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漠北城门刚刚打开,一个手执皇命,风尘仆仆骑着马的士兵,快速进城,直奔衙门。
皇命到达胡大人手里,让他莫名奇妙。
胡大人在漠北任职,已有七八载,漠北从来没收到过这样的命令,话说这里距离京都这么远,天高皇帝远,皇帝日理万机,哪里有闲心想起这个远在北边的城池呢,别说一年没皇命,三年五载没有,那也不稀奇。
但是,今日却是见到了一份罕见的皇命。
皇命指示:漠北罪犯皆数充军,应战场需要,组织操练,战场立功者,皆有奖赏。另,衙门尽数支持。
随着皇命而来的还有一封书信,封面写着“漠北胡大人亲启”。
这是胡大人恩师的来信,这位恩师拐着弯能和周家人沾上边。
信里只言片语,寥寥几句。
胡大人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才理解恩师的意思。
恩师的意思展开理解就是,认真督促罪犯操练,尽量给罪犯洗脑,告诉他们在战场上立功可以洗脱罪名,争取奋力杀敌,哪怕是牺牲他一个,也能幸福全家人,最后还建议衙门一定要多多支持,别私下搞小动作,能支持尽量支持,别因小失大。
结尾处还隐晦提及,配合操练,该支持就支持,有物给物,有粮给粮,支援了前线,打了胜仗,作为中召国子民人人有责。
胡大人拿着皇命,和钱师爷研究了半天,最后才下发政令。
翌日,政令在漠北城公告栏贴出。
至于漠北城的新居民,投靠了唐孟谢三家的罪犯,也在充军的行列里,不过,这三家领头人很会办事,得到消息之后就前往衙门和胡大人来了个亲切会谈。
最后商谈结果是,这三家出人出钱给罪犯操练,争取让大家在战场上多一线活命的机会。
至于北山那一帮散兵游勇的罪犯,没办法,只能是钱师爷亲自去营地通知。
......
这两日王大铁都派有人在衙门附近守着,公告贴出来没多久,那人就回营地通知大家。
此时,在营地这边,聚集了王家、左家和何家这三家的村长和代表村民,当然,文家代表人文启霖几人也在其中。
直到申时,大伙才看见钱师爷的身影从马车上下来。
钱师爷看到大伙都在,也开门见山。
“大伙都知道公告的事情了吧,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提,衙门尽量帮助大家,毕竟都是中召国的子民,上前线也是为国出力。”
既然钱师爷这么痛快。
王村长先提出:“师爷,我们没有兵器,朝廷给配兵器吗?”
师爷也是爽快人,“给,稍后你们统计好人数,就到衙门库房领取。”
“师爷,操练费力气,粮食有吗?”
“有,按人头领取粗粮,但是,不能谎报人数。”
何家村村长是个精明人,“师爷,万一兵器不好用,磕了碰了,豁口了,俺们想自己修修补补,那这个烧矿打铁的工具,衙门提供吗?”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大伙这几日商议出来的。
这个问题倒是让师爷犹豫了,来之前,胡大人也没有说过这个问题,只说让他花小钱办大事,这个打铁的工具,对衙门来说就是小钱。
钱师爷一想,满口答应:“提供,你们这几家只提供一套。”
提供就行,村民们心里也有底了。
守着矿山还能不会打铁炼兵器,这不是让人笑话嘛?
以前不能,那是衙门有禁令,这会儿能开放几个月那也能让一帮爱好兵器的村民小伙高兴起来。
钱师爷看看大伙,问道:“还有没问题?”
文启霖问道:“钱师爷,我们这个月的矿石还要按时缴纳吗?下一是什么时候?”
钱师爷心里一咯噔,“......这个,这个月按时,下一次三个月后。”
“还有问题吗?没有就散了吧,大伙记住了,有任何困难就到衙门找大人,大人是大家的父母官,有困难胡大人都会出面给大家解决的,就这样,散了吧。”
师爷临走时脚步有点慌乱。
文启霖明白,这是他最后的问题,让师爷心虚了。
其实朝廷一直要求大家是三个月一交矿石,三个月一交,而且数量也没有师爷说的这么多,那为什么胡大人要大家一个月一交,数目还如此多呢。
那是因为多出来的矿石,衙门都卖给谢家了,得到的银钱毫无疑问,胡大人和钱师爷也分了一杯羹,大头却是交给了罗家。
这里面的利益不仅仅牵扯到罗家,其中也有谢家的手笔,谢家偷摸向别国贩卖矿石。
如若这一个月谢家还要如此做派,那就是一个人赃并获的机会,所以,文启霖才有此一问。
“驾。”
大伙看着钱师爷的马车慢慢离开营地,直到马车影子成了一个小点,大家才回神。
“走吧,昨日的路面还没整通呢,就差一点就到山头了。”
“对对对,走,加把劲,今日给它整利索了。”
“走走走,别磨叽......”
大家说的路,就是通往山涧的路。
这两日,文启霖带着王大铁和一些代表,去了一趟山涧,回来以后大家一致认为那个地方不错,很是适合操练,并且起名四合山,顾名思义是四个村合并的山头,从此这个营区就叫四合山营区。
所以,通过大家这两日的一番努力,从王家山出发到四合山,一条羊肠小道渐渐成型。
趁着大家热情高涨,文启霖说道:“王大铁、王大力,你们两明日带人去领兵器,左村长,明日你带人去领粮食,何村长,你们去领打铁工具,其余人明日听我安排,有意见吗?”
开玩笑,一盘散沙好不容易有人愿意领导,谁不听话,就是不知好歹。
“没有!”
“那就出发,修路去。”
“走——出发喽——”
铿锵有力的回答响彻云霄,豪情万丈的声音传出去好远。
大伙的笑脸就如山边的太阳一样灿烂。
赶在太阳下山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终于修整出来,当所有人踩在小道上时,心里激动不已,这不仅仅是一条山路,这是一条通往家的路,大家一起修整的路,意义不同。
夕阳西下,大伙才出现在窝棚前。
各家老人和孩子都在门口翘首以盼,看到回家的人纷纷前来迎接。
还没等大家靠近,文启霖看着前来迎接家人的老人孩子,和身边几位村长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