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结网
一个时辰后。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龙涎香的烟雾袅袅升腾,盘旋在雕梁画栋之间,为这凝重的气氛更添几分压抑。
皇帝李景炎,转身坐在那宽大的御案之后,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呈上来的奏疏,眉头紧锁,眼中隐有怒色。
此时,锦衣卫同知朱雀疾步走入,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沉声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皇帝李景炎微微抬眸,目光扫向他,低声道:“讲。”
锦衣卫同知朱雀起身,压低声音道:“启禀陛下,埋伏在他们身边的锦衣卫暗探来报,发现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员,如今正蠢蠢欲动。他们暗中派人在京城各处悄然散布谣言,臣已截获部分言论,皆是称此次天地大震乃因变法逆天,触怒上苍,还蛊惑百姓,说朝廷奸佞弄权、妄改祖制,才招致如此灾祸。”
皇帝李景炎,冷哼一声:“这帮逆臣,朕锐意革新,为的是江山社稷、黎民苍生,他们竟妄图混淆视听,果然狗改不了吃屎,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可真是利益若花迷人眼。”
锦衣卫同知朱雀,继续说道:“陛下,据可靠消息,他们已暗中串联,准备在宫门前长跪,意图以民意裹挟朝廷,迫使陛下停止变法……”
皇帝猛李景炎站起身来,龙袍下摆随之拂动,他在御案前来回踱步,片刻后,眼中闪过一抹杀意:
“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岂容他们这般肆意妄为!传朕旨意,但凡涉及之人,一个都不许放过,既然他们不想体面,朕倒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
皇帝李景炎顿了顿,眼底的寒意未消,又问道:“朕命你彻查潜伏在大燕京城的,西蜀国靖安司的暗探,如今查得如何了?”
朱雀神色一凛,赶忙上前一步,抱拳回道:“回陛下,此事已经有些眉目了。臣率锦衣卫精锐,日夜不辍,通过多方眼线排查,已锁定了几处疑似窝点。这些西蜀暗探极为狡猾,平日里伪装成普通商贩、杂役,隐匿于市井街巷之中,与常人无异,若不仔细甄别,实难发觉。”
“根据锦衣卫沈炼那边,从那名,西蜀国玄级暗探中口撬出来的情报,经过多方核实,顺着一些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到了此人曾接触过的,西蜀国靖安司,一处一疑似据点,京城外城,南城的一处旧宅,以及东城码头附近的几家货栈。臣推测,那旧宅许是他们传递情报、商议机密之处,而码头货栈则便于他们借助往来西境的商船,借以运送物资,实为暗地传送情报的联络路线。”
皇帝李景炎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冷峻:“做得好,既已有线索,便顺藤摸瓜,莫要走漏了风声,以免打草惊蛇,必要之时,可提前抓捕,自行斟酌。”
朱雀应声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臣已加派人手,对那几处可疑之地严密监视,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将这些暗探一举擒获。臣还安排了一些精明能干之士,混入周边人群,佯装成普通百姓,留意是否有新的可疑人员进出,发现他们,最近正和许多戏班,接触的有些过于密切……必有所谋……”
“如此的话……”皇帝李景炎微微冷笑:“既然那些反对变法的达官显贵,皇室宗亲,似乎也挺喜欢看戏的,那就让他们自己变成一场戏吧!”
“遵旨!”锦衣卫同知朱雀领命,知道皇帝陛下的意思。
皇帝李景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如此甚好,朕静候你的佳音——”
“遵旨,陛下!臣告退。”朱雀再次单膝跪地,行礼之后,转身快步退出御书房。
皇帝李景炎则重新坐回御案后,目光凝视着手中的奏疏,陷入了沉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每一下都仿佛敲在这江山的命脉之上。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些奏疏上。
“哼,朕之变革,旨在破旧立新,让这大燕的山河重焕生机,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只知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罔顾天下大势。”李景炎心中暗忖,挡朕者死。
————————
与此同时,京城东郊的一座府邸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更添几分诡谲。密室之中,几个身影围坐一团,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出水来。
居于首位的,是皇亲李崇武,虽年逾花甲,却目光如炬,精神矍铄。他面色阴沉似水,重重地叹了口气,打破了室内的死寂:
“诸位,陛下此番执意推行变法,全然不顾祖宗成法,肆意妄为!我等身为皇室宗亲,世受皇恩,食君之禄,本当忠君之事。可如今呢?朝堂之上,尽是些新进的狂徒,凭借着陛下的一时宠幸,大肆折腾,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诸多宗亲,因这变法,俸禄被降,世代承袭的利益无端受损,长此以往,我大燕根基何存?”
说罢,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烛火乱颤。
众人听闻,纷纷面露愤慨之色,点头不迭。一位中年官员紧接着接口道:“郡王所言极是!如今民间被这变法折腾得怨声载道,再看天象,地震、洪涝接连不断,这分明就是上天示警,皆是变法惹出的祸端。我等若还畏缩不前,怎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言及此处,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咬牙切齿的模样仿佛与变法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时,角落里一位郡王模样的人压低声音道:“依我之见,咱们不能只在京城闹腾。当下南方实权三王,那可是此次削藩的重中之重,必然对小皇帝满心怨恨。若能说动他们加入,咱们这场‘劝谏’,声势必将浩大无比,让陛下不得不重视。”此话一出,众人眼中皆闪过一丝光亮,似是看到了转机。
然而,话音刚落,便有一位较为谨慎的宗亲皱眉反驳:“南方三王如今在京城孤立无援,他们怎敢在此时轻易表态?这不是明摆着把把柄往皇帝手里送,除非是不想活了。诸位也都瞧见了,多次朝会上,他们可都是唯皇帝马首是瞻,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怎会轻易与咱们联手?”
