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双桥 > 第220章 制定阳光捡漏计划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0章 制定阳光捡漏计划书。

黑志功彻底和曹亚丽决裂了。

两人大打出手。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况且一百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

嘿。

你这老鬼,趴在老娘的身上,保险柜的钱就是我的,你现在提起裤裆,就翻脸不认人。

那钱是我应当得到,我为了平衡账目,你偷了多少税?漏了多少款?

要不然几个一百万交给税务局了。

交给税务局也比交给婊子强,我是为国家做贡献。

黑志功气得跺脚。

嘿。

那你就是嫖客,现在谈高尚,曾经一个修围墙的,修厕所的小包工头,是谁为你承揽工程?

是我跑到局长,县长那儿,双桥镇的渠道。

西河县城区的商贸大楼。

那是我应得的。

曹亚丽和黑志功含情脉脉的画面不见了。

那你,也得给我说一声。

黑志功还是不服气。

谁不知道你吝啬,你舅舅肺癌了,只给了表兄十元钱,你用的着的人慷慨大方,你用不着的人,一根烟都没有给过。

谁见你给民工发过香烟,还是我经常用工资打点民工,给他们发香烟。

我叫你坐十几年来牢。

老鬼,你报案啊,你不报案就不是人,不姓黑。

你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我就不说了。

骗取戈壁水磨奖,你以为你的本事有多大,那个工程不是你行贿得来的,除非我死在你老鬼手下,你老鬼也没有这个本事。

在西河县和你工程有关的人全都抓走,你一个人活。

老鬼,有钱大家赚,有饭大家吃,不要一人吃独食。

我是黑吃黑,给老天伸张正义,让老天明辨是非。

老鬼你报案去吧,我等着坐牢,在监狱里也比在这里强。

一个农村倔强的女孩,曹亚丽是豁出去了。

曹亚丽彻底和黑志功决裂了,黑志功没有报案。

他知道,他和曹亚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个狼群中的饿狼,只不过在抢食时,那头母狼在他的庇护下,变成了独霸一方的母狼。

黑志功在承揽工程中曹亚丽出了不少力,一百万元钱啊,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西河县公安局调查,黑志功挣得的钱越多,黑志功原罪越大,偷税漏税,行贿,两项罪名他是逃不掉的。

曹亚丽给黑志功列了一个清单,第一历年所逃的税款。

第二就是行贿工作人员,长长的名单,一一罗列出来,那是昭然若揭。

无论任何一个商人,他赚钱的方式多么高贵,但高贵下掩藏的就是罪恶。

商人要放大高贵,缩小罪恶,把自己洗白。

一个商人,被赤条条的扒了底裤,这成何体统,挣钱多不容易,一夜之间就让一个小狐狸精拿走一百万,还有冤无处诉,无处说。

黑志功心里有一股无名之火,他赚钱的方式就是“偷税漏税,偷工减料,压报贿追(压低工程报价,通过贿赂追加工程资金)”。

相对方式比较简单,出来在江湖上混,迟早是要还的。

曹亚丽进了公安局看守所,偷拿一百万,肯定坐大牢,进监狱。

再说请一个律师,她也未必有罪,那是两人的钱,两个人共同挣的钱。

黑志功偷税漏税那是证据确凿,曹亚丽是一个污点证人。

黑志功补缴税款,损失的远远不止一百万,即便是偷工减料,钢筋已经埋在混凝土里,水泥的标号不达标,政府不追究。

但是黑志功压报贿追(压低工程报价,通过贿赂追加工程资金)。

送给直接责任人的钱,再退回来。

黑志功没有孙武不能定期规,吴起不能善期后的本事。

他不过就是一个吊死邻居家的狗,用大头针扎死邻居家羯羊的无赖而已。

所以黑志功忍下了这口气,格局决定人生,他离开了曹亚丽。

黑志功承揽工程也不顺利,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黑志功后来得了癌症,是胰腺癌,他在死后遇上了更大的麻烦,他的财产被别人据为己有,一天官司缠身。

