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二章 希望牌饲料

李松的招工启事一贴出去,立刻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关注。大家纷纷前来报名,都希望加入销量火爆的青贮饲料研发基地。

经过一番筛选,李松选了一批身强力壮、踏实肯干的村民。他亲自给新工人们进行培训,详细地讲解青贮饲料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工人学得很快,仅仅经过一天的培训,工人便可以展开工作了。

新人的加入,让生产线上充满了新的活力。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新工人对工作还不熟悉,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了一些小失误,李松为了不降低青贮饲料的品质,采用了以老带新的策略,让老工人带新工人。就算是新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误,老工人也可以立即给予纠正,这样不会对青贮饲料的生产产生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调整,新人们逐渐熟练起来,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着的提升。青贮饲料的产量再次提高,库存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但李松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市场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极大。为了让青贮饲料在未来能够持续占据更多市场,他又开始琢磨着研发新的产品,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与此同时,李松也没有忘记关注市场动态,特别是刚刚和他建立合作的狗哥。李松几乎每天打一个电话,关注他那边的需求量,以免狗哥那边卖得太多,他这边无货可发。

狗哥也不负所望,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和口才,将青贮饲料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周边的公社,就连更远一些的公社也对他的青贮饲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市场的拓展,李松的青贮饲料研发基地逐渐声名远扬。不少农业专家和学者也听闻了这个消息,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李松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虚心请教。专家们对李松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李松对青贮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关键是产量也比之前高了两倍还多。

随着生意的蒸蒸日上,李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竞争对手开始模仿生产青贮饲料以及经营模式,试图分一杯羹。面对这种情况,李松没有慌乱,反而冷静思考对策。

青贮饲料并不是那么好生产的,特别是青贮饲料发酵需要的发酵素只有他能生产,所以,对于有人模仿生产青贮饲料的事情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他们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

在招收员工之后,李松决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特色的青贮饲料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为此他专门给青贮饲料厂起了一个名字,希望饲料厂。

同时,他还在准备生产青贮饲料的几个村子举办了多场青贮饲料的推广活动,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到希望饲料的优势。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李松还注重售后服务。他建立了专门的客户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和建议。对于一些一次订购超过两百袋的青贮饲料的村子,他还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并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青贮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在李松的努力下,希望牌青贮饲料品牌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村民们信赖的首选品牌。

随着希望牌青贮饲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销量不断提升。李松不得不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增添新的设备,开挖发酵池。

不过很快李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制作青贮饲料需要的秸秆没了。白家村规模就那么大,种植的玉米秸秆就那么多。为了保证饲料的原材料供应,李松只能从周边的多个村庄那里购买。

本来只能用来烧火的玉米杆还能用来卖钱,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兴奋不已。其他村子可不像白家村,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大家可以在几个厂子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其他村子没有这种工厂,农闲的时候只能上山打猎或者偷偷地卖个鸡蛋,卖个菜之类的弄点钱,现在听说玉米杆竟然可以挣钱,村民近乎疯了一般去找玉米杆,然后送到白家村。

当第一个人用秸秆换到钱,其他人立即疯狂起来。有人为了多送几车,甚至大晚上不睡觉,打着手电筒弄玉米杆。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送来玉米秸秆,李松这边的收购工作也变得繁忙起来。为了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他专门安排了人手负责称重、记录和付款。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村民们送来的秸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于潮湿,有的夹杂着过多的杂质,这给后续的青贮饲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李松不得不再次调整策略,增加了筛选环节,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秸秆予以退回或者降价收购。

这一举措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辛苦送来的秸秆不应该被挑三拣四。李松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质量对于青贮饲料的重要性,而且青贮饲料是被他们买去喂养牲口的,如果因为他们运送的秸秆不合格,导致生产的青贮饲料有问题,那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他们。

听到李松这样说,原本暴躁的村民安静下来。因为他们仔细想了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毕竟平时购买青贮饲料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于是大家在一番商议之后,他们保证以后再送来秸秆的质量,但是也希望李松不会因此生气,不收他们的玉米秸秆。

在解决了秸秆质量的问题后,李松又面临着存储的难题。大量收购来的秸秆需要足够的空间存放,他不得不临时租用了周边的空地来存放这些秸秆。

与此同时,李松也在思考如何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