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490章 搬迁新工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明冷笑一声,走上前去,双手抱臂道:“卢少爷,说话可得有证据,空口无凭可不能污蔑人。”

卢俊才哼了一声,指着工厂里的设备说:“这些改良的织机、水车,还有精钢的技术,都是我们卢家研究多年的成果,你们分明是偷去了!”

叶明不紧不慢地说:“卢少爷,这些都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若你不信,咱们可以找行家来鉴定。”

卢俊才脸色一变,眼神闪烁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带人走了。

叶明也知道这些日子发生的这些,都是那些世家大族不想让自己的工厂真正开工。

很快在叶明的监督下,整个工厂就完工了,叶明让鲁山阻止庄子里的人把庄子里的作坊全都搬到新工厂里去。

他像个孩子一样蹲在庄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下,津津有味地啃着甜瓜,眼睛却不时地瞄向不远处正在缓慢移动的二十辆牛车。这些牛车排成一列,正朝着新建的工厂缓缓前行。

打头的牛车上,铁匠刘老黑紧紧地抱着他的风箱,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贝一般,嘴里还嘟囔着:“这可是俺太爷爷传下来的家伙什啊!”

叶明见状,不紧不慢地走过去,一边吐着嘴里的瓜子皮,一边指着远处说道:“刘叔,您别担心,新工坊给您准备了一个双排风箱呢。”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那可是铸铁的,还带水冷槽,保证能把您的胡子都吹得打卷儿!”

就在这时,铁匠铺的夯土墙被推倒了,扬起一片尘土。三个学徒见状,急忙扒住门框,放声大哭起来。

叶明见状,二话不说,拎起一个铁砧就往牛车上一扔,然后对着那三个学徒喊道:“哭啥呢?新的砧子能加热,就算是寒冬腊月,你们打铁的时候手也不会被冻着!”

与铁匠铺相比,织布坊那边的情况似乎更加糟糕。王寡妇抱着织机上的梭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死活不肯起来,嘴里还念叨着:“这木头可是浸了俺男人的血汗啊,离了地气就织不出好布啦!”

叶明无奈地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带滚珠的铜梭子,递给王寡妇,说道:“王婶,您试试这个,这可是我专门给您准备的。有了这个,保准您一天能多织三匹布呢!”

搬迁到新工厂已经是第三天了,大家都在忙碌地整理和布置着。然而,就在这一天,新工厂的东墙根突然堆起了一座小山。

鲁山手里举着账本,急得直跺脚,他对着叶明喊道:“三少爷!您看看,这帮人连腌菜缸都要往工坊里搬啊!”

叶明闻声走过来,看着满地的锅碗瓢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这有什么不好的?正好,咱们把食堂再扩充三间,以后大家吃饭的地方就宽敞多了。告诉大伙,今天晌午管饭的肉包子管够!”

鲁山听了叶明的话,虽然觉得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照办。

辰时三刻,新高炉里的第一炉铁水开始翻滚起来。刘老黑抡起大锤,正准备往模具里浇铁水,突然他的手僵在了半空中,眼睛瞪得大大的,惊讶地说道:“这火候……这成色……”

只见那铁水浇进模具时,竟然泛着一层青蓝色的光晕,比他祖传秘法炼出来的铁水还要纯净。

叶明见状,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叫焦炭高温炼铁法。”说着,他用铁钳夹起一块精铁锭,递给刘老黑,“您老试试这铁锭的刃口如何?”

刘老黑接过铁锭,毫不犹豫地一锤子砸了下去。只听“铛”的一声,火星子溅出三丈远,而那铁锭上却只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印。

与此同时,织造坊里也突然传来一阵惊呼。王寡妇站在一台自动穿梭的织机前,眼睛都看直了,她的手指头不停地哆嗦着,嘴里喃喃说道:“这、这织锦比宫里娘娘穿的还要细密啊!”

\"咱们这叫流水线。\"叶明扯着刚下机的棉布,\"从纺纱到染色十二道工序,每道专人专岗。\"他突然抖开匹月白色细棉,\"这布浸过明矾水,沾血一搓就掉。\"

搬迁第七日,阳光透过仓库的窗户,洒在叶明身上。他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打算盘,算盘珠子在他指尖飞快地跳动着。

就在这时,春桃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里高举着三本厚厚的账册,满脸喜色地喊道:“少爷!铁器铺这月的出货量翻了三倍!”

叶明闻言,眼睛一亮,手中的算盘珠子拨得更快了,他边算边说:“不止如此,铁器的良品率从原来的五成提升到了九成,这意味着我们的废料重熔又能省下三成的材料。”

然而,当他算到食堂开支时,算盘珠子突然卡住了。他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这是怎么回事?食堂的开支竟然超标了……刘老黑一顿能吃十八个肉包子?”

