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修仙封神录 > 第35章 天宝殿试:募兵诗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天宝殿试:募兵诗赋

《大唐修仙封神录》第35章

时光匆匆,仿若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天宝四载3月1号这一日。清晨的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雾气之中,透着些许朦胧的美。而在那宏伟壮丽的大明宫之中,却是一片忙碌而又庄重的景象,因为今日,便是圣上李隆基亲自主持殿试的日子。

卯时将至,阳光正努力地穿透云层,想要将那璀璨的光芒洒遍这宫廷的每一个角落。林逸早已穿戴整齐,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紧张,在宫人的引领下朝着殿试的场所——宣政殿快步走去。

一路上,他不禁打量起这宫中的景致。此时的宫中,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却也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希望能帮助你哦。

行至宣政殿外,林逸看到已有不少考生早早地在此等候。粗略一数,约有二三十人左右,这些人皆是各地科举选拔而出的佼佼者,个个神情专注,或低头沉思,或轻声诵读着自己准备的内容,显然都对今日的殿试极为重视。

林逸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心中暗自思忖,今日这场殿试,必定是一场龙争虎斗,自己虽有几分底气,但绝不可掉以轻心。

不多时,只听得一阵钟鼓齐鸣,宣政殿那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众人赶忙整理衣冠,依次鱼贯而入。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高大的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上方的龙椅上,当今圣上李隆基正端坐在那里,神情庄重而又透着几分期许。两旁站着数位大臣,其中便有那高力士,以及礼部的诸多官员,他们皆是一脸严肃,注视着走进来的考生们。

待众人皆跪下行礼,山呼万岁之后,李隆基轻轻抬手,示意众人起身。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今日朕亲自主持此次殿试,便是要从尔等之中选出真正的贤才,为我大唐效力。朕出题,尔等需认真作答,且听好了。”

说罢,李隆基微微一顿,目光扫视过众人,而后说道:“朕观我大唐如今虽繁华昌盛,但亦有隐忧。前些时日,朕听闻有一《百姓兴亡论》,其中对百姓与江山社稷之关系剖析颇深。今便以此为引,问尔等,在这太平盛世之下,如何能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且能确保我大唐长治久安?再者,若遇天灾人祸,又当如何安抚百姓,保我大唐根基稳固?”

林逸心中一动,这考题竟与自己所着的《百姓兴亡论》有所关联,当下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微微低头,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日里对大唐国情的观察思考融合起来。

在众人还在思索之际,林逸已然有了思路。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而后朗声道:“陛下圣明,草民以为,在这太平盛世之下,要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首当其冲需重视农桑。农乃国之根本,当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此方能确保粮食充足,百姓温饱无忧。”

“再者,官府当轻徭薄赋,不可过度盘剥百姓。如今虽有盛世之象,但仍有部分地区百姓负担较重,若能适当减免赋税,必能让百姓感恩戴德,更加积极地从事生产。”

“而对于教化百姓一事,亦不可忽视。应广设学堂,让更多的孩童能够读书识字,知礼仪,懂廉耻,如此则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若遇天灾人祸,官府需第一时间出面安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自是首要之务,同时要组织人力物力,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并且,要让百姓知晓,朝廷始终与他们同在,不离不弃,如此方能保我大唐根基稳固。”

李隆基听着林逸的回答,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继续问道:“嗯,所言甚是。但朕又闻,如今江湖之中,有诸多修仙门派,其功法奇妙,神通广大。有人言,此等修仙之力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助我大唐更上一层楼。尔等对此有何看法?”

林逸心中一喜,这可正中他的下怀啊。他本身便是修仙之人,对这方面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当下,他再次躬身行礼,从容答道:“陛下,草民以为,修仙门派虽有神功妙法,但也需谨慎对待。”

“一方面,朝廷可与一些秉持正道的修仙门派合作。比如,可邀请其门派中的高手,在遇有外敌入侵或重大战事之时,协助朝廷御敌。其修仙神通,或可在战场上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以灵力探查敌军动向,或施展法术抵御外敌的攻击等。”

“另一方面,对于修仙门派,也需加以监管。毕竟修仙之法威力巨大,若落入不法之徒手中,恐会对百姓造成危害。可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与各门派沟通协调,并监督其行为,确保其修炼和行事皆在朝廷可控范围之内。”

“再者,朝廷可鼓励修仙门派参与一些利民之事。比如,利用其神通帮助百姓兴修水利、抵御天灾等,如此既能发挥其优势,又能让百姓受益,同时也能让修仙门派更好地融入我大唐社会。”

李隆基听完林逸的这一番回答,不禁抚掌大笑道:“哈哈,林爱卿所言极是,见解独到,颇有远见卓识啊!”

