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修仙封神录 > 第37章 大唐军政谈:制度利弊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大唐军政谈:制度利弊析

《大唐修仙封神录》第37章

大明宫宣政殿的盛宴散去,众人或带着荣耀的喜悦,或怀着未能更进一步的遗憾,纷纷离开了这金碧辉煌的殿堂。而林逸,这位殿试夺魁的新晋才俊,却被李隆基单独留了下来,一场关乎大唐未来军政格局的深度探讨,即将在这宫廷的偏殿之中展开。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缕缕金丝般的光线,在地面上勾勒出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李隆基带着林逸穿过长长的回廊,来到一处布置典雅的偏殿。殿内的桌上早已摆满了精致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鲜嫩多汁的烤鹿肉,清蒸得恰到好处的鲜鱼,还有各种时令果蔬精心烹制而成的佳肴,每一道都彰显着皇家御膳的奢华与讲究。

待两人在桌案前坐定,宫女们轻盈地穿梭其间,为他们斟满美酒,摆放好碗筷。李隆基面带微笑,眼中满是期许地看着林逸,率先开口道:“林爱卿,今日这宴会之上,朕观你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实是难得的贤才。如今这四下无人,朕便想与你好好聊聊这大唐军政之事,你可莫要拘谨呐。”

林逸赶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朗声道:“陛下圣明,能得陛下如此垂青,与陛下共商国是,实乃草民三生有幸。草民定当竭尽所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隆基笑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随后便切入了正题。

“林爱卿,朕一直忧心我大唐的军事制度,此前殿试时你对募兵制与府兵制已有见解,今日朕想让你再讲讲这二者,且连同节度使制度一并探讨一番。另外,朕听闻你似对前朝后世的诸多制度也有所涉猎,不妨也说说那清朝的郡县制,与我大唐现行制度相较,各有何优劣之处,也好让朕心中有数。”李隆基说完,夹起一块鹿肉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着,目光却始终锁定在林逸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林逸心中一动,他深知这些制度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当下便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道:“陛下,那草民便先从府兵制说起吧。府兵制在我大唐已施行多年,实有诸多可取之处。府兵平日里农耕劳作,农隙之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则自备兵甲衣粮出征。如此一来,朝廷无需耗费大量军费用于养兵,减轻了财政负担,且百姓在务农之余习练武艺,亦能保家卫国,可谓一举两得。”

李隆基微微点头,示意林逸继续说下去。林逸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府兵制也渐显弊端。陛下您想,府兵既要忙于农事,又要兼顾军事训练,精力难免分散,导致训练时间有限,作战能力难以达到极致。再者,随着我大唐疆域不断拓展,边境战事频繁,府兵调动不便,往往难以及时响应战事需求。而且,府兵长期服役,家中农事荒废,使得不少府兵家庭生活困苦,长此以往,兵源的稳定性也大受影响。”

李隆基听着林逸的分析,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府兵制曾为大唐的兴盛贡献颇多,但如今这些弊端确实不容小觑。

林逸见此情形,便话锋一转,说起了募兵制:“陛下,再看这募兵制,相较府兵制而言,自有其独特优势。募兵制下,朝廷招募士兵,给予军饷,士兵们可专心致志地进行军事训练,如此一来,军队的作战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朝廷还能统一为士兵配备精良装备,使得军队整体实力更上一层楼。并且,募兵可根据战事需求灵活招募,能够迅速补充兵力,应对边境突发的危机。”

“不过,募兵制也并非十全十美。”林逸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道,“募兵制需朝廷承担大量的军费开支,若财政吃紧,恐难以为继。而且,募兵长期服役,易与地方脱节,倘若管理不善,可能滋生骄兵悍将之患。再者,募兵多为生计所迫而从军,其忠诚度或许不如府兵那般基于对家国的守护之情,万一军心不稳,对大唐亦是一大隐患。”

李隆基听完林逸对募兵制的剖析,轻轻叹了口气,道:“唉,这募兵制与府兵制各有利弊,着实让朕头疼啊。朕本意是想通过改革兵制,让我大唐军队更加强盛,可这其中的权衡取舍,却并非易事。”

