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弘宋,重生赵车神 > 第115章 谈判破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十三日,崔翰与秦翰随行入殿,耶律贤将重新修订的谈判筹码与二人讲了一遍。

二人闻言,面容上皆露出不悦之色,原定的五百万贯只能买下四州辖地外加每年三成税收,亏到姥姥家了。

“本使会将陛下的条件呈报给我朝皇帝的。”

闷闷不乐中,崔翰高甩袖袍,愤而离场。

回到客栈后抓着桌椅板凳、茶壶水杯好一通发泄,气消大半才派人赶回汴梁送信。

数日过去,远在东京的赵景收到来信,对于耶律贤的得寸进尺也甚是气恼,只是没像崔翰一样霍霍东西。

这天,他将最信任的曹彬等人尽数召来商讨决议,得到的结果空前一致。

七月末,快马回到临潢府,仅隔一个时辰崔翰便主动进宫见驾。

“南朝皇帝回信了?”

“是的,信劄在此。”

侍从将回信从崔翰手中转交到耶律贤手上。

将信上的内容逐字读完,耶律贤的满怀期待逐渐变得不可言语。

“宋使,你确定这是南朝皇帝的亲笔?”耶律贤将信劄举起来,想叫崔翰看个明白。

“正是!”崔翰仅瞟一眼就给出了回答。“我朝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可以给辽朝五百万,但要么是给山前七州,要么是给山后九州,税收还是每年一半,这点改不了。”

宋廷心系燕云数十年,岂能不知哪里分量更重?莫瀛等四州只不过是小菜,拆不开云州或者幽州,中原大地还是会如往日一般暴露在辽骑的铁蹄下。

“宋使,南朝皇帝这意思有点欺人太甚了吧?”协商数次始终不能达到共识,所求利益甚至还不如最开始那般大,导致耶律贤的态度也不似之前那般好了。

“欺人太甚的,是陛下才对吧?”

脸皮处在撕破的边缘,崔翰也懒得再嬉皮笑脸了。“我朝皇帝心系河北百姓安危,不想动干戈才委曲求全的派我前来商谈,可贵国一再更改条约,一次次的挑衅我朝,才致使和谈变成今日这幅鬼样子,要说过分也是你国在先!

总之,我朝陛下有口谕,大宋的底线就在这里,若贵国不能同意,那和谈一事就此结束!”

于愤怒中,崔翰把话彻底说开。

至于接招的耶律贤,那副病殃殃的身子终于展现出了一位皇帝该有的霸气。只见他将信劄当着崔翰的面撕成碎片,再一把扔到崔翰面前。

“这个,就是朕的回答!”

事已至此,崔翰无需再多说什么,捡起脚边的信劄封面愤然离场。

仅半个时辰后,宋朝使团离开客栈,原路返京。

“将军,要不要直接杀了他们?”一个士兵在李中衡耳边嘀咕。

虽然没进宫,但刚在客栈里面他特听到了一些谈话,知晓两国谈判彻底破裂,那不用想,之后肯定要直接开战的,既如此,索性把这群汉人给杀了得了。

“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头没让干的,千万别自作聪明。”

李中衡望着使团越走越远,思绪却拉到了家族记载中,旁系就有位老人擅作主张截杀了唐朝前往西域的使团,结果被唐军灭了满门。

时过境迁,虽然没见过唐军,但宋军给他的感觉就跟记载中一样狠辣,今日动了手,明日若辽军败了,自己也得是被清算的一份子,所以在能不招惹的情况下,他绝对会装傻充愣,做个“白痴”。

得亏耶律贤还算明义,没有对使团下手,崔翰等畅通无阻的回到汴梁,马不停蹄的进宫面见赵景。

“官家,这就是耶律贤的回答。”崔翰高举双手,掌中托着的就是那一面劄封和几片碎纸。

神色淡漠之余,赵景三步走到他面前,将碎纸在手中揣动几个来回,随之将这坨垃圾丢给在旁内侍,让他送去厨房做火料。

“既然北边的朋友不愿意给面子,那咱也犯不着继续拿热脸贴冷屁股了。”

伴以谑笑,赵景的神色再次变得阴冷,就和当初攻伐北汉时如出一辙。

宋辽双方谈判破裂的消息很快就从朝堂流向民间,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不过对他们来说到底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因为争夺的目标不是他们脚下的土地,真正该慌的是燕云地界上的百姓。

随着消息传播,燕云各州的百姓再次感觉到了山雨欲来的困扰与心慌,不少人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随时逃难。

可虽然确定要打,也不至于转眼就来。这场战争的主动方是宋朝,它不先动手,辽朝也不会急赶着再南下犯浑。

夏收夏种加上粮草调集、兵员调整、器甲分拨,时间直接从六月耗费到九月初,原本准备趁着夏去求来,气温回降后的当月十号大军北伐的,可万万没想到淮北地区突降暴雨,连下七天不止,庄稼地被淹没过万顷。

如果只是这样,放在国家层面上也就是件小事,可惜暴雨导致寿州的霍丘、安丰两地水坝因压力而开裂,存水直接淹没了附近的村庄、苗田。

霍丘水患还算好处理,距离水坝不远处就是城东湖,当地官民合力挖漕引洪水进城东湖,水位肉眼可见的逐日下降。

麻烦的是安丰这边,因为垮的是芍陂(quebei)。

芍陂,由春秋楚庄王时期的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

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时期(公元前601—前593年),正是楚庄王称霸的关键时期,楚庄王一方面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欲问鼎中原;一方面向东边的淮南扩展领地,与吴国抗衡。

为巩固楚国的东疆,孙叔敖组织人民在淮南地区大修水利,在孙叔敖修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芍陂。

“芍陂”之名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中,有一句话记载:“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安丰县移到芍陂旁边,因为县名有“安定丰收”的吉祥之意,越来越多的人又称芍陂为“安丰塘”。