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东北松花江上 > 第21章 话说中药人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灵根出土隐仙踪,

白山黑水孕精英。

安平县二井镇张三林家里。

李一帆给年过七旬的张炮父亲带来了不少礼品,希望张父能够让燕京来的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多知道一点点东北三大宝的第一宝,人参的神话传说,揭开东北至宝人参神秘的面纱!

两鬓斑白的张妻热情地拿出来松子榛子和白开水,招待远来的李一帆!

满头白发、身体矍铄的张父,很快也来到了张炮家!

看到炕柜上麦乳精、桃酥、红糖,张父再看看尊重礼貌满满的李一帆,不一会儿,张父自己就打开了话匣子。

中国历代医书记载人参别名有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人徼、玉精、黄参、海艘、雏石、百尺杆、金井玉兰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

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着《急就章》载有的人参,这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

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唐宋元明清明历朝历代名家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

最早的人参栽培,记录于《石勒别传》:“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

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

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

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期,当时已有干制人参,即生晒参的加工方法。

明朝高唬的《遵生八笺》载制人参法:“拣黄参选坚实者用蜜水润软,盛于绢袋贮干酒米饭内,蒸三,四次,晒干”,这是蒸制红参的初级做法。

从人参加工历史的沿革看出,人参加工的发展是由简到繁,从晒干到水煮晒干,又改为蒸熟后烘烤晾干,以至发展为现代加工红参的方法。

人参根据产地可分为吉林参、辽参、高丽参、日本人参等。

吉林参即产于吉林省的人参。吉林是中国人参的主要产区,因其地理环境独特,有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肥沃的腐殖质土层及散射的阳光。

辽参是产于辽宁省的人参,而石柱参的特点是体长皮老、纹深,有珍珠点,其有效成分要高于园参。

朝鲜人参又称为高丽参、别直参。依加工方法的不同,商品参又有朝鲜红参与朝鲜白参之不同,而以红者为佳。

日本人参又叫东洋参,是用中国东北原产地的人参种子在日本栽培而成的人参。

因其加工方法不同,有白参、红参之分。人参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红参、边条红参、白糖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大力参等。

红参是由园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再烘干或晒干而成。

边条红参也是红参的一种,一般以身长径圆根茎和支根较长为特点。

白糖参也叫糖参,顾名思义即用糖汁浸透的人参。其原料大多以浆不足、体形欠佳的鲜参为主。

生晒参即用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后晒一天,再用硫磺熏制烘干而成。

由于其加工方法不同,有全须生晒参和去须生晒参之异。

白干参是用新鲜的人参主根通过洗刷、刮皮的处理后干燥而成的。上端可看见浅纵纹及支根的痕迹。

掐皮参指用鲜参的整个根部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去除粗皮,在其周围扎上小孔,将其浸泡于糖液中,再捞出晾晒至干,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晾晒干燥而成。

大力参是鲜参的主根经过洗刷后,置于沸水中浸煮片刻,取出晒干或烘干而成。

说过人参中药成品的种类和炮制。你知道鲜人参的品级和叶子的划分标准不知道?

人参是东北最神秘的药材了!它的叶片数量和形态随着生长年限的不同而变化,从一年生的“三花”到多年生的“六匹叶”,每个生长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叶片数和特征。

?一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3片,被称为“三花”。?

?二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5片,被称为“巴掌”。

?三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2枚掌状复叶,被称为“二甲子”。?

?四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3枚掌状复叶,被称为“灯台子”或“三品叶”。

?五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4枚掌状复叶,被称为“四品叶”。

?六年生人参?:叶片数量为5枚掌状复叶,被称为“五品叶”。?

?六年以上人参?:叶片数量最多为6枚掌状复叶,被称为“六匹叶”。

此外,还有极为罕见的“七匹叶”和“八匹叶”的人参,这些人参的参龄可能要在百年左右,非常罕见。?

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哪怕是六品叶的人参,一旦遇见山火、野兽践踏等自然界损伤,下一年可能就不长出叶子或者是只出两片叶子,从而夹子开始再一次慢慢生长!

明朝名医李时珍,在其巨着《本草纲目》中提到“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参”。

人参芦头仿佛人的头;

人参主根仿佛人的躯干;

人参支根仿佛人的腿;

人参芋仿佛人的手臂;

人参叶为掌状叶,与人的手掌相似;

人参果实外形如同人的肾脏;

人参种子从脱落到次年破土发芽,孕育周期如同人类孕育生命的周期,也是10个月。

更为神秘的是山神老把头孙良的传说,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对于放山的长白山人来说,孙良宛如祖师爷一般,被尊崇为“山神老把头”。“放山”是东北地区对进山挖参这一行业的通俗叫法,而召集大家放山挖参的头领则被尊称为“把头”。

孙良本是山东莱阳人士,那一年,莱阳遭遇大旱,为了谋求生计,孙良毅然决然地决定闯关东,去挖掘人参。他如同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中漂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长白山。在这里,他邂逅了老乡张禄,并与之结为生死之交。

哥俩儿商议好分头去不同的山场探寻挖掘野生人参,约定三天后回来碰面。孙良在一座大山的阳坡上惊喜地发现了一大片人参,其中竟然还有一苗六匹叶的人参(在东北,人参叶的个数常用品、匹、批等表示,六匹叶的野生人参可谓是凤毛麟角)。

他满心欢喜地想要把这份收获与兄弟一同分享,于是迫不及待地返回原地等待张禄前来会合。然而,他望眼欲穿,苦苦等待了三天,却依旧不见张禄的半点踪迹。

为寻觅兄弟,孙良的足迹遍布大山深处的每一个角落,沟沟岔岔无一遗漏。最终,他因饥饿和疲惫不堪,昏倒在一块宛如卧牛的巨石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咬破手指,在石上写下: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沿着蝲蛄河往上寻。三天仅吃了个蝲蝲蛄,找不到兄弟不罢休。”

后来,康熙皇帝第三次东巡祭祖时听闻此事,被孙良的忠义勇敢深深打动,犹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扉,遂封孙良为山神老把头。

为纪念孙良,后人把孙良的生日即农历三月十六定为“老把头节”,又叫“山神节”,并在吉林省通化县大茂镇为他重建了坟墓。

老把头节是长白山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参更加神秘传奇的故事,是人参的转生轮回之说!

放山人都说野生人参也有转生轮回。有时遇到茎叶是“二甲子”的小人参,但挖出后,却是一苗大山参,这种大山参只有五匹叶才能达到。

传说野生人参长到五匹叶后,有的会“轮回”转化成二甲子,再继续生长,这实际与它的再生能力有关。

野山参的芦头损伤可以重新发出芦头,称为“转胎”,转胎后的茎叶状态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据说,还有一些放山人在深山里看到过穿着红肚兜的胖娃娃,这些胖娃娃便是人参幻化而成。

写一首中药人参的小诗:

灵根出土隐仙踪,

白山黑水孕精英。

叶展青盖承露泣,

根盘玉液蓄华精。

千年修炼成灵药,

一味回春挽寿龄。

世间珍品难匹敌,

价值连城赛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