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食光记 > 游园京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昆剧《牡丹亭》讲的是少女杜丽娘美梦成真的故事,过程曲折离奇,文笔优美,放在那个时代,是经典的言情读本,影响了数代女子。明朝有个不算出名的才女冯小青,曾在读完《牡丹亭》后作诗曰: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之后便被许配给一个姓冯的大官人做侧室,一见冯生样貌卑鄙,全然不是《牡丹亭》里柳梦梅的俊俏模样,少女心碎,惊叹“我命休矣”,不久郁郁而终。而这家餐厅,因首家店开在bJ,餐厅又融入昆剧元素,名字便引用了《牡丹亭》中的经典曲目《游园惊梦》。

这是关于杜丽娘游园思春、惊梦寻梦的段落,19年阿玲到西安,我在她归途那一日,选择了西安一日游,怀揣着绝对无法和她相遇的梦,窥见店名,一下有了触动,便选择了该店用餐。如果单点的话,价格都比较高,而且所能尝试的菜品不多,于是果断在某App上买了299大洋,可以吃到诸多经典菜品的二人套餐。

餐厅在西安SKp的12楼,说是高空景观,但也不高,未能让人产生窗边观景的欲望,内部装修则有几分中式园林的感觉,屏风、盆景、鸟笼,颇为典雅。

因实际用餐只有一人,便嘱咐店家只上一个人的分量,甫刚坐定,桌面上的小花,还有黄澄澄的橘子充满温暖色调,引起适度好感,随手拿起一个剥开,甜度不差。

随后送上名为“扬州味道”,命名牵强的冷菜拼盘,包含了:镇江肴肉、高邮咸蛋、上海熏鱼以及马兰头四样,也就高邮咸蛋属扬州特产。

整体味道亦无惊喜,高邮咸蛋中上品者双黄蛋,店家所给亦双黄,想来是产自高邮无假,汪曾祺先生曾在《端午的鸭蛋》中表示: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但大约他乡非吾乡,我觉得这与别处好的咸鸭蛋对比,也没多少区别。但自清代《随园食单》就有:“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的记载”,细想起来,历史悠久,品质能保证稳定,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道上的是太湖手剥虾仁,尽管手剥二字,让我仿佛看到车间中工人们辛勤剥虾的样子,但松软的虾肉,寡淡的味道,吃进嘴里,依旧是普通的滋味,并无鲜甜之感。要说优点,就是吃起来不费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有时就是难以叫人珍惜,哪怕是别人费了大力气取来的。

虾仁之后,上菜的速度就飞速起来,可以用络绎不绝形容,看得出商家对于团购套餐轻车熟路,早已做好万全准备,通常一道菜没吃完,便有人上另一道菜,很快盘子便铺满不大的桌面,过程很有“惊梦”的感觉,若非我也急着赶飞机回去,说不定要误会成赶客了。

萝卜红烧肉,原型应该就是东坡肉,并不酥烂,瘦肉部分咬起来费劲,我刚吃完一口,便有人将我面前的盘子一推,送上一小盅扬州清炖狮子头,狮子头汤头鲜美醇正,吃起来没有印象中饱腹易腻的样子,刚想说此道还不错,服务生又献上年糕黄鱼,于是我又放掉猕桃去抢饼,吃起年糕小黄鱼,这是外观上颇为浓油赤酱的一道,兴许心情被送餐节奏带得浮躁,我也体会不出黄鱼的鲜美,大概这个做法本身也突出不了鱼的本味,我只记下那黏稠的甜酱味道,正如游园中《绕地游》的唱词: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三道肉都只浅尝,青菜也来了,说是鸡毛菜,又和以前吃的鸡毛菜不同,茎部少了鸡毛色的白,吃起来有点韧,带一些菜苦味,后面的点心是生煎包与黄桥烧饼,生煎包已经微微凉,失去了最佳赏味时间,还是想念上海街头的生煎包,因为刚刚做完,还沾着锅底,趁热奉上,烟火气可以掩盖很多不足。黄桥烧饼是泰州名点,亦是开国第一宴的点心之一,古已有之,只因黄桥决战有了此名,吃起来就像无陷的苏式月饼,只是没有了内陷的增色,无论口感和滋味都显得单调,最后登场的是菊花豆腐,传统的扬州功夫菜,以刀工见长,这道豆腐刀工还行,但汤的滋味说不出的奇怪,不知为何有个腥味,想来是高汤没做好的祸。此汤过后,面对满桌剩菜残羹,我既感叹套餐分量的实在,但也确实是出品整体一般,也罢,就当是一场梦吧,杜丽娘、冯小青做的是春梦,我做的是惊梦,正如我心中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