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先回去,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只要日子有盼头,就不怕现在过得苦。
“对了,舅舅和二舅如果有时间,给表哥和表弟们辅导一下课程吧。”
沈单染突然想起来几个表哥表弟已经中止学业好多年,学业基薄弱,如果不好好学习,等机会到来的时候怕是抓不住。
“染染,你的意思是……”
方致远猛地瞪大眼睛,猜到什么,激动得看着她,不敢置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舅舅听我的吧。”
沈单染想到几年后国家突然宣布恢复高考,很多人毫无准备,加上学业荒废多年、时间紧迫,没能抓住那次机会。
她不想看着几个表哥表弟们成为被淘汰的那批人。
“好,我知道了。”
方致远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后悔当初为了不被人抓住把柄,把家里的书籍全都卖了,除了少量几本古籍医书,一本没留。
那个时候看老爷子被人都打得头破血流,天天被拉出去游街,让他担惊受怕,才把家里的书,除了特别珍贵的孤本,其他全都销毁。
没想到还能有用得上的一天,方致远有些后悔。
“辅导书籍舅舅不用担心,我让顾岂言托人从京市搜寻了几本,大家一起用。”
“染染,舅舅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如果没有你,方家上次出事,说不准到现在我跟你二舅他们还没放出来。”
方致远看着跟以前判若两人的外甥女,对她更加感激。
“都是一家人,大舅说这话就客气了,困难只是当下的,未来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沈单染的话给了方致远莫大的信心,两人聊了一会儿就回了沈家。
大家注意到方致远整个人都变了,变得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是受到某种激励。
吃完早饭,大家各自去忙各自的活,方家和方建军两家同时准备盖房子,沈建国跟着跑前跑后,去砖窑买青砖、找上次盖房子的师傅、联系木匠……
刚盖过新房,流程他最熟悉,沈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也不指望他下地挣工分,由着他忙活。
上次跟顾岂言找朋友从京市邮过来几本关于农业机械和军工的书,沈单染翻过几遍,对里面的内容不太满意,那不是她想要的东西。
突然生出一种想法,去县城废品回收站看看。
这年头到处都是抄家的,前世听说很多古董文物就是在废品回收站找到的,这个年头有不少各家收藏的东西被当做封建糟粕给清除了。
废品回收站肯定有不少好东西,她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再不济去找几本辅导教材也成,过几年高考政策放开,再想买书可就来不及了。
“你又要去哪儿?”
自从结婚,顾岂言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沈单染身上,她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猜出来想打什么主意。
“你怎么知道?”
“你那点小心思就差写在脸上了。”
“呃……真有那么明显吗?”
“说吧,是不是又想跑县城去。”
对自己这个刚进门的媳妇,顾岂言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外面的风声那么紧,他希望她能小心点,别乱跑,上次方家的遭遇给他敲响了警钟,长得美丽的女人容易遭惦记。
他现在还能在她身边守着,等归队执行任务,留她在这里还真有点不放心。
看来得加紧时间给上面打报告,赶紧把房子申请下来,把这个女人接到军属大院去,时刻守在她身边,才能让他放心。
“嘿嘿还是你了解我,确实有点事要去县城。”
被看穿自己的打算,沈单染丝毫不感到意外,这个男人就是她肚子里的蛔虫,只需一个眼神就能猜到自己打什么主意,一点隐私都没有。
“什么事?”
顾岂言想不明白这个女人怎么每天都那么多事,方家的事已经解决,沈家也不需要她再操心,他们刚结婚,不在家好好休息,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让他无奈又有点心疼。
“我上次不是让你帮忙买了几本书嘛。”
“嗯,那些书你看完了?”
顾岂言蹙眉,想起来她提到的书中不少理论知识是错误的,就觉得头疼。
他这老婆果真不是普通女人,别人想都想不到的被她一眼看破,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嗯,看完了,我想再去县城转转,看有没有漏可以捡。”
“你又在打什么主意,我告诉你不要招惹那些人,他们可不是你以为的能跟你讲道理的文明人。”
顾岂言刚放松没几天的心又提了起来,就知道这个女人不会安分的,每天不给自己找点事就浑身难受似的。
“你想哪里去了,我又不傻,招惹他们干什么,只是想去县城的废品回收站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弄点好东西回来。”
别的东西不保证,但废品回收站里的东西可都是没人管没人问的,少点什么都没人知道。
加上前世听说很多古代的文物是在废品回收站发现的。这才灵机一动,打算去那里转转。
这事她只能憋在心里,没法跟顾岂言明说,说了就会引起他的怀疑。
“废品回收站能有什么好东西?”
顾岂言皱眉,不知道妻子这小脑袋瓜里想什么,竟然会想着去废品回收站捡漏,谁家的好东西舍得当废品卖。
“你别管那么多,反正今天也没事,就去县城那边的废品站转转,你去不去?”
“……去”
顾岂言看了沈单染一眼,无奈的叹了口气,还是不放心地跟着过去。
“你回屋换衣服,我把自行车擦擦。”
“嗯”
顾岂言早上只穿了件单薄的衬衣,这样确实没法去县城,回屋去穿外套。
沈单染想单独骑自己那辆女士自行车,被顾岂言果断拒绝。
这样他就没办法跟她同乘一辆车子了。
跟沈家人打了声招呼,顾岂言载着沈单染骑着那辆大金鹿朝着县城而去。
自行车比驴车快得多,等两人到县城的时候不过才八点钟,正是工人们急匆匆赶着去上班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