这一番质疑,让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黯淡了几分,众人再度陷入沉思,密室内一时静谧无声,唯有烛火的“噼啪”声。
“哼!”李崇武冷哼一声,打破僵局:“不管如何,明日咱们按原计划行事,齐聚宫门前,定要让陛下知晓民意不可违,祖宗之法不可废。至于南方三王那边,再从长计议,先把京城这一局盘活了。”
言毕,室内众人应和之声此起彼伏,只是这声音中,多少夹杂着些忐忑与不安,好似最后的挣扎。
待众人走后,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正是南方实权番王安王。烛火摇曳,光影在他冷峻的面庞上跳动,勾勒出他深邃眼眸中暗藏的算计。
李崇武见他现身,眼中闪过一丝惊惊恐,却又迅速恢复镇定,微微拱手道:“安王……你怎会在这?”
安王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抬手止住李崇武的话头:“果郡王不必多言,本王在后面可听得一清二楚。”
他踱步向前,手指轻轻拂过桌案,似在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周围几人刚刚坐过的位置,“哼,这小皇帝的变法,确实搅得大家都不得安宁。”
李崇武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急切地说道:“安王,如您所言,咱们都深受其害。如今殿下现身于此,想必也是有了主意。南方有殿下您坐镇,兵强马壮,若您肯振臂一呼,加入我们这次‘劝谏’,必能让小皇帝投鼠忌器,重新思量这变法之事。”
安王听闻,却并未立刻作答,只是微微抬眸,望向密室顶端,似在思索。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你们以为本王在京城孤立无援,就真的毫无作为?”
语气中透着几分高深莫测,“那小皇帝三番五次想要削藩,我若不早做筹谋,今日岂有活路?”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份密信,在众人面前晃了晃,“这京城内外,支持咱们的势力可不少,暗流涌动,小皇帝又能掌控几分?”
李崇武目光深沉地看着安王,心中权衡利弊,片刻后抱拳道:“安王既如此,明日宫门前的行动,您可有何安排?若您能出面,震慑力自然不同凡响,可若您不便现身,也望能指点一二,助我等一臂之力。”
安王负手而立,在室内缓缓转了一圈,最终停定:“你们只管按计划行事,闹得越大越好。本王在暗处,自会有动作,定要让小皇帝明白,这朝堂不是他一人能说了算的。”
言毕,安王将密信交到其手中,大步向密室出口走去,临到门口,又回头叮嘱道:“莫要漏了风声,否则,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说罢,身影没入黑暗之中,果然如陛下所言。与其让这些愚蠢,看不清形势,死性难改之人,将来回到封地,面对变法暗中使绊子,不如趁现在好好清理清理。
——————
羿日,午时。
晨日光熹微,却驱不散笼罩在燕京城上空的阴霾。皇宫内,太监宫女们脚步匆匆,各司其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殿宇廊道之间,紧张的氛围如绷紧的弦。
“来人,传朕旨意,今日午朝,各部务必详实禀报现阶段救灾进展。”李景炎声音略带沙哑,却不容置疑。小福子匆忙领命而去,脚步急切。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众大臣面色疲惫,却强打精神,依次出列禀报。
户部尚书上前,躬身行礼:“陛下,臣昨夜清查京城周边粮库,幸得前些时日为防荒年有所囤粮,如今尚可支应。已按您旨意,开仓放粮,流民聚集处皆设了粥棚,暂保百姓无饥馁之患。”
李景炎微微颔首:“做得好,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粮储,不可掉以轻心,若有短缺,即刻从富裕且未受灾的临近州县调配。”
“臣遵旨!”刘卿退下,额头汗珠滚落,这一夜奔波,他深知责任如山。
兵部尚书紧接着奏报:“启奏陛下,京城内外驻军已严守各处,九门盘查严密,昨夜擒获数名趁乱打劫之徒,均已严惩。周边各府亦进入戒备,暂无异动。”
他声如洪钟,眼神透着军人的果敢。
“不可松懈,谨防敌国借机生事,加强巡逻。”李景炎叮嘱道。
工部尚书上前,愁眉不展:“陛下,京城民房建筑损毁严重,城墙多处坍塌,城楼亦有破损,工匠民夫虽已全力抢修,然工程浩大,人力物力消耗甚巨。”
李景炎目光深沉:“务必加快,可多拨银钱招募能工巧匠,材料若有不足,从他处征调。”
刑部尚书也出列:“应天府衙役昨夜全力缉拿,哄抬物价者二十余人已入狱,市面稍稳。百姓受灾之地,衙役皆在协助救援,安抚人心。”
“继续严查,乱世用重典,对为害百姓者绝不姑息。”李景炎言辞冷峻。
礼部尚书李元洪奏道:“安抚祭天仪式筹备妥当,今日巳时即可举行,宣讲抗震之法的人手也已安排,定能安抚民心。”
“好,仪式需庄重肃穆,让百姓感受到朝廷关怀。”李景炎神色稍缓。
“启禀陛下,据统计,京城内城,受灾百姓已逾十三万,伤亡人数初步估计达一万有余,损毁房屋近千间。城西、城南受灾尤为严重,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现正安置于城外几处空旷营地。”
京兆尹钱肃跪地呈报:“京城外城,伤亡百姓万余人,损毁房屋近两千间,物资调配正加急进行,伤者已陆续送至医馆救治,其余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说到此处,他声音哽咽,这惨烈灾情,令人痛心。
李景炎闭眼片刻,深吸一口气:“全力救助,务必使百姓有屋可住,有药可医。”
“遵旨!”众臣齐声应和。
李景炎有些无奈,这还是仅仅是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其他地方的周报没有那么快呈上,情况怕是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估计其他国家也在四处救火,说不定更加严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