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那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下,揆一和马丁?德?哥依蒂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眼见着自己陷入了绝境,便派出使者,妄图献出在金门岛上搜刮来的所有钱财,以此来与郑成功讲和,试图为自己觅得一条生路。

而郑成功呢,在听闻这一求和之举后,内心竟也悄然泛起了别样的涟漪。

说起来,他倒不是真的觊觎金门岛上的那点金银财宝,毕竟,在他看来,只要挥师杀上金门岛,岛上的一切财富自然都将归入大明的囊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他为何生出了讲和的心思呢?

原来,郑成功那精明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他瞅见退入金门港口的西荷战船可都是西荷水师的主力战船呀,若是能给西荷联军留着这几艘战船,放他们回去重振旗鼓,那日后朝廷的水师还不得仰仗着他郑成功?

到时候,他在这大明的局势之中,地位岂不是更加举足轻重?

这样的美事,怎能不让他心动?

当然啦,他心里也清楚,以如今朱由榔权威如日中天,再加上陈友龙的人马以及郑鸿逵、郑联的那些残兵败将可都还在厦门盯着呢,他郑成功可不敢擅自就做了这个主。

于是,他赶忙给远在应天的朱由榔呈上了一道奏折,言辞凿凿地请求能够与那红毛鬼讲和。

他在奏折里大言不惭地说道,那红毛鬼就盘踞在台湾和澎湖,随时都能出来骚扰沿海地区;现如今大明的主要敌人可是那建虏,要是不和红毛鬼讲和,这可就相当于两线作战啦,对大明而言,那局势可就太被动啦。

这一番说辞,真真假假,不过是他为了满足自己那点私心而找的借口罢了。

朱由榔又岂是那么好糊弄的?

压根儿就不信郑成功这一套鬼话。

这还用得着刘玄初在一旁分析指点吗?

就说那正史上记载的郑成功,仅仅只是占据了金门和厦门这两块弹丸之地,最后都能把占据台湾的荷兰人给赶走,更何况如今这大明可是坐拥江南半壁江山呢,哪能怕了那红毛鬼?

不过,朱由榔也没有直接就驳回郑成功的请求,而是不紧不慢地给郑成功送去了一道圣旨。

圣旨上明确写着:不准和红毛鬼讲和,那红毛鬼只能乖乖投降。等他们投降之后,要把其中的工匠精心挑选出来留下,其余的人倒是准许离开,但是只能带走两艘战船,并且每艘船上还只准装备四门火炮,至于金门岛上的钱财,那是必须得留下的,一分一毫都不许带走。

郑成功接到这道圣旨后,顿时傻了眼,满心的无奈,却也只得乖乖遵旨行事。

他只好派出使者,硬着头皮向金门岛上的揆一和哥依蒂传达了这投降的条件。

此时的揆一和哥依蒂,站在金门岛上,望着四周茫茫无际的大海,那大海在平日里或许是壮阔美丽的,可如今在他们眼中,却仿佛是一张巨大的、无情的囚网,将他们死死困住。

他们的四周,都是明国的水师战船,严严实实的重重围困,一艘艘战船如同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猛兽,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那一面面飘扬的明军旗帜,在海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在向他们示威,宣告着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此时汹涌波涛中的金门岛宛如一座孤立无援的囚牢,揆一和哥依蒂两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他们深知,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插翅难逃。

在这孤立无援的小岛上,面对这如潮水般涌来的明军,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也曾绞尽脑汁地思索对策,可想来想去,却发现根本无路可走。

那明军的包围圈就像是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

他们就像两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徒然地挣扎着,却怎么也挣脱不开这命运的枷锁。

在经过了两天痛苦的煎熬与权衡之后,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揆一和哥依蒂内心虽满是不甘,却也深知已无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垂头丧气地准备接受这残酷的命运安排。

郑成功这边,在接到揆一和哥依蒂表示愿意投降的回应后,便着手开始处理后续事宜。

按照圣旨要求,要从俘虏的西荷联军中仔细挑选工匠,毕竟这些工匠的技艺对于大明而言,或许能派上不小的用场。

当明军士兵将一群群西荷联军的俘虏驱赶到一片空旷之地时,那场面可谓是五味杂陈。

这些俘虏们,或满脸惊恐,或眼神中透着倔强与不甘,他们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此刻却沦为了阶下囚,心中的愤懑与绝望自是不言而喻。

郑成功站在高处,目光冷峻地扫视着这群俘虏。

负责挑选的士兵们则一个个神情严肃,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个俘虏,试图从他们的衣着、神态以及手上的老茧等细微之处,分辨出哪些是具备精湛技艺的工匠。

然而,令郑成功有些头疼的是,这些荷兰人或者西班牙人,没有一个是心甘情愿愿意留下的。

他们或是叽里咕噜地用自己的母语叫嚷着,或是面露决然之色,仿佛在他们心中,哪怕是面对这未知的命运,也绝不甘愿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为他人效力。

郑成功皱了皱眉头,略一思索后,心中便有了主意。

他派通译向这些俘虏们喊道:“尔等听好了!大明延平郡公国姓爷知晓你们思乡心切,不愿留下。但如今你们既已战败被俘,命运便已不由你们掌控。不过,国姓爷也并非不通情理之人。若是你们中有谁是技艺精湛的工匠,愿意留下为大明效力,每人赏赐黄金一两!而且,待三年之后,若你们有人想回家乡,朝廷不仅发放路费,还会再赏赐每人五两黄金!”

郑成功的这一番话,如同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俘虏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不少俘虏开始交头接耳,眼中虽仍有疑虑,但那原本决绝的神情似乎也有了些许松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有士兵前来汇报,说有一些俘虏似乎在犹豫之后,表示自己是工匠,愿意考虑留下。

郑成功听闻后,心中暗自欣慰,看来这赏格还是起到了作用。

经过一番仔细的甄别与筛选,最终,从这众多西荷联军残兵之中,总算有一百多号人站了出来。

他们大都是些手艺不错的工匠,此刻虽仍有些忐忑不安,但在那黄金的诱惑以及对未来一丝渺茫希望的驱使下,还是选择了留下。

郑成功看着这一百多号人,微微点了点头。

就这样,在一片复杂而又略显喧嚣的氛围中,郑成功完成了对西荷联军俘虏工匠的挑选事宜,而金门岛上的这一场风云变幻,也在这看似尘埃落定却又暗藏玄机的情境下,缓缓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