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三魂九命之异能女记者 > 第55章 豪华方丈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潘晓晨和伍月对视一眼之后异口同声地说:

“手串!”

潘晓晨去新疆采访之后带回来和田玉手串,送给伍月,伍月因此对和田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人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和田玉珠子,闲来无事就一起穿珠子,做项链,手链,喜欢什么就留心什么,所以她们会注意到师父的手串。

伍月:“你也注意到了师父的手串了?”

“嗯,那是上好的和田玉籽料,那净度、油润度、尺寸,价值不菲。”

“我也这么觉得,光听你说上好的和田玉籽料什么样,没见过实物,这回我算见识到了。”

“月儿,你有没有觉得师父这手串有点奇怪?”

“奇怪在哪里?”

“你看其他师父也有手串或者念珠,但都是木质的,价格不贵,他们拿在手里用作计数,这位师父的手串却是和田玉籽料,他手上拿着另一串普通念珠,这串藏在袖子里,这不奇怪吗?”

“嗯嗯,如果不是咱俩眼尖,不会发现他袖子里的和田玉,会不会是信众布施的呢?”

“有这种可能,但是什么人出手这么阔绰,布施这个人是不是有所求,才会送这么贵重的东西?这手串没有归寺里所有,而出现在这位师父的手腕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答案啊。”

“对对对,咱们查查这手串的来历,我大胆假设一下,会不会跟功德箱里消失的钱有关呢?”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按你的思路,即使二者毫无关系,最后把事情调查清楚,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两人商讨着调查方法,不知不觉困意袭来,先后入睡,梦里都在探案。

第三天的课程是农禅,佛家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自给自足是大部分寺院的宗旨,寺里比较大的开销是穿衣吃饭,纺线织布解决穿衣问题,开荒种地解决吃饭问题,天明寺僧人比较多,手动织布裁衣不能及时满足僧众的需求,僧衣采取按需采购的方式解决,他们地处山间,寺周围有大片山地可以开荒播种,春种秋收,不做禅修营的时候,僧众编好出坡(劳动)小组,轮流到田里耕种,贤耕法师出家前是农民,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积累了丰富的耕种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僧田年年丰收,收获的蔬果吃不完,结缘给义工和周围信众,道真法师又把禅修和耕种结合,开设农禅课程,让僧众和禅修营的营员通过劳作,实证修禅,把闻思修有机结合,大家都觉得通过田间劳作,修证结合,非常受益。所以农禅成为天明寺禅修营的特色课程。

潘晓晨和伍月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种田的经验仅限于花盆种菜,当贤耕法师带着大家来到观音像后山的田地时,她们被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震撼到了,有大白菜、芹菜、香菜、黄瓜,还有只在菜市场见过的秋葵,现在活生生地长在地里面,开始她们以为是辣椒,除了绿色秋葵,还有紫色的。真正的辣椒也有,可爱的朝天椒,一个小尖椒向天上发射着看不见的辣椒射线。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西红柿,有的像葡萄一串串的,有的灯笼大,红彤彤的底色带着橘黄色的纹路,还有绿色鸡蛋大小的,黄色椭圆形的,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两人看见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蔬果就疯掉了,此刻正在寺院里,她们不能完全表露内心的激动,强装淡定,完成了师父教的农禅课程,自由活动时间,两人奔向田园,拥抱花花草草蔬蔬果果,这种和大自然无缝融合的感觉太美好了!土地给人踏实的归属感,怪不得古人各种祭祀虔诚跪拜土地,江山社稷,仓廪食中孕育着国泰民安,农耕民族的文明,骨子里对土地稼穑有天然的亲厚基因。

这一天的课程,伍月和潘晓晨学习得非常开心,不但体验了除草的辛苦,收获的喜悦,还在劳作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之前所学的《禅修指要》,她们领悟到了禅修不仅仅是在盘腿坐禅时,也在行住坐卧里,时时刻刻都是禅,最后一天禅修营结营仪式,潘晓晨、伍月等四位营员的分享得到了师父的称赞,离开寺里之前,师父给她们一个特别的奖励,就是“和尚茶禅”:到方丈室品尝道真法师亲自采摘制作的禅茶,潘晓晨和伍月等四人兴奋极了,她们跟着师父来到方丈室。

方丈室布置得非常古雅,四面墙上有一面是手绘佛像、唐卡,其他三面是名人字画,一张巨大的茶桌放在进门对面,茶桌是金丝楠木的,一整块木料随形做的,厚度有20公分,茶桌正中摆着一把太师椅,显然是大和尚的座位,对面四把官帽椅,桌上的茶具非常讲究,柴烧建盏,景舟石瓢,银质鎏金錾刻幽兰的茶荷里放着茶叶,条索紧实,香炉里飘出沉香的味道,整个方丈室给人一种身心安宁的感觉。

道真法师从侧面一个门里走出来,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潘晓晨四人赶紧合十念佛回礼,法师招呼几人坐下,开始煮水、温壶、投茶、泡茶、分茶,方丈室里寂静无声,茶在水中翻滚,在杯中安住,空气中腾起了山间的花果香,闭上眼,好像感受到微风轻抚,一晃就来到了山间禅坐。

几人默默品了三道茶,法师开口说:

“这茶如何?”

伍月抢先说:“好喝,好喝。”

“喝到了什么?”

伍月沉思,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句子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

潘晓晨喝了一口茶说:“这茶入口绵软,满口生津,回甘迅速,能喝出师父采茶做茶的用心。”

伍月看见师父后面的画里有一尊观音,她想起来如何形容茶汤的味道了:

“师父,我虽然没有喝过观世音菩萨的甘露水,但我想甘露应该就是这个味道。”

道真法师笑了笑:

“禅修营茶修时,赵州和尚吃茶去的故事你们都学习了,茶为禅心,此刻心之所向,即为茶之所味。观心何在,且吃茶去。”

潘晓晨他们几个听了似懂非懂,但觉得茶香四溢,唇齿生津,师父的话先记下来,所谓见道要修道,修道要证道,这个禅修营他们学到的东西,犹如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在日后遇到合适的温度、土壤、水分等等因素时慢慢发芽、开花、结果。

道真法师又给他们讲了种茶、采茶、做茶的过程,了解了这些几个人明白了供养偈中所说的,食物经过农民种植、工人搬运、义工烹制,才会到达众人的餐桌上,其间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虽然不能全部看见,但要能体会得来不易,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这里包含着许多人的劳动,虽不能亲身经历,但能尽量理解别人的辛苦,珍惜所得,勿论多少,这就是慈悲心的起点。

“和尚茶禅”这个特别奖励让四人各有体悟,收获良多,看了风景、修养了身心、提升了见地,这次禅修营圆满结束了,伍月要归队训练,潘晓晨把发现寺里功德金少了的事情跟主编汇报了,佛门功德金去向一直是热点话题,陈主编让潘晓晨调查清楚再回来,潘晓晨在寺院下面找了一个民宿住下,暗中开始了她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