印证了曹亚丽祖坟上冒青烟,青烟之后就是黑烟。

黑志功一生是好人,坏人只有老天爷才能评判。

曹亚丽和黑志功彻底决裂,曹亚丽有了一百万,再加上她是黑志功的关门弟子。

她彻底的洗白自己,在西河县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底线都是骗人的鬼话,所谓的“调动工作”就是权钱交易的筹码。

这个昔日的黑招弟彻底消失了,在西河县公安局户籍上变成了曹亚丽。

什么人能进单位?肯定就是退伍军人。

当孙雨露曾经上战场,还在为分到白虎县水泥厂闷闷不乐时。

在西河县,黑招弟制造了一个假档案,俨然就是一个退伍军人,堂而皇之的进了西河县民政局,最后成了一名会计。

一个黑乌鸦摇身一变,就成了小鸟依人的白天鹅,成为民政局长刘世杰的下属。

就是曹亚丽这样一些人,污染西河县政界空气。

一个黑乌鸦把自己洗白,变成小鸟依人的白天鹅。

曹亚丽这一类人大行其道·······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你让一个小学没毕业,就辍学,被她爸爸丢弃在雪地里,没有爱的小女孩懂得“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的道理。

那是强人所难,狼毒花盛开,污染整个西河县。

曹亚丽具有超乎常人的野心和决心。

从小生活在贫困中的她,对财富和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

她天然对农村有一种仇视,一种恨,看一眼她的爸爸都感到恶心,她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城里人。

这种渴望驱使她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挑战自我,这种勇气和决心常人很难理解。

曹亚丽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虽然她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她善于观察和模仿。

在与西河县上流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她快速学习了他们的言谈举,思维方式。

她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周围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曹亚丽极其擅长人际交往。她善于察言观色,总能说出别人爱听的话。

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去影响他人,建立广泛的人脉网络。

这种社交能力为她打开了许多本不该为她打开的门。

在西河县所谓的公平正义,就是西河县民政局门前,宣传栏一幅精致的漫画,孤独的挂在民政局宣传栏里,让出出进进到民政局办事的人欣赏。

西河县被国家列入扶贫开发重点县,不但县长何惠民春光满面,有钱了,他这个县长的日子就好过了,国家也会对交通、水利、卫生、教育方面大力扶持。

西河县是贫困县,国家至少拨款用于修路、渠道建设、疫病防治、教育扶贫……

与直接的扶贫资金、贷款比,地方政府更看重各种优惠政策。

扶贫资金不仅要专款专用,还要复杂繁琐的的申报程序。

报表,来往账目明细表,文件打印费(做一个附表文件规定扶贫基金怎样花)、财务支出表,清单,收据、钢笔、油笔、复写纸、打印机油墨费····

一个黑乌鸦把自己洗白变成小鸟依人的白天鹅,曹亚丽说了一句大实话:“国家对西河县的优惠政策,意味着广大的市民收益。”

西河县被评为贫困县,普通市民不以为耻,反而为荣。

国家的优惠政策也接踵而至,只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国家对这些人员再就业减免赋税,那是自然的。

于是西河县一些人就往下岗失业人员上靠,只要投机钻营进入“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孩子,在外省考上大学的免费。

于是西河县社区街道的介绍信满天飞,这些孩子是学校的贫困生,可以减免各种学杂费。

家长错了,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是跟自信阳光的孩子相比,是多么的不值得,因为孩子缺少一个纯真的天空。

西河县被评为贫困县的消息传到县城,县城鞭炮声响彻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鞭炮一度脱销。

