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方净远听了秦浩的劝抚之言,立时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为王上分忧!乃是……乃是为人臣的本分!”

“好啦好啦!咱们还是不聊公事!只聊点开心的家事吧!”

秦浩话锋一转:

“我听说,你的儿孙接都到游安城了?”

“那我可得恭喜你!恭喜你一家团聚!”

“哦!瞧我这人,刚说完不再聊公事,可还得再聊一句!”

“听说令郎先前在一侯国任司徒,不知在我怀安,可任何职?是入朝中六部做侍郎,还是外放一郡为太守?”

东方净又是忙感激道:

“这还得多谢王上体恤老臣,不远千里将犬子一家从乱城之中救出接回!”

“若是没有王上,只怕是老臣再也见不到这一家儿孙了!”

随后他又笑容一收,正色道:

“既然王上能看得起犬子的微末之才,那老臣也不矫情,就举荐他为王上效力!”

“只是,朝中六部侍郎,一郡太守,这些官职都实在是太高了,他还不能担此重任!”

“臣举荐他去钟吾做一个县令!”

“县令!?这是不是太屈才了!咱们怀安可是缺人缺的紧啊!”

“我说国相,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举能不避仇!你可不能因为令郎是你的儿子,就刻意打压他啊!”

“王上!非是老臣打压犬子,实在是犬子初来乍到,绝不能一上来就委以高官重任!”

“即使他是有些微未之才,那也不行!更不要说!他还是我的儿子!”

“至于现如今我怀安严重缺少人才之事!臣以为,可以外招贤材,内兴科举!”

“内兴科举!?……科举取士!?不是!……我的国相大人!你觉得咱们现在的怀安真的能够科举取士?真的有那个条件?”

秦浩有些不敢相信。

科举制,当然也是秦浩从另一个时空引进来的概念。

在这个世界,官员的选拔,一般是世袭与举荐而来。

世袭很好理解,老子是啥官,儿子将来接班也是啥官。

举荐,那就是由旧官举荐新的官。

可是,在新兴的怀安国,以及其前身怀南公国,游安侯国时期,这两条路基本上都走不通。

怀安国才立国几年,现在的官员就是官一代,他们的儿子,有几个成年的。

而且,官职世袭,秦浩也绝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之内。

至于举荐,秦浩信任的人根本就举荐不出来多少合格的人才担任官职,而那些他不信任的人举荐的,他也不敢用啊。

所以,长期以来,秦浩一直缺少合格官员,特别是吞并钟吾后,尤为明显。

于是,秦浩就想到了科举制。

但是科举制,也要有大量的读书人为前提啊!

而这个世界上的书,在秦浩的印象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读得到的。

“回王上,此时开科取士,时机已然成熟!”

东方净远似乎早就将此事考虑了很久。

“游安郡大兴教育,已有四年,南舒与蔡郡,也有近三年,就是钟吾,也有近一年了!”

“到如今,浅读经史子集,粗通治世文章之人,虽然依然还是不多,但也有近千之数了。”

“其中,大部分是尘民出身!都是因为王上的恩惠才有了学得本事的机会,对王上的更是绝对的忠心!”

“这些人中或许能为一县之令者没有几个,但做个县丞,主簿,还是能选出近百人的!”

“其余的,也足以担任一小吏!”

“若是用他们当中优者为一县之副,平庸者为吏,那么那些新得之地的县令无论是归降的,外招的,旧贵族举荐的,都能有制约!”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赿往后,这样的人也就赿多,也就赿能巩固王上的统治!”

“都有制约!……绝对忠心!……三郡故地!……钟吾之地!……新得之地!……巩固统治!”

秦浩一个词一个词的慢慢重复着,随即释然:

“不错!不指望三郡故地的学子们有本事治理一县之地的,但护着百姓的心,想来也是的,如果能学些本事就更好了。”

“那好,就开科举取士!”

“王上英明!”

东方净远心中更是欢喜:

开科举,受益最大的,自然会是自己所在的云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