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锦绣梁缘 > 第20章 关于梁俊明(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番外 第20章 关于梁俊明(三)

没用多久的时间,我和老师就到了丰县的桃李镇。

桃李镇说实在的并不算很大,和我去过的其他的乡镇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同,老师可能不止一次的来过他的那位友人兼恩人的家,所以他对那里很是熟悉,没怎么费力就找到了他的那友人。

我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老师的友人竟是一位开着私塾的夫子,并且这位夫子在从我嘴里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后,就一下猜到了我和爷爷以及姑奶奶的关系,然后,虽然他对我一直笑眯眯地,并说他很为爷爷有我这么个孙子感到欣慰,但是我仍是觉得他对我是一种莫名的态度,我具体说不出这位夫子对我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我就觉得我被他看后心里毛毛的,所以我就觉得老师的友人是个怪怪的人。

面对老师的这位故交,我一直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这样怪怪的感觉一直延续到老师给这个夫子的学生授课回来,当看到了老师,尤其在他二人交谈起来后,我才觉得好了一些。

而老师和这个田夫子交谈的内容则是田夫子那里的两个学生,田夫子对那两个同姓的学生很是欣赏,并说这两个学生的哥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其实他说这话时,我和老师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想这丰县虽然不是穷乡僻壤,但看起来也不是江南那种很富足、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样穷苦的地方,那些百姓的孩子们都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知识面局限的很,田夫子嘴里的这个爱徒或许也就是在这里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但才子云集的江南乃至京城,估计都排不上名号吧!

田夫子或许也看出了我们师生的不以为然,但他却不以为忤,相反还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哥三个的家事,我虽碍于礼貌一直在听,却也有些奇怪,老师他平时最不喜东家常李家短的这种谈话,今天怎么听得津津有味了起来啊,有时老师还甚至会搭着田夫子说一些,我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是老师和我在一起呆的时间太久了,被我憋闷坏了?那我以后可真得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平时对老师多关心、多和老师交流交流!

正当我胡思乱想地时候,耳边忽的传来老师的说话声:“那就劳田兄带我们一看究竟了”

原来田夫子说带我们去一个地方看看,我以为或许那里就是此地的一些风景之地,也就没有怎么注意,而过后老师却叮嘱我,去那个地方时,让我多留意周边的人和事,但少说话。

我对老师的叮嘱自然一一老实的答应了下来,但我又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我忽的有些觉得老师在和说这话时态度很是平缓,竟然没有了之前那种忿忿不平之意,难道,师父不开心和田秀才有关?见到田秀才后两人一番交谈之下,老师心里的不快解开了?我不禁有些后悔刚才老师和田夫子说话时,我走了神,没有听到老师和田夫子的谈话内容!

临近傍晚时,田夫子的那两个得意门生就进城了,老师说是明天要去的地方是那两个人的家,他们去城里找他们家大人就是那两个人的父亲(叔叔)和大哥,明天由他们负责给我们带路和招待我们,走前,田夫子 也不知道和他那年纪小的门生说了什么话,那孩子用很震惊的眼神朝我使劲看了几眼,嗯,对,就是很震惊的那个表情,看得我心里毛毛的,我怎么觉得我自从到了田夫子这里后,怎么就说不出的感觉到哪里不对了呢?

我怀着这丝奇怪的感觉,在第二天看到了那两个孩子的父亲(叔叔)和他们的大哥,在田夫子介绍到那个孩子的父亲时,老师开口说让我给那个人行晚辈礼,我虽觉得奇怪但也听了老师的吩咐,规规矩矩正正经经地对着那人行了个晚辈礼!

其实在我们大夏朝读书人之间,并不是严格的按照岁数为标准来称呼彼此的,而是以科考的结果来确定身份,也就是说六十的童声,秀才也要对十三岁的举人行礼,十三的进士若是不乐意,可以不向任何低于自己科考成绩的人打招呼、行礼,也不会遭遇大家的不满,反而大家也只会觉得很正常。这或许也是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一个真实写照吧。

所以自己完全可以不去给那孩子的父亲行礼,而且按正常情况,那孩子的父亲应该在第一时间给自己行礼才对,当然,他不行礼自己也是不会介意的!可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老师不仅吩咐自己先向那人行了礼,还是行了晚辈礼,而那个人非但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好意思的表情反而有一种理该如此的坦荡从容,甚至他还很隐晦的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是自己心里忽然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而这事在场的人可能都知道,就自己还不清楚,而这事也许就是另老师前段时间不开心的原因。

那什么事能让自己和这个素未谋面的人产生交集、而且让老师打破了以往凡事不在意的习惯呢?我不禁有些疑惑了起来。

给这个孩子的父亲行完礼,我又和他的大儿子见了礼,他的大儿子是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男子,他长得不仅如青松一般好看而且举止沉稳大方,目光清澈明亮,浑身没有一丝以往自己在其他地方和场合,看到的那些乡间孩子身上的局促不安、以及小心翼翼或者是唯恐别人看不起故意表现出来的目下无尘、孤芳自赏般的自傲!

相反,在他身上浓浓的书卷气中透露出来的是一股淡淡的自信和从容,站在那里第一眼,就让人心生欢喜!就这样的优秀儿郎,与京城自己认识的圈子里的那些儿郎们相比,一点都不遑让!

与诸人见过礼之后,老师他们在短暂的寒暄之后,我们就出发去了那位安伯父的家。

路上我和那几个安姓兄弟被安排坐到了一辆车上,在车上我们彼此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凑巧的是,我竟然比那安文松还要大上一岁,所以按序齿,安文松理应喊我一声“兄长”,可是我见我们在说完自己的年龄后,他们兄弟三人露出的耐人寻味的表情后,我下意识觉得或许我直接喊安文松贤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我把到了嘴边的“贤弟”给咽了下去,改称呼他为“安案首”,而很明显,我在改变了称呼后,安文松对我的识时务很是满意,他的两个弟弟尤其最小的那个安文杨也收起了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表情,于是我悄悄在心里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这次按自己的直觉走对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