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影视剧回忆录 > 第354章 接收俘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市巷战,一个周胜熟悉又陌生的代名词,在他的固有印象里,巷战是惨烈的代名词,可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巷战里面,惨烈程度有限。

唯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抗战之初的台儿庄大捷,鬼子已经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城市,就已经宣告他们已经全部占领了台儿庄。

可万万没有想到,最终他们还是在巷战中吃了足了苦头,国军的敢死队在夜间发起反攻,通过肉搏战硬生生的将阵地给夺了回来。

而周胜在东北的这几年里,同样率领部队攻打过好几座城市,深知国军的战斗力,尤其是在巷战的时候,非常的不好对付。

原本计划的好好的,可是部队一进城,就彻底乱了套,已经跟兄弟部队搅和在一起了,这不,碰上了一个营的部队,一问之下,原来是老王的部队,他们直接就与团部失去了联系。

一开始他们还知道团部大概的方向,可打着打着就发现,那个方向的部队换成了独立十八的部队,在一打就乱了套了,不过唯一的命令没有变,那就是彻底消灭城中的敌人。

兄弟部队怎么了,不还是自己人的部队吗?不还是照样能组队打仗吗?打完了再各自归建,没啥大不了的,又不是第一次了。

此时的周胜已经布置好了战术,要将这股敌人彻底击垮,一旦他们心气散了,后面就好打多了。

毕竟国军与东野部队完全不同,东野的部队有凝聚力,即使面对绝境,依然死战不退,但国军就不同了,他们可能是拥有督战队的。

督战队的存在就是为了应对逃兵的,平时还能好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就不一定了,如何跑路没准还能保住小命,但继续打下去,只会被东野的部队消灭掉。

这个时候哪怕是督战队也不敢再阻拦,否则会被一心想撤退的国军士兵打成筛子,像这样的例子周胜就看见过好几次。

随着新一轮的突击展开,迫击炮率先开炮,因为数量的原因,第一时间就将国军的两门山炮给报销了。

谁让距离那么近,迫击炮的射速比山炮快呢,再说了,他们都没发现独立十八师的部队携带迫击炮,根本就没有防备。

再说了,就算知道了又如何,山炮的移动可没有那么轻松,尤其是他们还把炮搬到了楼上。

周胜下达的命令也很简单,把那几个该死的火力点抹掉,炮排的排长也是实在人,也不懂得节省炮弹,一出手就是三发极速射。

然后就开始调转炮口,开始对准那些火力点,在他看来,这样的打击下,那两门山炮即使没有被摧毁,周围的炮兵也不可能完好无损,不是报销了就是受伤,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那些机枪火力点,还有碉堡,这一次没有极速射,而是分散开炮,自由选择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掩护战士们冲锋。

在炮火打击下,许多国军士兵被炮弹从楼上打下来,只剩下两座碉堡完好无损,此时已经哑火了,也不知道机枪手是否完好无损。

但战士们可不管这些,眼看机会难得,直接发起了冲锋,机枪手火力掩护,战士们呈现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冲锋射击。

同时爆破组开始行动,以灵活的走位快速靠近碉堡,通过爆破筒直接将碉堡炸毁,后面的战士一看敌人最主要的阵地被摧毁,纷纷开始行动。

毕竟周围好几条街道呢,敌人也不少,一开始,国军士兵还能抵挡,在长官的催促下,拼命的还击。

但长官在战场上太过活跃是很危险的,目标太大,这不,直接被一名战士一枪干掉了,周围的国军一看这架势,直接吓得选择了撤退。

这一撤,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了连锁反应,但这是最愚蠢的做法,因为这样相当于将后背暴露在对手的枪口下。

国军士兵们明白这个道理,但只要跑的快,子弹就追不上,或者只要比别人快,别人就会成为你的挡箭牌。

这一追一逃,又陷入了循环,许多国军士兵直接选择了四散而逃,这加剧了战士们兵力的分散。

周胜亲眼见到自己的战士非常的英勇,猛打猛冲,完全不知道恐惧为何物,身上全是都是胆,凡是想回头反击的国军士兵都来不及开枪就已经倒在地上。

一些国军士兵一看情况不对,直接趴在地上选择了投降,追击的战士见到这一幕也没有开枪,让他们放下武器等待后方部队接收就继续追击了。

至于是谁负责收拢,除了周胜带队,还能有谁,他娘的,一根烟的功夫,吴长河这小子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方致远刚才还能看到,本以为这个工作他会接手,结果呢?他好像冲得比吴长河还快吧,就不像一名政委。

“接收俘虏。”

“是。”

周胜只能下令跟在他身边的部队开始接收俘虏,说实在话,他还真不能不管不顾的追击,万一放过了这帮溃兵,指不定他们会给老百姓造成什么破坏呢。

或许是被吓破了胆,投降的士兵相当的配合,举起双手老实排队接受检查,有的担心会被处决,为了活命手上甚至拿着仅剩的大洋出来,祈求能够活命。

战士们看都不看那些大洋,毕竟纪律在哪里呢,他们部队可跟国军不一样。

之所以搜身是为了确保他们身上不会携带武器,就连匕首或者刺刀都不允许。

“钱你们自己留着吧,等打完仗后,愿意参加咱们部队的,我们欢迎,不愿意的也不强求,老实等待安排,只要是家在解放区的,就能回家。”

周胜不厌其烦的对着这帮俘虏宣传着,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毕竟此时的他们情绪极不稳定,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

周胜一看就是一位大官,说出来的话自然是有分量的,许多国军一听到能回家,一个个的高兴起来像个孩子。

没办法,许多国军士兵都是被抓了壮丁进的部队,许多老兵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家了,回家,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