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发便是以前的王工长,在陆记体系里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型人才。陆少峰将蒸汽机的研发项目交给他负责后,又由他主持了铁路项目的建设,由此一步步地进入到管理阶层。
楚南政务院成立,陆少峰推荐王长发出任交通局长一职,负责楚南的铁路、公路大建设。张澈跟王长发的工作,本来就没有什么交集,也谈不上什么私人恩怨。
可是在钢铁指标的分配上,供销总社与交通局发生了争执。供销总社需要钢铁打制农具,交通局需要钢铁修路架桥,而现在的钢铁产量,一时之间难以同时满足两个部门的需求。
于是,张澈便凭着自己的关系,从钢铁的生产源头下手,理由是农事不能耽误。
而王长发知道后,以修建铁路、公路是战略性的建设,以同样不能延误为借口,一纸公文将供商总社的行径告到陆少峰那儿。
“大哥,是两个部门之间的不同意见,基本上解决了。怎么这事还传到你这里了,你可别听外面瞎传,没什么大事。”
张澈为自己分辩了几句,心里却知道,无论有没有站得住的说辞,出了这事并流传开来,肯定已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唉,老二你怎么不明白呢,现在有多少眼睛盯着我们张家呢。外人可不管你有没有道理,都会认为是我们张家以势压人。”
张轼说得极为恳切,这次是与陆少峰的亲近手下发生了矛盾,大家都能和和气气地解决,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呢,人家一打悲情牌,张家可就被动了。
“大哥,我知道了,以后会尽量注意一些。我没经历过官场那些弯弯绕,一时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议论。大哥,哪天志伟来了,你给我好好解释一下。”
见张澈承认了自己的处事不当,张轼也不再揪着这事不放,转过念头来寻思起自己一摊子的劳心事。
潭州的事情也不怎么消停,张轼同样也有受人诟病的地方。
潭州议政厅成立后,除了一些重要的岗位由政务院直接任命外,张轼在用人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一些部门的副职或县一级部门的领导,都由议政厅提名,再由政务院任命。
张轼虽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地用人任事,但他手中可用之人,也都是昔时同僚或一些亲朋故旧,自然而然地,这些人都得了不错的职位。
于是,某些人便将用人唯亲的帽子,强加到张轼的头上。
张轼除了向政务院请求调派更多的人员外,给陆少峰提议,要尽快在潭州创办行政学院,以培养本州本府的行政人员。
这事得到陆少峰的大力支持,政务院很快就给予批复,同时要求每一个州府都要建立自己的行政学院,为本地输送基层公务人员。
张轼这一手就比张澈高明许多,因而轻松化解了大部分的压力。
张家兄弟碰到的问题,陆少峰何尝不清楚呢。
陆记发展到现在,虽说已基本掌控了局面,可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完全按最初的意志来实施。
就以用人来说,陆记三兄弟就是大量任用自己的人,重用外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私心在作祟,实在是可用之人太少。
所以,陆少峰只能大办教育,让每个州府都开办一所行政学院,在军队中大办军校,还不得已办起了在后世被人唾弃的少年军校。
就是陆少峰的几个弟子,也都被放了出去,赵小三担任了空军部队的团长,王长发去任交通局长。
若不是要留着李小四将来主持科学院的工作,这名弟子就被李子强拉到军中组建装备部去了。
一号基地,正是晚餐的时间,还是热热闹闹一桌的人
“小浩你看我干嘛,我又不是你的长官,有事你跟老二说。”
陆少峰不理会苏浩投来的目光,夹起几片羊肉放到火锅里很认真地涮着。
六月天涮火锅,这种滋味实在是爽,再喝上一大口啤酒,更是心旷神怡。
苏浩明面上是回来述职,实则是想走走门路,将进攻林州的任务给拿到手。
“三哥,这事我同二哥说了,可二哥推给了你,说要你点头才行。”
苏浩嗫嚅着说道,还向李子强和赵志伟投去求助眼神。可很失望,这一招被两位正在全神涮肉的人无视,只得硬着头皮直面陆少峰。
“我又不管军中的事情,要我点什么头。真要是让我点头,那你就不要开口了,赶紧的吃,一会儿可别说我饿着你了。”
苏浩的少爷做派在陆少峰这儿没有半分发挥的余地,苏小妹在一边抿着嘴笑,不给自家大哥分毫的助力。
其他在座的人都也在一边看热闹,梅娘则很贴心地给苏浩涮了几片肉后,也是笑个不停。
“小浩,你就别再动心思了,这事已定下来。不能总让你占便宜,否则其他的几个师长不都到我这儿闹了?”
最后还是李子强回应了苏浩,好意地提醒他。
“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啊,我的第一师可是最精锐的部队,这次扩编也是最先完成的。”
苏浩有些不服气,还想争取一下。
“正因为你的第一师是最精锐的,也得给其它部队机会吧。就你一个师,将来就能包打天下了?把你的一师放在潭州,是起战略威胁作用的。林州就让二师和三师去吧,他们也要得到足够的锻炼才行。”
陆少峰这次算是很给苏浩面子,还解释了几句。
“嘿嘿,小浩,你也有重要的任务。这还是哥哥我给你争取来的呢,你得好好谢谢我才行。”
这时,赵志伟开腔卖起了人情,实情也是如此。
楚南一统军政,政务院要大力发展民生,还要整军备战,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人口基数不足。以楚南刚刚过百万人口的总量,镇永军扩军到五万多,已是二十取一了。
若再招募士兵,便大大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
赵志伟提出,能不能利用商队的影响力,从江对岸的楚北和西赣吸纳人口,再次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江北被镇永军打了个稀烂,周军现在只能守着几座大城,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已失去控制,正是从此地移民的大好时机。
而且楚南这几年的发展已被周边看在眼里,已有不少人想法偷偷过江,携家带口地逃到楚南来。只是这种自发性质的迁移,数量还是太少。
赵志伟想借用陆记最早的移民办法,从周边迁移至少二十万的民众来楚南,这事已在政务院通过,现在需要一支军队为此项行动提供安全保证。
“大哥,从江北移民,内河舰队是主要的运力,我们陆军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苏浩听明白具体任务后,虽有些不甘心,可总好过天天在军营里操练,动心之余也狡猾地提出条件。
“所以你得谢谢我啊,这次是空军、内河舰队和陆军联合行动,按理得是李进喜当主角,还是哥哥我为你争取到总指挥的位置。不但是江北,西赣也是目标,得让朝廷那帮孙子吐吐血,给哥哥我出口恶气。”
从周边吸纳移民,政务院给了非常好的政策。移民将采用陆记生产队的模式,在指定的区域内从事农耕和工商活动,所有的衣食住行都由政务院承担。
这种集体生产方式,陆少峰准备进一步推广下去。开垦出来的土地,不会进行私有化,而是掌握在政务院手中。
楚南能开垦的土地,要比熟田和熟地多几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加上工商业的兴起,从事农耕的人口会越来少。在工厂做工,只需一人工作便能养家糊口,远比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劳作划算。
“你可别小看这次行动,与正面战场不同,移民都是小规模多批次的。军队要分成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单独行动,很考验各部之间的协调、合作,你可别把它当成纯粹的护卫。”
李子强见苏浩动了心,便开始讲其中的困难。
军队分散后,很有可能受到对手的突袭。这就要求手中有数支机动部队,其中复杂程度并不比一场战役轻松多少。
“北面的周军我没顾虑,要是西赣的禁军来捣乱呢,二哥,你得给我划出一条底条出来,打还是不打,打到什么程度?”
苏浩问到关键之处,因为他总觉得,陆少峰不主张现在就跟朝廷完全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