是木头取之不尽。

她动手搭了个小土炉子,把木材砍成合适的长度放进炉子里,并仔细地封好口。

然后从底下加火点燃,待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火源,让其自然冷却。

接着沈睿姣从烧好的木炭堆中抽出几根来,把那只装着沙子与碳酸钾化合物的泥碗放入土炉内。

这二者之间的比例约为十比三左右。

这就开始了漫长时间的熬制。

她几乎是从白天一直烧到睡觉时才停下来。

打开土炉一看,里面真的已经变成了液态的东西了。

用一片青色瓷砖垫底,再小心翼翼地用细长的树枝挑出那盛满液体的泥碗,缓缓倒进瓷瓦中间预留的小槽当中。

由于这只是个试验品,因此量并不大,甚至连瓷片上的那个小窝都没能完全填满。

接下来只需要耐心等待它自然降温定型即可。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大地的时候,沈睿姣迫不及待地爬起来查看成品状况。

说成功也算不得完全对,但也不完全是失败;最终产物确实呈现出类似于玻璃般的状态,可问题是不够通透更像块黑石头一样暗沉。

思考再三,沈睿姣觉得还需添加一些氟元素才行。

据她所知,在古时候萤石里就有这种东西存在。

古人给荧石起的名字还挺浪漫的,叫做“夜明珠”。

其实夜明珠的价值并不是由于它多么稀缺而定的,而是因为它背后被赋予的故事增加了其神秘感。

这就好比生蚝这种食物一旦宣称具有某种特殊功效或寓意立马身价倍增。

实际上在很多常见岩石里都可以找到这类成分。

简单来说就是当火山爆发时,里面的水蒸汽夹带着大量氟离子随着岩浆一同溢出,在经过漫长的氧化过程最终形成所谓的萤石晶体。

有趣的是这座山中有一处温泉便是伴随古代那次剧烈火山喷发诞生而成的。

那些看似死寂无生命迹象的老火山区域内其实还残存未完全固化的熔岩体,在地表下随板块碰撞摩擦产生的热量促使下方的水分子上涌。

当地下水流经层层阻碍遇到缝隙便会迅速向上冒泡,由此汇聚形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地热温泉景观。

尤其是处在高山峡谷地貌中更为突出,这里因地理条件限制静水的压力差明显较大,因此绝大多数泉眼分布于河道两侧或谷底位置。

找到富含氟化物的矿石并非难事。

成败在此一搏。

甚至还未等沈睿姣真正开始寻找所需的原料之前,新居屋顶上的瓦片就已经铺设完成。

一家人围住新房转悠了几圈兴奋不已,已经开始规划内部如何装饰装修的问题来了。

刘氏笑得两眼弯成了月牙儿形状:“原来盖间房子是这么有意思的过程啊!看来咱家人还是挺有能力滴!”

沈行书赞同地点点头说道,“真难以想象京城里那些豪宅究竟得花多大劲儿才能建起来?这些工匠除了辛苦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至于沈离然虽没开口讲话,但从他洋溢笑容的脸庞上看得出来同样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

这是他建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