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随口一问,萧璟川心虚眨眼。
“长时间没有回京,就多看了这个皇宫几眼。”
“哦,那靖王继续看,老夫和林娘子先出宫去了。”
萧璟川嘴巴动了动,发现自己的又说不出什么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林听和蒋老消失在宫门处。
明天林听就回武山村了,他也只是想跟林听多一点相处的时间,只是,没缘分终究是没缘分。
翌日林听带着沈晚意和安月,踏上了回武山村的路。
那里还有家人在等着他们。
冬日路滑,林听他们走半月才到武山村。
这次回到武山村,这里和别的村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个武山村几乎改头换面,家家户户都盖有新房子,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家用马车,出行也很方便。
现在的武山村,不仅仅有武山辣椒,还有了客栈,茶楼。
原本一条贯穿整个村子的一条大路,如今被扫的很干净,两边全是卖吃的,喝的,还有卖一些瓷器,瓶罐。
显然像一个小镇一样,这里变化得,让林听都快认不出了。
“林听,是林听回来了。”
村口卖烤饼的田大娘,最先看到林听和沈晚意他们,她叫了起来后,在这条路上做生意的人,全都出来看。
“真是林听回来了,林听,你饿了吧,尝尝我的家南瓜饼,可好吃了。”
“来我家喝茶吧,今年我家做了新的茶点。”
整个武山村的人,都热情异常。
当下大家的状态,都非常好,林听看到的人,面相红润,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好的,新的。
“田大娘,婶婶们好,半年不见,我都以为我走错村子了?”
林听的这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起来,要不是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谁能想到,这里会是武山村呢。
“林听你是不知道,自从我们的武山辣椒卖爆后,武山村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外地商人来这。
有时候生产不及时,他们还得预定抢着要,所以,家里有空闲的妇女,就在这卖点吃的,收入也还不错。
你别看我们这,开了这么多家小吃,我们的生意都还挺不错呢,这多亏了你啊。”
武山辣椒又加大了产量,现在也发展成了一条商业链,田望负责从各个商人手里,收集辣椒回来。
而村长他们负责生产,出售给外地商人。
生意好了,村里人分红也变得多了起来,所以这个村才会越来越好。
“村里变成这样,都是大家努力得来,今日茶我也不喝了,我们先回家,下次再来找大家喝茶。”
沈晚意也从马车里掀开帘,朝外面的人道。
“田奶奶,婶婶们好。”
村里人也跟着沈晚意笑着点头:“晚意好啊,越长越好看了。”
穿过武山村,林听几乎到不到小孩子像之前那样到处乱跑,也看到大家晒的小孩衣服,都是学子穿的那种长衫。
武山村村民,真的个个都好了起来。
就连村里最大的客栈,都是沈助兄一家开的,他还把自己的老丈人接过来,给他看守客栈。
回到沈宅,沈大力还有杨秀秀都放下手中的事宜,回来安排人给林听和沈晚意做好吃的。
今年沈轻舟回不了家,可是林听跟他们的孙女回来了。
“奶奶......爷爷奶奶,我和娘亲回来了。”
家里现在有了丫鬟和小厮,可两老还是愿意跟从前一样,要去做点事情。
不然他们总觉得,吃喝睡,无所事事的一天,日子过着,总感觉时间太长了。
“是小宝回来了。”
进门时,沈晚意不让家里的小厮进来通报,她要自己来喊两个老人。
杨秀秀和沈大力听到沈晚意的声音,立马从房间出来,脸上先是笑,后面又是喜极而泣,弯腰抱起沈晚意。
“你们回来了就好,我刚才......刚才......”
杨秀秀喉咙哽咽,连话都说不利索。
“我刚才还想着给你们收拾屋子,再跟轻舟他爹去村口接你们,没想到你们就回到家了。”
村里现在外地人比平时少了很多,马上就过年,大家也不用那么忙了。
“婆婆辛苦了,这天寒地冻的,你有什么事,让下人去做就好了。”
林听心疼两个老人,但他们在家人的事情上面,就喜欢亲力亲为。
“不辛苦,你们回家了,我心里高兴啊。”
说着说着,杨秀秀就哭了起来,林听安慰她良久,她才缓过来。
“小宝,还有林听,家里做好了饭,你们去洗洗手,过来吃饭吧。”
沈大力不会表达,但他红润的眼眶,足以说明一切。
“好,婆婆把晚意放下来吧,我们先去吃饭。”
现在时间还早,林听先把饭吃了,今日她到家,晚上估计他们家会有很多人来串门。
果不其然,晚上村长他们,还有李博实,沈助兄一家,包括村里的人的其他人都来了。
大家围炉畅谈,就坐在沈宅的院子里烤火,杨秀秀还拿很多瓜子出来,给大家一起消磨时间。
村长他们过来,除了来看林听,更多的是要来跟林听说一些明后年的规划。
事关武山辣椒,也相当于是全武山村的人开会了。
“林听,武山辣椒现在是供不应求,还有很多商人,来这订购运往西罗那边去的,这势头太大了。”
这么大个作坊,现在的银子如流水一般落入他们手中,这样的赚银子速度,是所有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林听带领了他们过后,武山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积蓄,与以前的苦难对比,他们才发现,这个世界,有两个不同的自己。
“是啊,今年分红,直接让全村的人,吃饱饭,想吃肉就吃肉了。
林听,武山村辣椒离不开你,明年我们的经营模式,是否还是如此?”
说话的是李博实,现在整个武山辣椒的作坊,都是他说一不二,这也让他有了很大的压力。
“李大哥,现下东夏和西罗交好,明年和后年我们都可以加大生产,但我们秉着走一步看三步的原则,第三年的时候,适当减少生产。”
村长和村里人都不懂,这么好的势头,不应该继续加大的做下去吗?
怎么两三年后,反倒减少产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