林逸赶忙安慰道:“陛下莫忧,草民以为,可在二者之间寻得一个平衡之法。比如,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行募兵制,同时保留部分府兵制的优点。对于募兵,要建立严格的招募标准,选拔那些身体素质优良、品行端正且有报国之志的青壮年。在训练方面,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训练体系,确保士兵们既能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又能培养其对大唐的忠诚之心。”

“在军费方面,可通过发展经济、开源节流等方式来保障募兵制的推行。同时,对于府兵家庭,朝廷可给予适当的扶持与补贴,以缓解其生活压力,保证兵源的稳定性。如此一来,既能发挥募兵制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优势,又能兼顾府兵制在节省军费、稳定兵源方面的长处。”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此等平衡之法,倒是颇具可行性。只是这改革之事,涉及诸多方面,还需从长计议,谨慎施行。”

说完兵制,李隆基又想起了节度使制度,便问道:“林爱卿,方才朕让你结合兵制谈谈与节度使制度的权衡利弊,你且接着说说这方面的看法吧。”

林逸应了一声,再次整理思绪,说道:“陛下,节度使制度设立之初,确有其积极意义。彼时我大唐疆域辽阔,需得力之人镇守边疆,节度使手握重兵,兼管当地民政、财政等诸多事务,可在边疆地区迅速做出决策,应对外敌入侵等突发情况,对保卫大唐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节度使权力过大,仿若一方诸侯,军权、政权、财权集于一身,这使得地方势力逐渐膨胀,易与中央产生离心之势。一旦中央对其掌控不力,便极易引发动乱,危及大唐江山社稷。”

“陛下可曾想过,若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从朝廷号令,那后果不堪设想。且在募兵制下,若士兵皆归节度使掌控,其势力便会更加庞大,而府兵制下的府兵调动不便等问题,也会使得朝廷在面对可能的叛乱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李隆基面色凝重,他深知这节度使之患已成为大唐的一颗潜在毒瘤,若不加以解决,迟早会引发大乱。他沉思片刻,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解决这节度使制度带来的隐患呢?”

林逸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陛下,草民以为,首先要适当收回部分权力。比如,军权可由朝廷统一调配,遇有战事再行派遣将领率军出征,而非让节度使长期手握重兵。对于民政和财政之事,朝廷也应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监察机制,确保地方收支明晰,使其在朝廷的掌控范围之内。”

“其次,可在节度使辖区内推行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政策。比如,定期选派中央官员到节度使辖区任职交流,让节度使辖区的官员也有机会到中央学习任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同时,加强对节度使辖区百姓的教化,让他们深知自己是大唐子民,强化其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

“最后,在军事方面,可借鉴募兵制与府兵制的长处。在节度使辖区保留一定数量的府兵,以应对当地小规模的突发事件,同时,根据需要招募适量的募兵,由朝廷统一调配,补充到边疆防线,既保证了边疆防御的灵活性,又能防止地方势力过度膨胀。”

李隆基听完林逸的这一番建议,不禁抚掌称赞道:“好!林爱卿果然是有远见卓识啊,你这一番话,让朕茅塞顿开。这大唐的未来,确实需要好好谋划一番,以应对这些潜在的危机。”

接着,李隆基又对秦朝的郡县制表现出了兴趣,问道:“林爱卿,你方才提及秦朝的郡县制,那你且说说,这秦朝的郡县制与我大唐现行制度相比,又有何优点缺点呢?”

林逸恭敬地回答道:“陛下,秦朝的郡县制乃是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地方郡县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一切权力皆归中央掌控。其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国家政策法令的统一推行,不会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况,且便于中央对地方进行管理和调配资源。”

“然而,其缺点也在于过于集权。地方官员权力受限,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可能会导致在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时不够灵活,无法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若中央决策失误,可能会对全国造成较大影响,因为地方难以进行有效的修正和补充。”

李隆基听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嗯,原来如此,这秦朝的郡县制虽能保国家统一,却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朕得好好想想,如何在我大唐现行制度中取长补短。”

在这一番深入的探讨中,午餐早已凉了大半,但君臣二人却浑然不觉,他们的心思都沉浸在如何让大唐长治久安的思索之中。这场关于大唐军政制度的讨论,不仅让李隆基对当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林逸更加坚定了要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