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辞远苦笑道:“彩云姑娘,没事的,只是这次被分到屎号了,被折磨的够呛。”

彩玉听了顾辞远的话,才知道他这次被分到了屎号。

因为贾环之前院试的时候也被分到过屎号,所以彩云也算是有经验的,忙去吩咐婆子烧水,预备给顾辞远沐浴。

贾环这时候刚起来,见顾辞远和李昊二人回来,忙迎了出来,看到顾辞远的模样,心中也有些同情了,关切的问道:

“顾兄,感觉怎么样?还好吧。”

顾辞远艰难的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不妨事的,只是有些累,这次还要多谢贾兄给的香囊,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熬下来。”

贾环又问了李昊的情况,李昊笑着道:

“感觉还好吧,我是尽力了,中与不中只能听天由命了。”

贾环见二人都是一脸的疲惫之色,便让二人先进房中休息,待彩云将热水准备好后,顾辞远与李昊皆洗了澡,换了一身衣服,那种疲惫之感才淡了不少。

第一场考完,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都感觉轻松了许多,会试三场,第一场最为重要,后面会相对轻松很多。

三人吃了晚饭,便早早睡觉,养精蓄锐了。

虽说后面两场考试没有第一场重要,但也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不能怠慢。

蘅芜苑内……

宝钗知道今天是贾环第一场考试结束的日子,有心过来瞧瞧贾环,又怕影响贾环后面的考试。

莺儿见自家小姐有些坐立不安,说道:

“小姐,可是在为三爷担心?”

宝钗与莺儿虽是主仆,关系却如姐妹一般,她与贾环的感情,莺儿全都知道的,甚至还替宝钗给贾环送过信件,所以宝钗对莺儿并没有隐瞒。

“每场都要在那号舍里面待三天两夜,也不知道环弟回来怎么样了?”

莺儿见自己小姐在为贾环担心,便笑着说道:

“小姐不便去,我去替小姐瞧瞧三爷。”

宝钗:“你消停些,他后面还有考试,打扰了不是玩的。”

莺儿道:“我不去找三爷,只进院子悄悄问问彩云。”

宝钗想了想,觉得这个法子也可以,便说道:

“你悄悄过去,问了彩云就回来。”

莺儿得了令,一溜烟的就往菊香院去了。

今晚是孙婆子值夜,见外面有敲门声,还很是纳闷,心道:

“老太太已经下令,三爷会试这几日都不许人来菊香院,打扰三爷备考,这谁都晚上了还过来?”

便问道:“外面是谁?”

莺儿在门外道:“是我,莺儿。”

孙婆子素来知道贾环与蘅芜苑关系好,便开了门,道:

“莺儿姑娘,三爷这时候怕是睡下了。”

莺儿笑着说道:“我不找三爷,我来找彩云。”

彩云这会正在检查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明天带去考场的物品,见莺儿来了,惊奇道:

“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莺儿与彩云的关系素来很好,二人也都知道宝钗与贾环之间的情愫,便说道:

“我家小姐担心三爷,叫我过来问问。”

彩云笑道:“三爷刚睡下了,这次考完就是累了些,别人都不打紧,让宝姑娘不要担心。”

莺儿得了消息,又与彩云说了几句话,便回蘅芜苑了。

第二天,贾环、顾辞远、李昊三人便又去贡院开始了第二场考试。

一连几天,等到了第六天,终于会试的第三场考试也结束了,贾环等人回到菊香院就等着放榜了。

……

此时的贡院内,内阁大学士赵石磊正在巡视各房阅卷的情况,对身边的官员道:

“有好的卷子,先送到我这里来,老夫要先睹为快。”

众人都应允了。

会试阅卷主要有主考官、同考官、誊录官、对读官。

主考官一般只有一人,通常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选拔,主持会试的一应事务。

同考官的人数较多,一般都是从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六部的主事选拔,负责某一阅卷房中事宜。

由于会试的试卷需要统一誊录,以避免考官通过笔迹辨认考生,所以有专门的誊录官负责将考生的试卷进行抄写。

对读官的职责是将誊录后的试卷与考生的原卷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抄写错误或遗漏等问题,以保证阅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由于考生的数量较多,加上会试九天,所作的文章量很大,阅卷时间短,阅卷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经常是通宵达旦的阅卷。

好在赵阁老比较体恤下属,晚上阅卷时还特意给大家准备了宵夜。

很快,阅卷房中就有试卷送到了赵阁老这里。

“阁老,属下们觉得这份卷子的文章不错,呈给阁老看看。”

赵阁老见这么快就有卷子呈来了,精神一振,接过卷子,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为题的八股文:

“君子者,德之至也,行之端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此乃君子处世之准则,其旨在劝诫君子应秉持公正之心,勿为偏见所左右。言者,心声也;人者,行之表也。不可因其言善而遽荐其人,亦不可因其人恶而辄废其言,此乃君子之大道也。”

赵阁老点了点头:“不错,这个破题很好,不知承题如何?”

接着往下看,卷子上写道:

“夫君子之德,在乎中正。言虽美,而其人若有不善之迹,则不可举之;人虽贤,而其言若有不妥之处,则不可废之。是以君子必审其言,察其人,而后断其是非。若徒以言举人,则恐有佞臣之患;若徒以人废言,则恐有塞听之虞。”

“善……”

下面又接着写道:

“试观古今之事,常有因言举人而致祸者,亦常有因人废言而失策者。昔有小人,巧言令色,以谀言取悦于人,而君子不察,遂荐之,结果此人得志后,为非作歹,祸乱国家。又如有贤臣,其言虽直,然因与权贵不合,被人诋毁,君子不察,遂废其言,结果错失良策,致使国家受损。此皆为不知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之害也。”

赵阁老抚掌大笑:“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