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回到古代遇见你 > 第20章 朝会激烈讨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会继续进行,大臣们围绕着如何处置奸臣及其党羽展开了更为细致且激烈的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刑部尚书,他向前一步,表情严肃,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奸臣通敌叛国,此乃十恶不赦之罪,其核心党羽也参与其中,罪无可恕。依臣之见,对于奸臣本人,当凌迟处死,以儆效尤;其核心党羽,皆应斩首示众,并且抄没家产,让他们为自己的叛国行径付出最为惨痛的代价。只有如此重刑,方能彰显我朝律法的威严,让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觉得对于如此严重的叛国罪行,确实需要施以极刑才能平民愤、正国法。然而,礼部尚书却持有不同意见。他微微皱眉,双手抱拳说道:“陛下,刑部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凌迟之刑过于残忍,恐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影响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仁德形象。臣以为,对于奸臣,赐死即可,这样既能惩处其罪行,又能体现陛下的仁慈。至于其核心党羽,可改为绞刑,同样抄没家产,如此既能维护律法尊严,又能稍显宽容。”

两位尚书的观点引发了朝堂上的一阵热议,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刑部尚书观点的大臣们认为,奸臣及其党羽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只有最严酷的刑罚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震慑其他潜在的叛国者。而赞同礼部尚书观点的大臣则强调,朝廷应以仁德治天下,过于残忍的刑罚可能会让百姓觉得朝廷过于严苛,不利于民心所向。

这时,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我认为在讨论刑罚之前,首先要明确界定奸臣的核心党羽范围。我们不能仅凭现有的证据就仓促下结论,以免误判,牵连无辜。应当再次对所有涉及此案的人员进行详细审查,根据他们在整个叛国阴谋中的实际参与程度和所起作用,来确定是否属于核心党羽,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刑罚。”

吏部尚书的话让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了下来,大臣们纷纷觉得此言有理。皇帝微微点头,说道:“吏部尚书所言甚是。慕容瑾,你负责此次调查,对于哪些人属于核心党羽,想必心中已有判断,你且说说。”

慕容瑾出列,躬身说道:“陛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调查,臣认为核心党羽应包括那些直接参与与敌国勾结、为奸臣出谋划策实施叛国阴谋、以及协助传递国家机密的人。目前已查明的有户部主事、工部员外郎,还有一些在朝中担任要职且与奸臣往来密切、参与关键决策的官员。这些人在整个阴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奸臣的得力帮凶。”

大臣们听了慕容瑾的陈述,纷纷表示认同。但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核心党羽,争论又起。兵部尚书说道:“既然已经明确了核心党羽,那对于他们,绝不能姑息。他们背叛国家,出卖军事机密,导致国家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斩首都不足以平民愤,应当株连九族,让他们的家族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此类叛国行为的再次发生。”

此言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其中一位谏议大夫说道:“兵部尚书此言差矣。株连九族乃是极其严厉的刑罚,虽然这些核心党羽罪大恶极,但他们的家族中不乏无辜之人。若贸然株连,恐怕会引起社会动荡,让百姓人人自危。我们应当秉持公正,只惩处有罪之人,而不应牵连过多无辜。”

朝堂上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反复权衡。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奸臣及其党羽的处置问题,更是关乎朝廷的稳定、民心的向背以及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决策。

此时,慕容瑾再次开口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臣以为,对于核心党羽,严惩是必然的,但株连九族确实需谨慎考虑。我们可以在严惩核心党羽的同时,对其家族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比如剥夺家族子弟的科举资格、限制他们的仕途发展等,这样既能让他们的家族为其罪行承担一定后果,又不至于牵连过多无辜。”

慕容瑾的提议让朝堂上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一些大臣开始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皇帝也陷入了沉思,他觉得慕容瑾的提议在严惩罪犯和避免过度牵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够彰显朝廷对叛国罪行的零容忍态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之后,皇帝终于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事重大,朕需慎重考虑。待朕深思熟虑后,自会做出最终裁决。但无论如何,奸臣及其党羽的叛国罪行不可饶恕,朝廷必将严惩不贷,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今日朝会暂且到此,诸位爱卿退下吧。”

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退出朝堂。慕容瑾知道,虽然此次朝会没有得出最终的处置结果,但通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对于此事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接下来,他仍需协助皇帝,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待皇帝做出公正且明智的裁决,给奸臣及其党羽一个应有的惩处,还朝廷和百姓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