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分内之事
而就在赵佗正积极准备启程之际,他的一些老部下却开始面露忧色。这些跟随赵佗多年征战沙场的老兵们,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其中一人走到赵佗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将军,此番北上救援,恐怕凶多吉少啊。且不说敌军势大,单是这长途跋涉,我们的粮草补给便是一大难题。万一途中再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呐!”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将军,要不咱们还是再从长计议吧?毕竟岭南这边也是咱们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根基呀。”
赵佗听着部下们的议论,脸色愈发阴沉。他沉默片刻后,猛然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大声喝道:“尔等休要胡言乱语!吾等身为大秦军人,守土有责,保家卫国乃是分内之事。如今咸阳危在旦夕,若不及时救援,难道眼睁睁看着大秦覆灭吗?况且,公子扶苏亲自前来请求援助,足见其救国之决心。吾等岂能贪生怕死,临阵退缩?”
众部下闻言,皆羞愧地低下了头。赵佗沉思了片刻说道:
“现在局势复杂,若去救大秦,岭南必乱,但只,请大家放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未必没有扭转乾坤之机。即便最终失败,吾等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愧于大秦百姓!”说完,
他看了一眼老部下,犹豫片刻又继续说道:
“为了两边兼顾。我决定兵分两个。一路人马由你们统领留守岭南这里,另一队人马,由我亲自带领前去救秦。”
老部下听了极为震惊。便没有说话,赵佗大手一挥,再次下令部队继续前进,义无反顾地朝着咸阳方向疾驰而去。
然而,赵佗准备出兵时,他的心腹老臣又出来阻止,他的一句话又提醒了赵佗。老臣跪地不起,大声质问道:
“赵将军啊,大秦一统天下的初衷为何?大王的遗言你可记得?将军可否记得若是现在调兵长个途爬涉回咸阳,岭南必定空虚,若南国大门再起风烟,你又如何向逝去的大王交待……
赵佗听后,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曾经大王给他们岭南郡主留下一道密秘圣旨,若大秦有难时,可打开一看。赵佗听后,心中猛地一震,部下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他。他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曾经始皇帝给他们岭南郡主留下一道秘密圣旨,言明若大秦有难时,方可打开一看。
赵佗当即吩咐左右,速速取来那道密旨。不一会儿,一名亲兵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檀木匣子走进营帐。赵佗接过匣子,轻轻打开,从中取出那道尘封已久的圣旨。圣旨展开,赵佗细细研读,脸色愈发凝重起来。
看完圣旨,赵佗沉默良久,而后缓缓对扶苏说道:“扶苏公子,这道密旨乃是陛下当年所留,旨意中言及,岭南初定,百越之民尚未完全归心,若贸然回师中原,恐岭南复乱,危及大秦南疆。陛下之意,是让我们坚守岭南,保一方太平,即便大秦本土有变,也不可轻易放弃。”
扶苏心中一沉,他理解始皇帝的深谋远虑,但大秦如今危在旦夕,咸阳城已破,无数百姓正遭受战乱之苦,他又怎能坐视不管。“赵将军,陛下的旨意固然重要,但如今大秦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咸阳城已被义军攻破,若我们不回去救援,大秦恐再无复国之望啊!”
孙健也在一旁说道:“赵将军,如今局势与陛下留下密旨时已大不相同。若能回师击败义军,重立大秦,不仅能拯救天下苍生,也可保岭南安稳。否则,义军得势,岭南恐也难有安宁之日。”
赵佗眉头紧锁,内心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他深知扶苏和孙健所言有理,可始皇帝的密旨又如同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心头。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都静静地等待着赵佗的决定。
过了许久,赵佗终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罢了,扶苏公子、孙先生,你们的话让我明白了,如今的局势已容不得我们墨守成规。大秦是我们的根基,若根基不在,岭南即便保住又有何意义?我决定出兵回援咸阳,但我们需从长计议,制定周全的战略,切不可贸然行事。”
扶苏和孙健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赵将军深明大义,有您相助,大秦定有复国之望!”
于是,赵佗与扶苏、孙健立刻开始商讨行军策略。他们分析了当前各方势力的分布情况,得知刘邦、项羽虽已占领咸阳,但二人之间矛盾渐生,正为争夺关中之地明争暗斗。而其他各路义军也各怀心思,并未形成统一的联盟。
“如今刘邦、项羽看似势大,但实则貌合神离。我们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赵佗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先避开他们的主力,从侧翼迂回,收复周边失地,壮大自身实力,再寻找时机,直捣咸阳。”
扶苏点头表示赞同:“赵将军此计甚妙。只是行军途中,我们还需注意粮草补给和情报收集,切不可掉以轻心。”
商议已定,赵佗迅速点齐十万秦军精锐,将兵权交给扶苏。
然后赵陀说道:
“太子殿下,这也是老臣最后一次如此称呼你,大王的遗旨老臣也不能为背,而大秦有难,又不能袖手旁观,老臣只能出此下策,将大秦十万精锐的兵权送于殿下回援救秦,老臣依然坚守南国之门,不负大王嘱托!”说完就就将手中的灵牌给了扶苏。
.此时,大家正准备踏上回援咸阳的征程时,前方的斥候传来消息,刘邦已派大将樊东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拦截他们。
“樊东?此人据说足智多谋,是刘邦麾下的得力干将。”赵佗看着斥候,面色凝重地问道,“可知他带了多少人马?如今驻扎在何处?”
斥候回禀道:“他已率五万大军,在前方三十里处的隘口扎营,堵住了我们的必经之路。”
孙健皱了皱眉头:“这樊东来得好快,看来刘邦已察觉到我们的意图,想要将我们阻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