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见了,赵宋 > 第163章 南方突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志伟这时也不心疼银子哗哗地外流,还打起了铝合金材料的主意。最为主要的,木质结构的双机翼飞机,怎么看都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外形也是战斗力的体现,对赵志伟的苛求,陆少峰也没觉得是吹毛求疵,他自己也不很满意。

“铝合金还只能小批量试生产,量产得有一个过程。我们的加工工艺也暂时达不到,至少得一年后才能用来造飞机。最主要的还是发动机的问题,单发机型能有目前的性能指标,你们还想怎样?我自己又不能飞起来。”

动力不够,就加装一台发动机,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还是挺大的。在后续的研制中,就有双发的计划。

“行吧,既然是这样,那就先凑合着吧,双发的怎么也能搞到五百公里了吧。不过单发的还是要双座才行,又没有空中格斗的需要,哪怕是牺牲航程也要双座,不然不方便对地攻击。”

李子强只能妥协,不再提这个过分的要求。

试飞的原型机载重只有几百公斤,增加一个人的重量,航程上还要打一点折扣。飞机的武器装备,除了一挺改进型的机枪外,就只能带航空炸弹临空轰炸,这样就得安排一名投弹手。

“噢,老三,还有一个问题。飞机都造出来了,这个天地通讯的事情,是不是也对加快一些,有进展没有?”

李子强没有强求飞机的航程,接着又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另一个难题,说完还讪笑一下,他自己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唉,我就知道不能跟你们讨论这些劳什子的装备,一聊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的。技术方面确实有难度,原因你们都明白的。小四在主抓这个工作,要实现无线电的通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原理跟电报是差不多,可难度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再说,飞机上装一大堆的通讯设备,就余不下多少载荷。怎么着也得等到新一代机型出来后,才能考虑这个问题。我最关心的是,五百吨的铁甲船什么时间能完工,能不能经得起远洋航行的考验。”

几个月前,在王洵努力下,王家会同政务院在阳州开始兴建大型造船厂,同时研制五百吨的木质轮船和铁甲战船,两条腿走路。

虽然五百吨轮船在大洋上也只是一片小舟般的存在,这样的试制是起步阶段必不可少的,政务院拨付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参与这项工程,为的就是有足够的技术积累。

考虑到内燃机的功率用在海面战舰只上还是太小,最终选择两台300千瓦的蒸汽机作为船用动力,更大的一千千瓦的蒸汽机也在研发当中,将来会用在千吨级的战舰上。

在铁甲舰上安上四组蒸汽机动力,一千吨的大船也能跑出十五节以上的速度,海军舰队才算得上有点声色。

“这两天我怎么没看到小浩,他在忙什么,当了一个副司令就整天不着家,他家那位挺着一个大肚子还跑到小妹那儿抱怨。”

要谈空军和海军的事情,正主儿却没有踪影,陆少峰才想起大舅哥有几天没露面了。

“他呀,现在天天泡在飞机工厂那边,大有不将飞机定型就不回家的劲头。这小子我看是着了魔,天天跟我闹着要上天飞几圈,还说自己一个副司令,一不能开飞机、二不能驾驶轮船,那就是不称职。我还是将老三你搬出来,他才消停下来。”

李子强为苏浩分辩了几句,对苏浩这股劲头和觉悟,他还是相当欣赏的,也不枉他力挺苏浩上位。

这次扩军,陆少峰有意压低了一些人的军衔,他可不想在镇永军中,搞出一堆年纪还不到三十岁的上将军来。

于是,只有李子强和李迎被授予上将军衔,苏浩按级别也可以授上将,但他明白陆少峰的出发点,就自请授中将衔。

这样一来,下面的集团军军长和师长,都只能是少将衔,为将来的提升留下了余地。就是这样,一群二十多岁的军长、师长,一个个地肩扛一颗金星,也都是非常惹眼的存在。

没办法,镇永军只用了三年就发展到这个规模,大部分人都是一年几迁,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赵小三和陆小五,还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放在后世也就是高三、大一的学生,现在都已是少将师长了。

