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194章 迫不及待的周璟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是早已经安排好的剧本,既然是正主到了,陈平安自然是欣然应允,邀请周璟恒同桌。

酒过三巡,二人相谈甚欢,时不时有路过认识周璟恒的,都会上前跟周璟恒攀谈两句,打声招呼。

接下来的几天,陈平安跟着周璟恒时不时的出现在一些娱乐场所,一来二去,一个来自山东的乡下小伙子,被周璟恒看中,被投资做纺织生意的趣闻就在一定的圈子里传开了。

大家都在传陈平安走了狗屎运。

没办法,周璟恒可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亲戚。

明代特别是明末,官员亲戚经商的情况早已成为一种潜规则。

周璟恒背后其实代表的就是周延儒。

一个山东乡下人,一下子攀上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关系,这不是走了狗屎运是什么?

在京城跟着周璟恒浪了五六天,两人便一起启程前往莱芜。

做戏做全套,当然周璟恒也是存了要见识一下陈平安所说的神奇的纺织机器到底是真是假的心思。

这要是陈平安空口白话,随口胡说,那么事情可就真的闹笑话了。

为了验证事情的真假,周璟恒可是连织工都是从京城自己带上的。

半个月后,一行人一路坐船来到了泺口码头。

陈平安:“周兄,下了船,咱们再走不远就是济南城,咱们先入济南城休整一日如何?”

周璟恒:“陈兄,济南城我也去过几次了,没什么好玩的,咱们就不去了,还是直接回莱芜吧。”

陈平安笑了笑:“成,那就听周兄的,咱们直接回莱芜。”

连济南城都没有进,周璟恒便迫不及待的催促陈平安直接回莱芜。

他得亲自确定那个什么飞梭织布机的真伪。

好吧,陈平安只跟周璟恒说了飞梭织布机,并没有透露珍妮纺纱机的消息。

飞梭织布机确实可以提高布匹的纺织效率,织出来的布匹的质量也确实要比大明这会儿普通的棉布的质量好上很多。

不过,布的质量还受原材料质量的影响,这里的原材料质量,包括棉花质量和纺织出来的纱线质量。

大明这会儿的棉花质量其实还都是大同小异的,关键还得看纱线的质量。

珍妮纺纱机不仅纺纱的效率高,而且纺出来的纱线粗细一致,均匀细密,同样也是提高成品棉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珍妮纺纱机纺出来的好纱线,再配合飞梭织布机,才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织出堪比松江府精品棉布的低价精品棉布来。

不过,珍妮纺纱机的事情陈平安并不打算公开。

就跟肥皂的生产环节一样,陈平安必定是要保留一部分秘密的。

只有留下一些秘密,陈平安才能更好从中赚差价。

说到珍妮纺纱机,陈平安把珍妮纺纱机直接改名成了平安纺纱机。

这个时空的珍妮纺纱机是陈平安带回来的,改名叫平安纺纱机也没毛病。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事情还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

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了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多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珍妮机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

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陈平安带回明末的珍妮纺纱机是一台26个纱锭的纺纱机模型。

工匠们在掌握这种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制造技术之后,立马开始大量生产。

为了保密,生产这些纺织机的匠人陈平安找到的是一些愿意卖身为奴的工匠。

只有自己的奴仆管理起来才会更加的得心应手,统一居住管理之下,泄密这种事情短时间内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制造好的纺织机器,关键部位工匠们还会用木板钉住,才能不让纺织工们看到纺织机器的构造和秘密。

纺织厂的工人陈平安并不打算都用自己的奴仆,莱芜县的奴仆现在都不够肥皂工坊用的,都需要从外地购买。

纺织厂这种用工大户要是再全部用自己的奴仆,那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只要把纺织工坊的管理措施做到位,再把纺织机器做好防窥视措施,钉好的木板不被打开的情况下,机器的秘密也不可能会被泄露。

一行人没有进济南城休息,马不停蹄地继续赶往莱芜城。

一天后,陈平安带着周璟恒来到了莱芜。

陈平安也明白周璟恒是想先看看自己口中的平安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于是便带着周璟恒直接来到了平安镇。

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回到平安镇,这边依旧是一片热闹忙碌的大工地,数千泥瓦匠们依旧不停的都在建设着各种房屋。

街道上,运料的马车来来往往,马蹄声和车夫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装满木材、石料的车辆在道路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辙印,那是平安镇蓬勃发展的印记。

街边临时搭建的茶棚里,匠人们趁着休息的间隙,大口喝着茶水,谈论着今天的工程进度和谁的活计更精细。

他们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因为这份忙碌给他们带来了富足的收入。

正在建设中的房屋有很多,完工了的新房屋更多,跟离开前相比,陈平安发现这边已经是又多了好几处工坊区和不少的居民房。

陈平安离开平安镇的这段时间,平安镇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