有一个趋炎附势迂腐的文人,还写了一幅对联。

上联:日月知心,父母官齐争西河贫困县。

下联:春风得意,老百姓共享西河优惠果。

横批:惠及市民。

有一个人看到这幅对联。

嘿嘿

他冷笑了几声。

他情不自禁的心里默念着。

迂腐,那一个穷酸文人谄媚到这个程度。

这个人就是西河县民政局长刘世杰,西河县被国家列为贫困县,而他作为民政局长,感到这份担子更重了。

坦诚的讲,刘世杰现在还不是一个贪官。

他在撰写报告,刘世杰发现一个巨大的悖论。

他在民政局长的位置上,工作已一年多了。

贫苦、疾病、失业、家暴这些问题,都是最基层的贫民。

一个贫苦家庭,给无偿支援几头绵羊脱贫,结果就把救济的绵羊给宰了。

煮一锅大煮羊肉就给吃了,不但没有脱贫,反而欠下了饲料钱,而越来越贫穷了。

一个妈妈孩子得了白血病,她从民政局苦苦哀求,领到一万元给孩子治白血病的救命钱,却跑了,远嫁他乡,把孩子丢弃在医院里。

一个贫苦的爸爸,跑了无数趟,辛辛苦苦领到孩子上学的伙食补助款,就下了酒馆,喝的是烂醉如泥,酩酊大醉。

一顿饭,就把孩子的那点伙食补助 ,糟蹋的所剩无几。

这些最底层的平民,他们经济窘迫,在贫苦的环境中的恶性循环,但总是四面楚歌,无路可跑。

民政局每年的开销达到五百万到一千万,但是改变家庭命运却收效甚微。

救济金没能给这些家庭改变,救济金反而成了一种施舍。

民政局长刘世杰也在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能做什么可以改变一个家庭?

为什么民政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家庭还在原地打转?

种下的是小麦,收获的是稻草,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对民政局长刘世杰打击很大,辛辛苦苦的工作,花费数千万资金,工作是一个零,这让他内心里没有一点成就感。

民政局长刘世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要做一个巨大的改变,先从自己开始,他在学习。

他在看一篇专着《贝弗里奇报告》,这是世界福利之父,专家威廉. 贝弗里奇的专着。

一个自信现代的国家,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体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种福利思想影响力对社会的稳定不可低估,已经根植在人们的思想中。

体现了人人有房住,家家有小孩上学的民本思想。

但是《贝弗里奇报告》也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河县大量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在农村有大量的留守老人,即便给老人救济金,有的老人也吃不上饭。

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孤独,孤独对一个学者可以思考,但是对一个老人漫漫长夜,在心理上无疑就是一种折磨。

这个问题刘世杰解决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刘世杰可以解决。

一个小孩只要受到一定的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融入社会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不像他们的父辈对工业文明一无所知,现代文明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人的安全与人的健康。

这些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孩子,一定不会像他们父辈一样,在粉尘浓度大的矿井下作业。

也不会为节省一个口罩,舍不得戴口罩,产生矽肺病,而最后无钱医治。

导致社会阶层关系紧张,失序的矛盾追加给社会,于是上访,问题得不到解决,再怨恨社会。

如果一个政府不为全民服务,那么一个政府就没有生命力,可这样的服务值得吗?

刘世杰思考了整整一个月,想出了一个《阳光捡漏》计划。

西河县是贫苦县,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数在矿井、建筑、筑路隧道危险系数高。

好多意外的打工者,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于是就出现了黑山村小学,金晓茗学生的那种状况。

虽说政府减免了学费,但是那些孩子离家十几公里。

住宿费、伙食费、车费对一个贫苦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西河县有7个乡,每个乡有十个行政村,每个村有十个这样的孩子,一个乡就有100人,全西河县就是700人。

一个孩子的苦难是苦难,700个孩子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刘世杰在这个时候,还是有担当,能救700个孩子工作也行,于是他就写了一个《阳光捡漏》计划。

这是文教局的事情,但必须的民政局牵头,打报告要钱。

刘世杰在阳光捡漏计划书,重点用黑笔描出来。

孩子的可塑性好,只要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改变一个家庭。

这种投资少,阳光捡漏计划和救济贫苦的家庭比较,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十几倍。

但是投资长,见效慢,获得的民意支持率低,政府落不下好名声。

但是长远还是国家受惠,这就是阳光捡漏计划书大概的内容。

刘世杰经过人生的体验,阳光捡漏计划书并不是他凭空想象。

他们兄弟俩,都是妈妈节衣缩食。

他也是贫寒子弟,现在已经成了局长了,就是弟弟刘世雨家庭困难,妈妈虽然选择他。

弟弟也是一个高中生,在部队当兵也是一顶一的好手,没有给刘家丢脸。

弟媳妇,陆呦呦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家庭。

还有金城市长祁连雪,从一个穷小子成了市长,西河县县志已立了传。

这些贫苦孩子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还有一次刘世杰到北京去,发生了一件奇遇……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