十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朱雀大街上热闹非凡。人群簇拥在一家新开张的店铺前,店门口三丈长的红绸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当红绸被揭开时,围观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倒抽一口冷气——只见青砖墙上镶嵌着一整面巨大的琉璃窗,阳光透过琉璃窗,将店内照得通亮。店内,三十架织机整齐地排列着,织机上的梭子如同飞鸟一般,在空中飞速穿梭。

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声惊呼:“这不是叶明叶家三少爷的产业吗!”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都在惊叹叶家三少爷的新奇玩意儿。

这时,叶明从店内走出,他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衫,面带微笑,拱手向众人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今日小店开业,凡进店者皆有礼品相送,还有这琉璃窗,乃是我新研制之物,透光性极佳。”

众人一听有礼品,便纷纷涌入店内。叶明又命人抬出几匹刚织好的棉布,展示给大家看。

正在众人看得入神时,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着官服的大人。

他走进店内,仔细打量着织机和琉璃窗,眼中满是惊讶。

叶明见状,赶忙上前施礼:“大人,不知您对小店之物可还满意?”

大人抚须笑道:“三少爷果然是奇才,这些新奇物件若能推广,必能造福百姓。”叶明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个好机会,便与大人攀谈起来,期望能得到官府的支持。

旁边的叶家铁器铺子。

“精铁锄头五十文一把!”伙计站在店门口,敲着铜锣,扯着嗓子高喊,“买三送一,断刃包换!”

这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

而在对面的茶楼里,一群绸缎庄老板们正围坐在窗边,他们手中的茶碗因为震惊而叮当乱响。其中,最沉得住气的赵掌柜也不禁脸色发白,他喃喃道:“他这价钱,连生铁的本钱都不够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新工厂的冶铁坊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焦炭混着铁矿石在回转窑里打滚,废铁渣都被碾碎铺了路。

铁塔蹲在窑口啃烧饼:\"告诉刘老黑,少爷说了,下批锄头再加个弯钩,当登山镐卖双倍价。\"

谷雨前后,北疆来了队风尘仆仆的客商。领头的大胡子摸着精铁铠甲不撒手:\"这锁子甲比突厥人的还轻便!\"

\"客官好眼力。\"掌柜的掀开甲片,\"内衬是防火棉,箭矢穿甲即卡。\"突然压低声音,\"叶家工坊特供,买百副送袖箭图纸。\"

当夜,二十辆镖车悄悄出城。车辙印深得异常,守门兵丁却都\"恰好\"在打盹。叶明站在城楼上抛钱袋:\"李校尉,听说令堂要做六十大寿?\"

三个月后,叶秋的密信随着信鸽落下。信纸背面印着个带血的马蹄铁印,正面画着歪扭的笑脸——边关新到的三千套铠甲,让突厥骑兵吃了大瘪。

叶明把信纸往账本里一夹,拨着算珠哼小曲。春桃突然指着窗外惊叫:\"少爷快看!\"

庄外官道上,各地商队的旌旗遮天蔽日。西域胡商牵着骆驼,岭南客商赶着象车,把新工厂围得水泄不通。不知谁喊了句\"叶三少来了\",人群轰然炸开,漫天银票飞得比柳絮还密。

\"诸位!\"叶明跳上了望塔吹铁哨,\"精铁农器要等三个月,棉布存货只够卖十天......\"

\"我出三倍定金!\"泉州海商直接扔上箱金锭。

\"我们蜀中商会包圆今年的麻布!\"锦袍老者甩出地契。

叶明摸着下巴盘算,突然瞥见人群里几个熟悉面孔——上月还骂他扰乱行市的布庄掌柜,此刻正拼命往前挤。他忽然咧嘴一笑:\"想要货?得按我们工坊的规矩来。\"

次日,新挂出的鎏金牌匾惊掉众人下巴——\"叶氏百货招标会\"。鲁山捧着新刻的印章直哆嗦:\"少爷,这'流水线特许经营'是啥意思?\"

\"就是教他们建分坊。\"叶明往契约书按手印,\"咱们出技术收分成,躺着数钱。\"

秋分那日,叶秋又收到百车粮草。押运的老兵咧嘴笑:\"将军,这回来的是会发光的铠甲,夜里能把突厥马惊得尥蹶子!\"

而新工厂的密室里,叶明正数着今年第一百零八本账册。突然从暗格里抽出张海图,朱笔在琉球群岛画了个圈:\"是不是该搞海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