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秋的晨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叶知秋站在太和殿前,看着这熟悉的景色,心中浮现出当年在叶府习医时的点点滴滴。

\"陛下,储君考核的最终结果出来了。\"萧远珩捧着一份密封的竹简走来。这是他们精心设计的选贤制度的第一次实践,关系到改革能否永续。

叶知秋没有立即打开竹简,而是缓步走向旁边的药园。这些年来,御花园里的药草越种越多,从最初的几株到现在的数百种,每一株都承载着她的心血和期望。

\"知道吗?\"她轻抚一株当归,\"这些药草,就像我们的改革。需要日日照料,更要耐心等待。\"

正说着,大女儿昭儿和二儿子明儿联袂而来。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在这几年的历练中展现出各自的才能。昭儿继承了母亲的医者仁心,在民间行医济世;明儿则精通军政,在边疆安抚各族。

\"母后,\"昭儿开口道,\"无论考核结果如何,我们都尊重您的决定。\"

叶知秋欣慰地点头,打开了竹简。仔细阅读后,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昭儿,朝廷考核组一致认为,你最适合继承大统。\"

全场一片寂静。良久,明儿第一个开口:\"姐姐确实最适合。这些年,她在民间行医,最了解百姓疾苦。\"

昭儿却显得忐忑:\"母后,我配得上这份重任吗?\"

叶知秋拉着女儿的手,来到太和殿前:\"当年我也有同样的疑虑。但后来我明白,治国如医病,最重要的是仁心。你有这份心,就一定能做好。\"

午后,她在文华馆主持最后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济济一堂,不仅有朝廷重臣,还有各地推举的贤能和域外使节。

\"今日召集诸位,\"叶知秋环视众人,\"是要向天下宣布一件事:朕决定在月圆之日禅位于长女昭儿,自己则与皇后归隐山林,潜心医道。\"

殿中一片哗然。有老臣立即跪地劝阻:\"陛下春秋正盛,何必急于归隐?\"

叶知秋微笑道:\"正因为朕还清醒,才要趁此时完成交接。让改革的成果能在新人手中继续发展,这才是真正的远见。\"

萧远珩走上前来:\"陛下说得对。这些年的变革,不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永续发展的制度吗?现在是检验这个制度的时候了。\"

傍晚,叶知秋带着昭儿巡视各个重要机构。在太医院,叶知昭正在指导年轻医者;在文华馆,各国学者在切磋学问;在监察署,新任命的监察使们正在认真办案。

\"看到了吗?\"她对女儿说,\"这就是我们留给你的根基。这些制度和人才,都是你未来的助力。\"

夜幕降临,叶知秋在御花园中召集家人密谈。她详细交代了自己的归隐计划:要在江南建一所医馆,专门收治贫苦百姓,同时培养医者。

\"为什么选择江南?\"明儿好奇地问。

\"因为那里是你外祖父的故乡,\"萧远珩解释道,\"也是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

叶知秋补充:\"更重要的是,那里需要我们。边远地区的医术还很落后,正好让我们发挥余热。\"

第二天一早,她开始处理最后的政务。每一份文书都仔细批阅,每一个决定都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制度延续的安排,更是一丝不苟。

\"这是朕最后的政令,\"她对文武百官说,\"设立'医政司',专门负责医术推广和医德培养。让济世之心,永远流传。\"

午时,她召见了各地的使节。这些年来,大唐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武力征服转向文化交融。如今四方宾服,实现了真正的天下太平。

\"要记住,\"她对使节们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这份和谐,比任何武功都更加珍贵。\"

黄昏时分,她在太和殿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叶家姐妹难得相聚,加上子女孙辈,满堂欢笑。这一刻,她既是一国之君,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姐妹。

\"其实我常想,\"她对众人说,\"我们叶家最大的福分,不是权势显贵,而是这份医者仁心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家业。\"

夜深了,叶知秋独自在御书房写下最后的家书。这不是给子女的,而是写给天下万民:

\"医者,济世为怀;君者,天下为念。朕以医心治国,不过是尽一份子的责任。今将归隐山林,继续行医济世。望天下人都记住:权势如浮云,唯有仁心永存。\"

月光如水,洒在她的案头。萧远珩轻轻走来,为她披上一件薄衫:\"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她露出释然的笑容,\"这些年,我们以医者之心改变了这个时代。现在,该让下一代继续创造他们的传奇了。\"

站在高处,望着这座她执掌多年的宫城,叶知秋心中没有半点留恋。她知道,真正的功业不在这些宫墙殿宇,而在那些看不见的改变:百姓能看得起病,寒门子弟能有出路,天下能够安宁祥和。

这就是她要留给后世的最后箴言:为政如医,以心为本。这份仁心,将永远流芳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