一旁的大臣们见圣上如此高兴,也纷纷点头称赞。林逸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两轮回答,应该是赢得了不少好感。

接下来,其他考生也陆续上前作答,各抒己见,有的回答中规中矩,有的则略显平庸,但也不乏一些精彩的观点。不过,在林逸看来,自己凭借着穿越前在燕京大学中文系所学的丰富知识,以及穿越后在大唐修仙的独特经历,所给出的成绩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然而,殿试的考题并未就此结束。李隆基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而又透着一股锐意,他高声说道:“朕久有改革之心,欲将我大唐现行之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此乃关乎我大唐未来发展之重大举措。朕想听听尔等对此有何见解,且需以诗歌赋的形式书于纸上,呈与朕看。”

此言一出,众考生皆是一愣,随后纷纷陷入沉思。这既要阐述对募兵制改革的看法,又要用诗赋的形式表达,难度着实不小。

林逸心中亦是一紧,他深知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考题,若能答好,必能在此次殿试中更进一步。他闭上眼睛,脑海中迅速回忆起自己穿越前在燕京大学中文系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以及曾经临摹过王羲之《兰亭序》时所领悟到的书法神韵和布局构思之妙。

他决定运用自身的修仙神通,将脑海中的知识与灵感进行融合,以便能更好地构思出一篇精彩的诗赋。林逸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透着一股专注与自信。

只见他从太监手中接过纸笔,略微思索片刻,便开始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娟秀而又透着灵气的字迹。

不多时,林逸便完成了自己的诗赋创作。他将其命名为《募兵革新赋》,其赋曰:

“大唐盛世光,兵制待更张。府兵虽有绩,募兵启新章。

募勇集贤才,训练精且强。粮饷供充足,军心自昂扬。

边境烽火起,将士赴疆场。挥戈破敌阵,卫国保家乡。

革新求发展,国运久长昌。愿为大唐力,山河共辉煌。”

此赋既阐述了募兵制改革的必要性,如能招揽贤才、提供充足粮饷以保障军队战斗力等优势,又表达了对大唐国运昌盛、边疆安稳的美好期许,且用词优美,格律严谨,颇具文采。

就在林逸完成之际,另一位考生杨潇洒也已写好自己的诗赋。杨潇洒此人亦是才华横溢,他的诗赋写得极为不错,名为《募兵新策赋》,赋云:

“盛世大唐疆,兵制谋变方。募兵兴良策,革故启新航。

贤能入军旅,器械利如霜。操练日夜勤,士气比骄阳。

天灾人祸至,兵勇护民忙。和平安定守,四海颂大唐。

愿随改革潮,共筑国之梁。赋此表心迹,盼君鉴吾章。”

杨潇洒的这篇诗赋同样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募兵制改革的好处,强调了招募贤能、提升军队素质以及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定方面的作用,并且表达了自己愿意跟随改革潮流、为大唐效力的决心,文字流畅,富有感染力。

随着其他考生也陆续完成诗赋创作并呈交上去,这场殿试也渐渐接近尾声。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微微沉思片刻,而后开口宣布道:“今日这场殿试,诸卿表现皆可圈可点。但朕心中已有定夺,此次殿试之状元,便是林逸林爱卿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向林逸投来羡慕的目光。林逸赶忙跪地谢恩,高呼万岁。他心中满是喜悦与激动,今日这场殿试,他不仅如愿以偿地夺得了状元之位,更重要的是,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在这大唐施展抱负的广阔前景,或许,他真的有机会凭借自己的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这大唐的命运,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啊。

而在这大明宫的宣政殿中,阳光终于冲破了云层,将那灿烂的光辉洒遍了每一个角落,仿佛也在为林逸这新的起点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