“这半年就让他憋着吧,磨磨他的性子。都副司令了还是那么不稳重,难怪有人说我们镇永军就是一群娃娃兵。”

说到这里,陆少峰也觉得有意思,镇永军带兵的几个将领,最大的不过二十五六岁,年龄确实都太低了一些。

“军队的层级开始完善了,老二我给你一个建议,搞一个高级军官的提高班,得让这些人开始具备全局性的战略眼光。用不了几年,他们都要镇守一方,自身的修养得加强。我们几个人再辛苦一下,给他们讲几堂课,就当是共同提高。”

“这个提议不错,还有李迎,他虽然是不太管事的参谋长,也得让他发挥一些作用。可以让他开一门课,专门研究其它军队的军制和作战特点,也是知己知彼嘛。我们不能总在自己的思维圈子里琢磨如何打仗,还得分析对手会如何打。”

李子强总觉得让李迎闲在一边不太合适,不利于军队的建设。

总的来说,李迎这人的花花肠子不算多,也是最早跟随镇永军的旧军人,将此人用好了,为将来争取更多旧军人的投诚,树立起一个榜样。

“我看可以再搞得正式一些,就成立一个国防研究院如何,让李迎当这个院长。这个研究院以务虚为主,聘请各行各业的人做客座教授,只要跟军队建设挂一点边的都行。”

赵志伟一发挥,其他两人都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国防研究院的级别可以搞得高一些,为军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还可以让高级军官充实各方面的知识。

在三兄弟为镇永军的建设劳心费力之时,南汉国正在发生的一场大事,打破了南下攻略的节奏。两天后,一封关于南汉国兵变的电报,从兴王府一家不起眼的商号发送到永陵。

收到电报的第二天,几乎楚南的所有高官都赶到永陵,从某些人压抑不住的兴奋之情能知道,会议恐将做出非同小可的决定。

“各位,今天召开这个楚南自立以来的扩大会议,是因为南汉国前几天发生内乱,这将严重干扰到我们既定的策略。所以,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时候出兵南下。”

所有人到齐,陆少峰看着会议室里挤下的四十多个人,没有半句客套话直点明会议的主题。

计划没有变化快,本想着能通过半年的整军备战,到明年开春后再南下,现在被南汉的内乱打了个措手不及。

是继续按原定步伐有条理地准备,还是提前出兵,需要汇总方方面的情况后才能下定决心。

原来,南汉国在丢失林州后,军中的强硬派对南汉朝廷的不满达到顶点。

南汉国统兵大将刘松,不满汉帝刘晟的不作为,联合军中几位实权将领囚禁了刘晟,意图迫其禅位。

刘晟之子刘协得以脱逃后,召集忠于刘晟的将领起兵勤王。双方各有六万的战兵,可谓是旗鼓相当,已摆开决战的态势,很可能爆发一场内战开打。

史书上对割据岭南的这处独立王国少有记载,陆少峰也只是来到本时空后加强了南汉国的情报搜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南汉国以岭南为主要的控制区,东至闽地,西接吴朝。

东部的闽地多山,现存一个小小的地方政权名留从效,在后世就是闽省的一小部分。西部的吴朝,正是在这动荡的时代脱离了南汉的控制,也是安南国脱离华夏的开始。

南汉国现有人口约一百二十万,国力和兵力都不强大,但胜在有大山脉为天然的屏障。因而几十年虽无作为,政权却还算安稳,岭南的经济和人文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陆少峰之所以要大动干戈地开这个全体会议,除了想趁机攻取南汉全境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考量,他要借机一鼓作气地拿下留从效和吴朝控制区。

特别是吴朝,在后世没少给华夏带来麻烦,是典型的白眼狼。即然来到了本时空,三兄弟都不会让吴朝建立起安南国,必须要将之尽早地控制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